蔡成
野外,我坐在車內(nèi)吃午餐。熱,推開車門,斜著身子啃面包。
飛來一只鳥,相貌不咋的。像烏鴉,可渾身黑里夾雜幾根白羽毛。說它是喜鵲,又不敢肯定,喜鵲的嘴巴沒有這般粗大。不管它的血統(tǒng)了。鳥站在兩米開外的草地,目不轉(zhuǎn)睛地看我。它不怕人,怕人就該在十米開外,至少也得五米吧。又不是與人親密無間的寵物鳥,否則就該直接跳到車的引擎蓋子上向我怒視,我不給它分一杯羹它絕不罷休。
這只黑鳥顯然是來乞食的。鳥乞食不聲張,悄悄地,只用眼看,此地?zé)o聲勝有聲。這一點比人高尚。幼時我在鄉(xiāng)下,有河南人(也可能是安徽人)上門乞討,說:“大嬸大叔大慈大悲,打發(fā)點吧,打發(fā)點吧?!蔽夷镆ㄒ煌朊罪垼裏釟怛v騰,倒入該人碗里。數(shù)年前在深圳工作,太多次被年少的乞丐盯上,人家廢話少說,直接抱住我的腿,嘴里只大喊兩個字眼:“給錢,給錢?!边@哪是乞討,是攔路打劫。黑鳥恥于來這一套下三爛行徑,就看著我吃,那神情我再傻也能讀懂——類似于城管站在隨意亂擺攤的小攤販前文明執(zhí)法,不動手動腳,也不動嘴,只圓瞪著眼緊盯不放。鳥是在無聲控訴我,瞧你好意思一個人咀嚼個不停?
扯下面包的邊角料,我扔過去,黑鳥差點被飛來的口糧砸中,后退兩步,看清不是對它動殺戒的尖端武器,毫不客氣地一口咬起。叼到嘴里也不立刻下咽,緊跑幾步,到一旁放下,再找準(zhǔn)角度下嘴,咬在嘴里使勁甩,甩成兩三小撮,再逐個下口。剛?cè)肟谝恍K,身旁落一鳥,還是黑鳥,嘰咕嘰咕叫喚。前一只黑鳥沒慌張,更沒叼起面包塊就開溜。未經(jīng)人家允許,我不敢隨便給它們?nèi)∶?,就稱兩只黑鳥為前鳥和后鳥算了。奇怪,明明看到地上有面包塊,后鳥也不直截了當(dāng)咬住填自己的口腹,只反復(fù)嘰咕嘰咕嘰咕叫喚,看來是沖著前鳥說話。我非獵人海里布,對鳥語一竅不通,只好看戲一樣看兩只鳥的演出。
前鳥比我有能耐,它聽懂了后鳥的懇求。它叼起地上的面包,伸長脖子——居然,還竟然,嘴對嘴地喂給后者吃。后鳥吃了一塊面包,還不滿足,嘰咕,嘰咕,嘰咕。兩只鳥,我敢打賭,百分之百都是成年鳥,飛翔的姿態(tài)都那般自在,尤其是后來者,比捷足先登的那只黑鳥據(jù)我目測稍微還魁梧點。又不是幼鳥,又不是殘疾,憑啥要別人喂。后來,心有靈犀,猜出來了。準(zhǔn)是一對熱戀中的鳥兒。佛祖說,萬物有靈,鳥之相戀和人之相戀或無二樣,總得來點小孩子氣,耍點小性子,你不見熱戀中的女子連橘子也要人喂嗎。
我再扔塊面包,想測試一下鳥的戀情深度。果然,后來者對地上的美食視而不見,還是沖著先來的那只鳥嘰咕嘰咕嘰咕。前鳥沒發(fā)脾氣,依舊從地上叼起面包,依舊用嘴巴甩成碎片,依舊嘴對嘴去喂……
嘰咕嘰咕嘰咕嘰咕。我說過我不懂鳥語,壯膽試探著翻譯一下。約摸可說成“我要我要我要我要”,也可譯成“給我給我給我給我”。
我一片接一片往草地上扔小塊面包??带B撒嬌其實蠻有意思,我省出些口糧來也值得。正看得起勁,不知打哪沖過來一只毛茸茸的胖小狗,沖刺的樣子就像貼著地面滾滾而來。
狗未必想嘗嘗鳥肉香,不過戲耍一番罷了,鳥哪懂,以為世界末日提前十幾天到來,驚起一身鳥皮疙瘩,一躥就飛上枝丫,一齊嘰嘰嘰嘰嘰嘰叫喚。此刻,說的該是漢語了,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幾乎人人能說兩三種語言,天天耳濡目染,鳥想必也差不到哪去。它們站在枝頭,用漢語大喊大叫,急急急急急急。
我沒下車去教訓(xùn)狗,狗不懂風(fēng)情,我不能跟它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