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愛華
撫養(yǎng)大戰(zhàn)
文/嚴愛華
感情不和就分手,遇上新歡棄結發(fā)……當下年輕人在不斷凸顯自我意識中,家庭的責任感、父母的責任心被過分追求戀愛、婚姻自由而沖淡,加之父母的過分干涉、婆媳關系惡化等多種因素導致離婚率呈直線上升,由此引發(fā)孩子的撫養(yǎng)糾紛逐年增多。
據奉賢法院統(tǒng)計,2007年至2009年該院審理的撫養(yǎng)糾紛案占婚姻家庭類13.18%,2010年-2012年為13.41%。父母感情裂變引發(fā)的孩子撫養(yǎng)糾紛大致有撫養(yǎng)權、探望權及撫養(yǎng)費三大類。法院在審理中發(fā)現(xiàn),隔代參與、小夫妻賭氣爭奪孩子的現(xiàn)象增多,更有甚者,雙方為追求自由、考慮將來還要再婚等因素,都不要孩子,將小孩“踢皮球”。這些糾紛的產生,給孩子造成了心靈與生活的雙重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孩子成長。
法官呼吁,年輕的父母應多為孩子考慮,要從孩子的最大利益出發(fā),給孩子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成長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減輕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
劉敏與李歡均是“80后”,經人介紹相識相戀。盡管劉敏年長三歲,但長得嬌小玲瓏的她,能干又能說,深受丈夫及公婆的疼愛?!芭笕Ы鸫u”,在父母看來,他倆的生活會美滿而幸福。
2010年,當他們的女兒降臨后,重男輕女的公婆在言辭中露出了稍許不滿,令敏感的劉敏深感委屈,婆媳間產生了隔閡。好強的劉敏萌生了與老人分開過日子的念頭,但丈夫不樂意。李歡是家中三代一子,家境不錯,打小就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他的生活已離不開父母的照料。劉敏幾番嘮叨不停,聽得厭煩的李歡便沖著妻子大發(fā)雷霆,小夫妻倆經常大吵大鬧。原本恩愛甜蜜的夫妻經不住幾次折騰,感情迅速降溫。
夫妻感情一旦出現(xiàn)裂痕,如不及時修補,很容易導致一方尤其是男方感情轉移。
得知丈夫有外遇,劉敏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提出離婚。李歡竟很爽快地答應,并提出女兒歸他撫養(yǎng),劉敏無需出撫養(yǎng)費。
“男人的心腸如此硬,有了新歡,往日夫妻的恩愛蕩然無存!”劉敏原想以離婚來刺激丈夫,想不到,李歡對她已無心。事已至此,劉敏深知這段婚姻到了盡頭。在女兒臨近一周歲之際,他們到民政局辦了協(xié)議離婚手續(xù)。
離婚后,劉敏生活很孤單,女兒不在身邊讓她思念如煎熬,更讓她受不了的是每次探望女兒,總是遭到李歡及家人的阻撓,甚至不讓她見女兒。劉敏深感后悔,當初為什么要同意女兒留在李歡家中。李歡再婚后,女兒能得到繼母的呵護嗎?那段日子,劉敏在自責、揪心中度日如年。
去年,李歡又生一子,家人歡天喜地,對孩子呵護倍加,卻冷淡了女兒。從小在父母爭吵中長大的女兒,心靈脆弱又敏感。那天,劉敏去看望時,她哭著鬧著要跟母親走。劉敏傷心欲絕,緊緊摟著女兒痛哭。眼看女兒就要進入學齡期,為了不影響她學習,劉敏向李歡提出,讓女兒與她共同生活,遭到李歡及父母的反對。在多次交涉不成,劉敏就找律師打官司,請求法院變更女兒的撫養(yǎng)權,依法判決女兒改隨原告劉敏共同生活。日前,奉賢法院經開庭審理后當庭作出判決,對原告劉敏要求變更撫養(yǎng)關系的訴訟請求應予支持。
張葉蘭與王國華屬典型的網戀閃婚。
五年前,張葉蘭網上認識了號稱“藍色俠客”的王國華。通過鍵盤不斷敲打,一行行虛擬的交流,張葉蘭對這位“藍色俠客”頓生好感,不由傾吐了愛戀之情。第二天,兩人就下線約會。一眼見到這位“藍色俠客”,張葉蘭的眼球就被牢牢吸引。王國華著裝時尚,發(fā)型很潮,一副酷相,迷住了張葉蘭,兩人很快從虛擬的網戀成為真實的戀人而同居一起。
當張葉蘭帶男友上門時,父母對這位毛腳女婿很反感,油頭粉面,花里花哨,而且還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想想女兒與他在一起會幸福嗎?但父母的極力反對仍阻止不了張葉蘭的一片癡情,不久,張葉蘭有了身孕。父母沒法子,只得匆匆忙忙為他們操辦婚事。
婚后,張葉蘭發(fā)現(xiàn)丈夫對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寵愛了,尤其是兒子出世后,他變得煩躁不安,對兒子也沒有父愛,有時還徹夜不歸。夫妻倆幾番大吵大鬧后,感情降到了冰點。
不久,王國華又搭上了一個外來妹,就吵著要離婚。他倆誰也不愿帶孩子。對此,張葉蘭向法院起訴,請求判決離婚。在庭審中,張葉蘭訴稱,自己與被告王國華結婚后,為生孩子一直沒有找工作,故沒有經濟能力撫養(yǎng)孩子。王國華則強調,自己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穩(wěn)定,且孩子尚小,理應歸母親撫養(yǎng)。法院經審理查明,孩子從出生后一直由被告父母幫助撫養(yǎng),對被告家人及生活環(huán)境、習慣更為熟悉、適應。綜合各種因素,從有利于孩子生長考慮,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準予原、被告離婚,雙方的孩子隨被告共同生活。原告每月支付兒子撫育費500元至其18周歲止。
離婚后,張葉蘭搬回娘家,為了支付兒子的撫育費,在一家大賣場找了一份工作。不久,王國華向張葉蘭提出,要求增加兒子每月的撫育費,被張葉蘭一口拒絕。王國華就以兒子的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張葉蘭每月增加兒子的撫育費500元。理由是兒子即將上幼兒園,日常費用增加。庭審中,張葉蘭辯稱自己剛找到工作,收入不夠日常開支,難以承受每月1000元的撫育費,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求。法院經開庭審理后,依法作出判決:被告張葉蘭每月給付原告撫育費800元,至原告年滿18周歲為止。
陶冶曾有過一段讓親朋好友羨慕的婚姻。聰明好學的她憑著刻苦努力,從山東一個小縣城考入了上海一所重點大學。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深深吸引著陶冶,她大學畢業(yè)后,想盡辦法在市區(qū)找到了一份工作,并與本單位的一位小伙子相戀,一年后正式成為上海媳婦。婆家家境不錯,家中大小事都由婆婆做主。丈夫又是一個孝子,凡事都聽從父母的意見。
去年,陶冶生下一子,令公婆高興萬分。婆婆甚至整天抱著不肯脫手,陶冶想多抱抱還不行,陶冶心里很不是滋味,晚上對丈夫傾吐時,反被責怪不懂事。
兒子滿月后,陶冶想與丈夫帶孩子回娘家,讓父母看看小外甥,卻遭到婆婆的堅決反對。說是孩子太小,身子骨弱,出遠門不安全。陶冶沒法,只得等待。到兒子六個月時,已十分健壯,于是陶冶再次向婆婆提出,婆婆依然不同意。
自己的親骨肉,竟然無權做主!陶冶又氣又傷心,只得邀請父母來看望。想不到,婆婆對陶冶父母十分冷淡,吃住安排在外,家中連頓飯都沒招待,父母住了一個晚上就回去了。陶冶實在忍無可忍,在與婆婆一番爭吵后想帶著兒子離家出走,結果兒子被丈夫搶回,陶冶只得一人離去,在外租房居住。原以為,丈夫會來看望她,請她回家。想不到,丈夫連個電話都未打。陶冶想念兒子,但卻害怕見到婆婆。
不幸的婚姻讓陶冶痛苦不堪,大病一場后,她辭去了工作,不愿再見到丈夫。不久,陶冶與丈夫經法院判決離婚,因陶冶暫無工作,獨自一人難以承擔撫養(yǎng)兒子的責任,法院從有利于孩子成長考慮,將孩子的撫養(yǎng)權判給了其父親。在法庭上,無奈的陶冶提出,要求每月兩次探望兒子,由原告負責將兒子送到她住處,原告當庭表示同意。
由于長期與兒子分離,第一次相見時,兒子竟然不讓母親抱,陶冶傷心不已。之后,陶冶的前夫就再也沒將兒子送來。陶冶沒法,只得硬著頭皮上前夫家,結果被拒之門外。
無奈的陶冶只得打官司,要求每周探望兒子兩天。被告在庭審中辯稱,孩子一直由被告的母親撫養(yǎng),對原告沒有感情。原告離婚后未支付孩子的撫育費,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法院經開庭審理后認為,原告陶冶作為孩子的親生母親,有探望兒子的權利,故依法支持了原告陶冶的訴求,判決被告在指定的時間將孩子送到原告的住所,并負責接回。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
法官說法
案例一:夫妻離婚后,雙方對子女撫養(yǎng)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不能達成協(xié)議時,由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本案中,雖然原、被告離婚時約定女兒由被告撫養(yǎng),但隨著被告家庭人員結構的變化,加之孩子年齡的增長,生理狀況的變化,由母親照顧更有利于女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故法院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孩子改隨原告共同生活的判決。
案例二:法院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哪方撫養(yǎng),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關于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xié)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xié)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因此,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張葉蘭增加撫養(yǎng)費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具體增加的數額,則要綜合考慮物價上漲、原告的必要支出等因素,以及被告張葉蘭的經濟能力,故法院酌定后,作出上述判決。
案例三: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由人民法院判決。探望的時間和方式,應不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本案原、被告離婚后,兒子隨被告共同生活,原告陶冶作為母親,有權要求探望兒子。法院本著既要考慮不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同時也要維護原告的合法權利的原則依法作出上述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