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娣,毛光明
(1.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5;2.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浙江杭州 31005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類主要由藍藻產生的一類環(huán)狀七肽的肝毒素[1],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為肝臟,可導致肝細胞損傷,并提高肝癌的發(fā)病率[2],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該毒素亦可特異性分布于腎臟,并可能產生腎毒性[3]。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最為常見的一類。微囊藻毒素廣泛分布于我國淡水水系中,水體中MC-LR 總含量通常在0.1 μg/L~1 μg/L,水華大量腐敗消解時,最大可在80 μg/L~90 μg/L 左右[4]。該毒素可以通過淡水水生生物富集進入食物鏈,間接危害人類健康[5]。同時,該毒素亦可污染飲用水源[6-7]。由于該毒素結構穩(wěn)定,能抵抗pH 變化和高溫,且不易被沉淀和吸附[8-9],因此,飲用水中去除MC-LR是非常困難的。目前尚未有實驗室條件下關于短期直接飲用含不同劑量MC-LR 的飲用水導致實驗動物肝臟和腎臟損傷的研究。
本實驗通過對SD 大鼠的飲用的蒸餾水中添加低毒和高毒劑量的純MC-LR,觀察不同劑量的MC-LR對臟器系數、肝腎功能和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影響,探索MC-LR 污染飲用水后,對機體損傷的機制。
200 g 左右的SD 大鼠: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
微囊藻毒素(MC-LR):美國Sigma 公司;丙二醛(MDA)測試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測試盒、過氧化氫酶(CAT)測試盒:上海工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Hitachi 公司;UV754 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LG10-2.4A 型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D-37520 低溫高速離心機:Thermo,德國。
1.2.1 飲用水中MC-LR 對大鼠毒性模型的建立
飲用水中MC-LR 對大鼠毒性的實驗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飲用水中MC-LR 對大鼠毒性的實驗模型Table 1 The SD rat model for toxicity effect testing of MC-LR
選用SD 大鼠54 只,按表1 隨機分為9 組,每組6 只。將MC-LR 溶于大鼠的日常飲用的蒸餾水中至質量濃度為8 μg/L(低毒組)和80 μg/L(高度組);對照組不加MC-LR,用以喂養(yǎng)大鼠2 周。在實驗期間,動物自由進食進水,室溫保持在(20±1)℃,濕度為(45±10)%,并保持12 h 的晝夜循環(huán)。
1.2.2 樣品采集
各組分別在給藥后的1、7 和14 d 處死前稱重。
開腹,腹主動脈取血法采血,部分取全血置于肝素處理的離心管中,其余置于普通離心管中析出血清;指標檢測前,所有血液樣本均3 000 r/min 離心,取上清測定。取血完畢后立即處死大鼠,分離出肝、腎,用于后續(xù)測定。
1.2.3 臟器系數的測定
分離出肝、腎后,立即于分析天平上稱質量,計算大鼠肝臟和腎臟系數。
1.2.4 肝腎功能的測定
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促反應速率法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
1.2.5 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測定
采用試劑盒方法測定血清SOD,CAT 活性和MDA含量。
口服MC-LR 對大鼠體重增長情況的影響,見表2。
表2 口服MC-LR 對大鼠體重增長情況的影響(n=6)Table 2 The effects of MC-LR on the weights of SD rats(n=6)
實驗期間未出現動物意外死亡。如表2 所示,飼養(yǎng)后第1 天,三組體重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低毒組動物體重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但高毒組動物體重與對照組和低毒組比較,體重增長明顯減緩,差異有極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口服MC-LR 對大鼠臟器系數的影響,見表3。
根據表3 可知,飼養(yǎng)后第1 天,3 組肝臟系數和腎臟系數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毒組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肝臟系數和腎臟系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毒組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后,肝臟系數和腎臟系數較對照組和低毒組極顯著增加(P<0.01)。
表3 口服MC-LR 對大鼠臟器系數的影響(n=6)Table 3 The effects of MC-LR on the organ function of SD rats(n=6)
口服MC-LR 對肝臟酶學指標的影響,見表4。由表4 可知,對照組飲用蒸餾水,各時間點之間肝功能指標無顯著改變(P>0.05)。飼養(yǎng)后第1 天,三組的肝臟酶學指標,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后,低毒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均有所升高,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毒組的ALT,AST 和ALP 指標出現極顯著增加(P<0.01),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毒組各項指標呈極顯著增加趨勢(P<0.01)。
表4 口服MC-LR 對肝臟酶學指標的影響(n=6)Table 4 The effects of MC-LR on the liver function of SD rats(n=6)
口服MC-LR 對腎臟酶學指標的影響,見表5。
表5 口服MC-LR 對腎臟酶學指標的影響(n=6)Table 5 The effects of MC-LR on the kidney function of SD rats(n=6)
根據表5 的統(tǒng)計學結果,對照組飲用蒸餾水,各時間點之間腎臟酶學指標無顯著改變(P>0.05)。飼養(yǎng)后第1 天,三組的腎臟酶學指標,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低毒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均有所升高,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毒組的與對照組和低毒組相比,CR 和BUN極顯著增加(P<0.01),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毒組各項指標明顯升高(P<0.05)。
口服MC-LR 對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影響,見表6。
表6 口服MC-LR 對氧化應激相關指標的影響(n=6)Table 6 The effects of MC-LR on the oxidative stress of SD rats(n=6)
如表6 所示,對照組飲用蒸餾水,各時間點之間血清中過氧化氫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基本沒有變化(P>0.05)。低毒組的CAT,SOD 在飼養(yǎng)后第1 天,7 天和14 天較對照組出現極顯著升高;高毒組的CAT,SOD 在飼養(yǎng)后第1 天和第7 天較對照組出現極顯著升高;氧化應激代謝產物,丙二酸(MDA)低毒組在飼養(yǎng)后第7 天出現顯著增加(P<0.05),低毒組在飼養(yǎng)第14 天,高毒組在飼養(yǎng)后第7 天和第14 天出現極顯著增加(P<0.01)。
隨著時間變化,低毒組CAT 值在飼養(yǎng)第7 天較第1 天顯著升高(P<0.05),但第14 天變化不大。高毒組CAT 值在飼養(yǎng)第7 天較第1 天極顯著升高(P<0.01),但第14 天較第1 天和第7 天都出現極顯著降低(P<0.01)。低毒組SOD 值飼養(yǎng)后的各時間點未出現顯著改變(P>0.05)。高毒組SOD 值在飼養(yǎng)第7 天較第1 天極顯著升高(P<0.01),但在飼養(yǎng)第14 天較第1 天和第7 天極顯著降低(P<0.01)。高毒組和低毒組MDA 值在飼養(yǎng)后的各時間點都呈極顯著升高趨勢(P<0.01)。
本實驗采用蒸餾水添加MC-LR 的方法對大鼠進行飼喂,研究SD 大鼠在短期持續(xù)性暴露MC-LR 后機體損傷的情況和損傷機制。經過7 天和14 天的暴露后,低毒組生長狀況良好,肝腎系數未出現顯著改變。說明低濃度MC-LR 的短期持續(xù)暴露對肝腎影響較小,不引起肝臟和腎臟的質量增加。高毒組大鼠的體重增加出現明顯抑制,并且肝腎系數出現了顯著增加,說明對高濃度MC-LR 的短期持續(xù)性暴露會導致肝臟和腎臟發(fā)生了出血和腫脹等反應[10-11],引起肝腎質量增加,解毒功能失代償,進而影響到大鼠攝食和體重增加。
通過對實驗動物肝腎功能的監(jiān)測,低毒組的肝功能酶學指標ALT,AST 和ALP 以及腎功能指標CR 和BUN 在觀測期間均未出現顯著異常,說明大鼠的肝臟和腎臟在對MC-LR 的低濃度短期持續(xù)暴露的損傷是可修復或者可代償的,因此未導致功能性的損傷。然而當對MC-LR 進行高濃度短期持續(xù)暴露,就會導致肝腎功能嚴重受損。高毒組出現肝功能酶學指標和腎功能指標極顯著增加,表現出功能性的失代償。且這種損傷是難以修復的,表現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肝腎功能指標進行性的增加。這一表現說明了短期高濃度持續(xù)暴露MC-LR 之后,肝腎功能的損傷會加重和不可逆。短期高濃度持續(xù)暴露之后,MC-LR 存在蓄積效應,可以推測,當低濃度長期暴露的話,蓄積到一定的劑量,會引起類似的損傷。也說明實驗動物對大劑量的MC-LR 的接觸缺乏良好的解毒機制。
CAT、SOD 是生命體在自我保護過程中兩種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多存在于過氧化物酶體內;是機體消除在新陳代謝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產生的氧自由基,對抗和阻斷氧自由基對細胞造成損傷的重要的抗氧化劑[12]。當這兩種物質的活性受到抑制,就會出現氧化應激產物MDA 生成的增加。因此,CAT 和SOD 活性可間接反應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MDA 是氧自由基攻擊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后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MDA 的水平可以間接反映細胞膜損傷的程度[13-14]。
本實驗表明,當短期低濃度接觸MC-LR 之后,機體的CAT 和SOD 活性都出現顯著性的升高,隨著時間的推移,CAT 先增加而維持不增,而SOD 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說明CAT 比SOD 的敏感性高。在接觸初期,MDA 水平保持不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MDA 出現極顯著性增加。說明在短期低濃度持續(xù)性接觸MCLR 后,機體自身的抗氧化系統(tǒng)不足以對抗MC-LR 對細胞的損傷,盡管肝腎功能未出現顯著性異常,但細胞的損傷還是存在的??梢酝茰y繼續(xù)長期接觸的話,將會導致肝細胞的反復損傷,進而可能導致肝腎功能的失代償,甚至肝癌的發(fā)生,研究也表明,在肝癌高發(fā)地區(qū)的水源中可檢出高含量的微囊藻毒素[15-17]。
當短期高濃度持續(xù)接觸MC-LR 之后,機體的CAT和SOD 活性先出現極顯著升高,接著出現抑制,這種抑制的程度,極顯著的低于正?;钚苑秶M瑫r,MDA 水平出現極顯著的增加,并同時伴有肝腎功能的嚴重受損。持續(xù)暴露于高濃度的MC-LR 環(huán)境,會導致機體的抗氧化系統(tǒng)受到抑制,從而出現了機體的失代償。
本實驗得出的結果表明,短期持續(xù)低濃度接觸MC-LR 對機體的抗氧化系統(tǒng)影響較小,機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償并恢復肝腎細胞的損傷,因此肝腎功能可不出現的異常。但短期持續(xù)高濃度接觸MC-LR 之后,機體的抗氧化系統(tǒng)將受到抑制,機體無法代償并出現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MC-LR 對機體的毒性存在蓄積效應,生物體若長期持續(xù)暴露于MC-LR,將引起機體肝腎功能的失代償。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飲用水中MC-LR 的監(jiān)測和清除工作。
[1]Bourne D G,Jones G J,Blakeley R L,et al.Enzymatic pathway for the bacterial degradation of the cyanobaeterial cyclic peptide toxin microcystin LR[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6,66(11):4086-4094
[2]陳華,孫昌盛,胡志堅,等.飲水微囊藻毒素污染促肝癌作用實驗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2,9(5):454-456
[3]張占英,俞順章,衛(wèi)國榮,等.微囊藻毒素LR 在動物體內整體水平及細胞水平的分布[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2002,16(1):5-8
[4]Chorus I,Bartram J.Toxic cyanobacteria in water:a guide to their public health consequences,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M].London:spons architecture price book,1999:416
[5]李效宇,王瑩,李真愛.口服微囊藻對泥鰍的亞慢性毒性效應[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1):92-95
[6]董傳輝,俞順章,陳剛,等.江蘇幾個地區(qū)與某湖周圍水廠不同類型水微囊藻毒素調查[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1998,15(3):111-113
[7]孟玉珍,張丁,王興國,等.鄭州市水源水藻類和藻類毒素污染調查[J].衛(wèi)生研究,1999,28(2):100-101
[8]Ireneusz M,Paulina S,Tarcynska,et al.Toxicity of microcystin from cyanobacteria growing in a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4,139(3):175-179
[9]樊有斌,詹壽發(fā),甘金蓮,等.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及防治[J].生命化學,2008,18(1):101-103
[10]Miura G A,Robinson N A,Lawrence W B,et al.Hepatotoxicity of microcystin-LR in fed and fasted rats[J].Toxicon,1991,29(3):337-346
[11]Falconer I R,Stephen J H,Andrw R H,et al.Hepatic and renal toxicity of the blue green alga (cyanobacterium)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in male Swiss Albino mice[J].Environ Toxicol,1999,14(1):143-150
[12]Goette A,Bukowska A,Lendeckel U,et al.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ade reduces tachycardia-induced atrial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J].Circulation,2008,117(6):732-42
[13]黃儒強,李娘輝,黃科禮,等.山稔子黃酮類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及體內抗氧化功能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8,29(9):588-590
[14]王績群,趙學忠,蓋春宇,等.卡維地洛對正常大鼠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207-1208
[15]孫昌盛,陳華,薛常鎬,等.同安水環(huán)境藻類及藻類毒素分布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0,16(2):147-148
[16]陳剛,俞順章,衛(wèi)國榮,等.肝癌高發(fā)區(qū)不同飲用水類型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調查[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1996,30(1):6-9
[17]張明東,俞順章,梁任詳,等.廣西扶綏縣原發(fā)性肝癌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3,14(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