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友
清同治十二年,法國人羅氏設氏來到陳州傳布天主教,帶了一部照相機為教民拍照。當時的陳州人頗為驚奇,認為這是洋鬼子搞的攝人生魂的邪術,不敢領教。繼而民智漸開,照過相的人并無異狀,便有人躍躍欲試。到了光緒二年,陳州人劉仁義從古都汴梁回陳州,設了一個繪光閣,專門從事照相術。
劉仁義自幼喜愛繪畫,擅長寫生,開初在汴京開設了一間畫像館,專替人寫生──畫肖像。后來開封有了照相館,他動了心思,便投師學藝,三年出師,回陳州開設了繪光閣。
當時照相底板是玻璃干片,鏡頭亦是古老的銅制長筒形鏡頭,相機上無快門設備,拍照時用手揭蓋曝光。由于底片感光較慢,洗相紙亦是用感光較慢的白金紙,需日光暴曬,要掌握好暴曬時間,方可洗印出相片。
繪光閣除照相外,還兼營繪炭精相,說白了,就是將照片用繪畫技術放大。1921年,還開創(chuàng)了折疊相(立體相)業(yè)務。折疊相是先將人相拍攝下來,再按相片用泥將整個頭部捏塑成形,然后配上身軀、四肢,用絲綢緞料制作衣、帽、鞋、襪,穿戴整齊,坐在椅上,周圍再布置桌、幾、盆景、什物,整個人相及布景置于一個玻璃匣內。這種立體像形象逼真,獨具一格。但是制作立體像要有高超的泥塑技巧,費時費工,造價高,顧客多為富商豪門,一般平民百姓無力制作,生意并不見得紅火。
據(jù)傳劉仁義本人并不會泥塑技術,每當制作這種立體像時,他均要請一位姓金的老漢來幫忙。金老漢是城東金莊人,人稱泥人金。金莊土質好,尤其產一種膠泥,干不易裂,濕不易粉,是泥塑的上等好料。金莊人全以捏泥貓泥狗為副業(yè),專趕太昊陵二月廟會去賣。金老漢與眾不同,專捏泥人,如三國人物、紅樓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他更有一手絕活,就是當面捏人像。顧客坐在他面前,一時三刻,就能把人捏出來。所以繪光閣的老板劉仁義每當有了折疊相的活計,多請金老漢來館內住幾天,酒肉相待,臨走再送幾個工錢。
劉仁義有個癖好,愛收藏美人照,每逢有美女前來照相,他都要多洗印幾張自己留下,然后再讓金老漢捏成泥塑,配上那個美女平常愛穿的衣服,如同活人一般。劉仁義收藏的美女雕塑全是站立的,突出了線條美。收藏時,照樣裝進玻璃匣子內,下面放著美女照片,上面記載著拍攝年月日和塑像制作的年月日,并有姓名與住址,很詳細。十幾年下來,陳州城內的美女名媛差不多都被他“收藏”了,幾乎占了一間屋子。而且老的美女老了,新的美女又長大了。劉仁義就這樣樂此不疲地一代代地收藏。
不過,每制作一個美女雕塑都要用錢的,由于這種收藏費工費時造價又高,繪光閣開始入不敷出,慢慢地,劉仁義的家中就只剩下一排一排的美人像了。那么多的美女排列在一起,很是壯觀??纯聪旅娴臋n案記載,這些美女大都已嫁作他人婦,而且多成為貴婦人。只可惜,其中不少人早已人老珠黃,兒孫成群,失去的青春永不復還。
這時候,劉仁義覺得自己蓄謀已久的計劃馬上就可以實現(xiàn)了,顯得很興奮。因為這么多年來他一邊制作美女一邊跟蹤著這些美女的下落,每個人都有一個小檔案,嫁到了哪里,婆家的財力與地位,全都一清二楚。他的目的就是想借此發(fā)一筆大財?,F(xiàn)在看時機差不多了,便挨個兒寫了邀請信,派人送到這些女人手中。接著,他便在陳州城最繁華處辦了一個美女雕像展,驚動了許多人。尤其是認識這些美女的人,他們借著對美女青春的回顧,緬懷逝去的歲月。展覽辦得很成功,劉仁義得到了不菲的門票收入。
接著,他又開始拍賣這些美女雕塑像,更轟動。當年的美女如今的貴婦們聞聲而來,不惜高價買回自己的青春。如此一折騰,劉仁義果真發(fā)了一筆橫財。
不想這時候,有一個名叫黃牡丹的女人卻將劉仁義告了。這黃牡丹原是陳州一個珠寶商的女兒,十八歲那年曾被評為陳州城花,后來就嫁給了一個國民軍的軍長做三姨太。劉仁義展出的美人群中,自然也有這位當年的陳州城花。當時黃牡丹的丈夫正在開封駐軍,不知什么原因,劉仁義派人送去的信卻未轉到黃牡丹手中。塑像拍賣到最后,劉仁義見真正的主人一直不回應,便將黃牡丹的雕像賣給了一個當年暗戀她的紈绔子弟。不想這消息很快由珠寶商的家人轉告給了黃牡丹夫婦。那軍長一聽怒發(fā)沖冠,自己的老婆怎能讓別人買去?當下就派人去追回塑像,然后又命黃牡丹告下劉仁義。
黃牡丹請了律師,狀告劉仁義侵犯了她的名譽權。因為她的丈夫是軍長,陳州法院自然不敢惹,當下傳來劉仁義。黃牡丹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二十萬大洋,一下將劉仁義蓄謀數(shù)十年的發(fā)財夢擊了個粉碎。劉仁義只好將剛賺到手的二十萬大洋全都賠給了黃牡丹。
其實,當初劉仁義送給黃牡丹的那封信一直藏在那軍長手中。軍長是個儒將,他看出了劉仁義這個創(chuàng)意的價值,一直關注著事態(tài)發(fā)展。
這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劉仁義沒出法院大門,就吐了幾口鮮血。不久,便一病身亡。
選自《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