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琳,王新民,姚柳菁
(閩江學院管理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學生參與制是高校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責任高校的一個重要實現(xiàn)途徑。學生滿意作為學生參與制實施的一個重要目標取向,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價的最高準則。因此,評議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的優(yōu)劣,主要在于考察學校輔導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伴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在利用學生滿意度的調查、教風學風評議和網上評分等方式來測定高校學生對輔導員各項工作開展的滿意程度,并以此作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估的主要依據(jù)之一的工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國高校學生在參與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評估的過程中還處于有限參與階段,具體特點體現(xiàn)為參與范圍和程度的有限性、角色和參與方式的單一性以及影響力的有限性。因此,預設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來更好地解釋學生評議行為的效用價值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評議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是指那些接受輔導員服務的對象,包括個人和各類學生組織,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成績或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一般將學生評議行為主體界定為評議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活動中對被評議對象進行具體測評的人,而非評議活動的組織者、監(jiān)督者。在評議人員的選擇上,各高校的做法可謂繁雜多樣。筆者認為較為合理的做法是:由高校設置的專門評估機構按一定的比例選定分專業(yè)分年級學生代表、系(院)級各類學生組織,如團委學生會、社聯(lián)、自愿者服務中心等代表作為主要評議人員,并根據(jù)不同的被評議對象設置不同的評分權重,根據(jù)不同層面的評議人員對評議對象的熟悉程度來劃分不同的評議范圍。
不同的學生評議主體,甚至是同一學生評議主體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都可能有不同的行為追求?,F(xiàn)將其行為追求劃分為以下四個層次:(1)無效參與。學生評議主體自主實施評議活動,以自我欣賞、自我消費結束,并未產生所期望的影響。(2)有限參與。學生評議主體通過服從輔導員的指示而追求其自身的參與地位,其主要表現(xiàn)為評價結果影響力的有限性。(3)高度參與。學生評議主體通過評估結果對輔導員決策、資源配置以及管理改革產生了實質性影響從而實現(xiàn)追求其自身的物質利益。(4)學生評議主體利益多元分化。各方只顧追求自身利益以獲取相關群體的認可和支持,從而造成了學生評議活動的負外部性。
為分析方便,不妨設PW(Ni)為學生評議主體的第i種行為所帶來的全校公共福利凈收益,PA(Ni)為該行為所引起的學生評議主體的凈收益,a、b分別表示全校公共福利凈收益提升和學生評議主體凈收益的減少轉換為學生評議主體之功名地位的轉換系數(shù),c、d則分別表示全校公共福利凈收益提升和學生評議主體凈收益的減少轉換為學生評議主體之物質利益的系數(shù)。這樣,四種行為追求便可分別表示為:(1)G=PW(Ni);(2)G=a·PW(Ni)-b·PA(Ni);(3)G=c·PW(Ni)-d·PA(Ni);(4)G=PA(Ni)。
當然,具體到每個學生評議主體是很難用其中一種模式描述其行為,因為同一類型的學生評議主體可能有幾種追求,只是在不同的時間與場合表現(xiàn)出不同的權重。這里,我們不妨用Q1、Q2、Q3、Q4分別代表學生評議主體對上述四種追求的權重系數(shù),且:Q1+Q2+Q3+Q4=1,這樣得到公式:
如:Q1=1時,各類別評議學生未能真正實現(xiàn)參與的行為方程,Q4=1時,各類別評議學生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自身多元化需求以便于輔導員做出適當反應的行為方程。各種追求權重系數(shù)大小一方面取決于不同的學生評議主體或同一學生評議主體不同時期的不同偏好,但更主要地取決于影響學生評議行為的諸多外部因素,涉及到學生評議過程中的人員性因素、過程性因素和結果性因素,正是這些因素影響和制約著特定時期、特定空間的學生評議行為的基本取向。
評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評議者自身對評議的影響非常大,不同評議者的經驗、知識和訓練不同,對同一項目的評估結果差異很大(Gary T.Henry,2003)。評議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個體和群體層面的差異,主要包括評價主體參與意識、參與能力和文化程度、對評估機構和被評議輔導員的了解程度差異以及評議主體的代表性,都會通過影響評議結果客觀性來影響學生評議的效果。另外,評議機構的立場和專業(yè)水平不僅是影響評議結果客觀與否的直接原因,也是結果能否得到學生和被評議輔導員認可的影響因素。同時,由于被評議輔導員自身的差異,如工作性質、工作職能和與學生接觸頻率的差異,能否設置有針對性的調查方法和抽樣方法,合理設置輔導員學生工作實效性評價各指標的權重,也是學生評議實施過程的一個重要前提。
如圖1所示,在①-②-③或①-⑥的過程中,被評議輔導員無論選擇主動與學生溝通,還是選擇以專業(yè)評議機構為媒介來征求意見,評議內容文字表述規(guī)范性,評議內容與評議主體理解接受能力的契合度,評議指標設定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對“問題與答案”設計的重視程度,答案選項的檔次安排和分數(shù)互換算的科學性,都會通過評議結果的有用性對學生評議行為的效果產生影響。同時,高??冃гu議機構能否根據(jù)績效評議目標、評議對象和評議內容選擇合適的定性定量評價方法對評議指標做出評價將為評議結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奠定基礎。
評議方式的確立是學生評議行為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證。針對不同層面學生體現(xiàn)的評議方式多元化程度并非越高越好,只有充分考慮到各種評議方式的優(yōu)勢和不足,博采眾方式之所長,才能收集到更為客觀的評議信息。
評議產出主要考察學生參與評議制度所發(fā)揮的主要效能,主要包括表彰先進個人、末位處理、確立未來的發(fā)展建設重點。這些所起的警示、預防和預見效應不可忽視,如如何輸出有用的信息,提供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評議報告就是評議反饋環(huán)節(jié)所需要完成的??己私Y果的加權處理、結果反饋路徑的選擇對于學生參與制度的持續(xù)改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評議成本也是考量學生評議行為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其主要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形成本,顯性成本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中所需要的人財物力,隱形成本容易被我們忽視,但其往往比顯性成本更高昂,應該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視,如高校在處理學生針對輔導員工作的意見危機時所背負的高校評議機構公信力的損失。再者,在評議活動開展過程中,高校領導的重視是評議工作得以有效展開的推動力,因為任何“績效評估”的成功都有賴于強有力的政治支持[1]。最后,在③⑥⑦的反饋因素流動過程中,被評議人員能否采取有效的行動來與評議主體進行溝通學習,通過對工作整改計劃實施再評價來實現(xiàn)各方受益是整個學生參與制測量流程的持續(xù)動力。
總之,學生評議主體的行為選擇是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其行為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和客體目標體系的完善,需要公平、公正的并且可以產生高效益的過程和方式選擇,當然也需要最后的相關信息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且充分的使用。
圖1 學生評議能力的三級影響因素流
高校學生評議行為通過將輔導員工作實效與價值觀結合起來而增加了指標體系的現(xiàn)實相關性。所以,由學生參與高校輔導員績效的評估是全方位、深層次提高輔導員工作實效的必不可少的步驟,對于輔導員行為的合理化、思政工作者形象的改善以及高校決策的科學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輔導員績效評估中的學生評議行為的價值體現(xiàn)在增強輔導員行為實質合法性。輔導員的權力來源于學生和家長的委托,要實現(xiàn)高校民主平等則必須開通學生表達利益要求的民主渠道,建立相應的民主教育模式——重視公平、代表性、響應、參與及責任感,支持學生更多地參與學校各項政策及各類服務,如權益維護的發(fā)展、管理與評估,以確定更高程度的公平??傊?,輔導員應該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始終忠實的維護高校公共利益,并最終得到學生的自愿認可。
輔導員績效評估中的學生評議行為的價值體現(xiàn)在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形象的整體改善。一個好的民主高校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需求,而且要對這些需求采取有效的行動,即只有理解、接受、支持和合理使用評議結果,輔導員才能取得突破性的績效以不斷修正并維護其良好形象[2]。圖2反映了學生參與制度效能及評價過程,通過不斷塑造和完善顧客導向性高校的學生參與制度安排,從而逐步改善思政教育隊伍形象,最終打造深受學生歡迎和尊重,具有足夠權威和公信力的參與型高校。
圖2 學生參與制測量流程圖示
輔導員績效評估中的學生評議行為的價值體現(xiàn)在有利于高校決策的科學化。學生參與評議的模式強調更好地了解學生所需是提高輔導員工作實效的關鍵,將學生調查結果融入績效評估過程可以為高校提供服務呈現(xiàn)一個更明了和準確的目的。另外,官僚體制內的專家無法獲得制定政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如果排除學生對重要決策的參與將會造成政策上的失誤,而“科學”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實現(xiàn)高校決策專業(yè)科學化。
[1]Pollitt Christopher.Performance indicators:Roots and branches[J].The State of the Art,1990.
[2][美]羅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運轉起來[M].王列,賴海榕,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