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魁(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六采油廠)
喇嘛甸油田儲層以厚油層發(fā)育為主,油層層內及層間既存在嚴重的無效注采循環(huán),又存在剩余油相對富集的部位。僅采用機械封堵工藝實現(xiàn)細分注水,受到工藝技術與測試技術的限制,具有一定局限性,為此,重點加大了注水井淺調剖工作力度。但是一直未系統(tǒng)地對水驅淺調剖效果進行評價[1]。本文主要針對水驅淺調剖技術效果進行分析,分析調剖后注水井的啟動壓力和吸水剖面、采油井見效狀況和淺調剖經濟效果。
2010年以來,在以往淺調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淺調剖井的實施力度,在水驅的多個區(qū)塊均開展了整體淺調剖工作。
1)調剖井要相對集中,便于調剖效果的整體評價。
2)調剖井區(qū)應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不受其它試驗的干擾,同時也不影響其它試驗的實施和效果。
3)調剖井區(qū)綜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飽和度較高的開發(fā)區(qū)塊的注水井。
4)吸水能力較強、吸水剖面縱向差異大且?guī)r性、物性隔層不發(fā)育,無法進行細分層注的注水井。
5)與井組內油井連通情況好的注水井。
6)注水井注水啟動壓力低,壓力降落指數(shù)小,低于本層系平均水平。
7)油水井井況良好,無竄槽和層間竄漏現(xiàn)象,且地面條件較好,距離低洼地、湖泊區(qū)較遠。井區(qū)油井80%以上的單井含水要大于95.0%以上。
8)參考目標水井的吸水剖面,優(yōu)先考慮厚層底部連通較好的高滲透、高吸水、動用程度較高的無效循環(huán)部位進行調剖。
根據(jù)上述原則,2010年以來,在喇嘛甸油田水驅共選取了6個區(qū)塊178口注水井開展了整體淺調剖工作,見表1。
1.2.1 調剖厚度確定
結合近年來分層測試資料與水嘴和管柱狀況,對各區(qū)塊各單井的吸水剖面進行了逐井逐層的統(tǒng)計分析。調剖厚度按照強吸水層的厚度計算,178口調剖井平均單井調剖層數(shù)2.5個,調剖厚度為2.7m,占全井射開厚度的8.23%。
1.2.2 調剖半徑確定
考慮調剖周期及調剖效果,參照以往淺調剖的經驗,同時根據(jù)調剖井組的注采井距、調剖層的油層性質、連通方向數(shù)及平面上、縱向上調剖層位的相關性,確定了2010年wk調剖區(qū)塊的調剖半徑為2.8m,zc-17調剖區(qū)塊的調剖半徑為4.2m;2011年wk調剖區(qū)塊的調剖半徑為3.0m,zc-17調剖區(qū)塊的調剖半徑為2.2m。
1.2.3 調剖劑用量的確定
計算2010年wk調剖區(qū)的單井調剖劑用量為21.4 m3,單井投入費用5.74 萬元,zc-17調剖區(qū)的單井調剖劑用量為10.3m3,單井投入費用6.13萬元;2011年wk調剖區(qū)的單井調剖劑用量為25.1 m3,單井投入費用6.30萬元,zc-17調剖區(qū)的單井調剖劑用量為17.2m3,單井投入費用6.02萬元。
表1 2010—2011年水驅淺調剖井區(qū)注入井基本情況
2010年以來,喇嘛甸油田水驅共實施淺調剖178口井,調剖后平均單井啟動壓力上升了1.16 M Pa,注入壓力上升了0.86M Pa,注水量下降了20 m3/d。其中,啟動壓力上升大于1.5 M Pa的井共有48口,占調剖總井數(shù)的27.0%;啟動壓力上升差值在1.0~1.5 M Pa之間的共有24口井,占調剖總井數(shù)的13.5%;啟動壓力上升差值在0.5~1.0M Pa之間的共有99口井,占調剖總井數(shù)的55.6%;啟動壓力上升差值小于0.5 M Pa的有7口井,占調剖總井數(shù)的3.9%。
對比18口返回吸水剖面的資料,吸水狀況得到有效改善,調剖后吸水層數(shù)比例達到79.5%,比調剖前增加了7.4 個百分點;砂巖吸水比例達到78.7%,比調剖前增加了4.1個百分點;有效吸水比例達到82.2%,增加了4.3個百分點。
如:喇10-143井,主要調剖層為薩Ⅱ1-3層和薩Ⅱ10-12層,調剖厚度分別為2.0m和1.0m。調剖前主要吸水層薩Ⅱ1-3下吸水比例占全井的39.16%,調剖后吸水比例19.69%,下降了20.53個百分點;低吸水層位吸水比例由調剖前的6.58%提高到了調剖后的17.07%,提高了10.49個百分點。調剖前主要吸水層薩Ⅱ10-12中吸水比例占全井的11.22%,調剖后吸水比例2.58%,下降了8.64 個百分點;且調剖后吸水厚度比例從26.6% 提高到63.8%,提高了37.2個百分點。說明調剖劑有效封堵了高滲透部位,改善了低滲透部位的吸水狀況,縱向上改善了吸水剖面。
2.3.1 區(qū)塊見效狀況
從2010年wk調剖區(qū)塊85口調剖井周圍受效井開采曲線上看:調剖有效期為13個月,有效期內平均日增油6.8t,累計增油2652t;有效期內月含水上升值為0.004個百分點,比調剖前降低了0.010個百分點。
從2010年zc-17調剖區(qū)塊28口調剖井周圍受效井開采曲線上看:調剖有效期為11個月,有效期內平均日增油3.0t,累計增油991 t;有效期內月含水上升值為0.004個百分點,比調剖前降低了0.005個百分點。
從2011年wk調剖區(qū)塊32口調剖井周圍受效井開采曲線上看:目前已調剖10個月,仍在有效期內,目前平均日增油4.7t,預測調剖有效期為13個月,累計增油1173t;目前月含水上升值為0.010個百分點,比調剖前降低了0.009個百分點。
從2011年zc-17調剖區(qū)塊33口調剖井周圍受效井開采曲線上看:目前已調剖10個月,仍在有效期內,目前平均日增油5.1 t,預測調剖有效期為11個月,累計增油1199t;目前月含水上升值為0.011個百分點,比調剖前降低了0.006個百分點。
2.3.2 見效狀況分析
為評價調剖效果,對2010年調剖區(qū)塊采油井見效狀況進行了分析。2010年調剖后,周圍無措施油井產油增加、含水下降明顯的采油井共29口。調剖有效期為10個月,有效期內產油量明顯上升,平均日增油9.8t,有效期內累計增油2941 t;有效期內平均含水95.28%,比調剖前下降了0.36個百分點。調剖10個月后調剖失效,產油量下降到調前水平,含水上升到調前水平,后期受2011年水驅年度綜合調整方案影響,產油略有增加、含水略有下降。
表2 2010—2011年水驅淺調剖井經濟效果
同時由于2010年10月份調剖時間與2011年水驅年度綜合調整方案開始實施時間基本一致,調剖效果可能受到綜合調整方案干擾。為更好的評價調剖效果,對產油增加、含水下降明顯的29口采油井進行了篩選,扣除了2010年底周圍注水井有注水方案調整的25口采油井后,有4 口井2010年10月份調剖后,至2011年10月份2012年度水驅綜合調整方案實施之前,開采效果僅受調剖的影響。
該4 口井調剖前月含水上升值為0.026個百分點,調剖后至2011年10月份2012年度水驅綜合調整方案實施之前,有效期已達14 個月,平均日增油3.3t,累計增油1386t;平均含水94.54%,比調剖前下降了1.02個百分點。
2010年和2011年4 個調剖區(qū)塊共計調剖水井178口,控制無效注水82.56×104m3,控制無效產液65.98×104m3,累計增油6015 t,節(jié)支170.33萬元,產出效益1 315.76萬元,經濟效益945.46萬元。
計算標準:噸油價格按5234 元/t,每立方米注水費5.58元,噸液處理費1.32元計算,見表2。
開展淺調剖工作以來,對淺調剖技術效果進行了評價,注水井監(jiān)測資料表明:調剖后啟動壓力上升,調剖后平均單井啟動壓力上升了1.16M Pa,注入壓力上升了0.86M Pa,注水量下降了20m3/d。調剖后吸水剖面得到改善,調剖后吸水層數(shù)比例達到79.5%,砂巖吸水比例達到78.7%,有效吸水比例達到82.2%。采油井生產資料表明:調剖后采油井均見到較好效果。
從淺調剖與細分效果上看,受調整厚度的限制,淺調剖效果沒有細分效果好。與細分比,淺調剖有效期平均為12個月,要比細分注水少3個月以上;單井淺調剖有效期內增油為31.2t,要比細分注水少6.3 t;單井淺調剖投入產出比為1∶3.45,要比細分注水1∶4.15低。
但淺調剖仍是水驅開發(fā)不可少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現(xiàn)在:
1)喇嘛甸油田油層發(fā)育厚度大,厚油層內及層間多段無效循環(huán)且與剩余油富集層位交錯分布,全部機械單卡細分注水難度大,且機械細分到一定層段后不能進一步細分,通過淺調剖可有效改善機械細分不能改善部分油層的吸水狀況。
2)目前油田套損井比例高,老井套損井數(shù)比例已高達20.5%,這部分井為防止二次套變后井下管柱拔不出來、作業(yè)難度大的問題,層段劃分相對于正常井要少,且無法進行層內細分注水,導致層內及層間存在著嚴重吸水不均勻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有工藝條件下只能通過淺調剖來改善吸水狀況。
建議在兩年來水驅淺調剖取得較好效果的基礎上,加大水驅每年的淺調剖井數(shù);針對與其它油田相比,喇嘛甸油田存在綜合含水高,油層發(fā)育厚度大,高含水層厚度比例大且層內、層間多段高含水問題,建議加大單井調剖厚度、調剖半徑及調剖劑用量。
[1]陶明.喇嘛甸油田水驅淺調剖總體方案[J],大慶石油學報2008,9(1):20-21.
[2]陶明.利用淺調剖改善水驅油層動用狀況方法研究[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1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