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過于輕盈的沉重:評赫拉巴爾的中篇杰作《過于喧囂的孤獨》

      2013-08-15 00:42:44黃世權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南寧530001
      名作欣賞 2013年15期
      關鍵詞:赫拉巴爾小說

      ⊙黃世權[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 南寧 530001]

      赫拉巴爾作為捷克的出色作家,在中國名氣的確不夠響亮,遠不如米蘭·昆德拉。然而名氣并不與水平直接掛鉤,盡管赫拉巴爾沒有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那樣蜚聲世界影響巨大的作品,然而他的幾部小說如《過于喧囂的孤獨》和《我曾經侍候過英國國王》,論藝術的獨特氣質和思想深度,絲毫不讓他那名頭大得多的同胞,在世界上早已奠定了其應有的地位?!段以浭毯蜻^英國國王》被搬上銀幕,捧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本文對其中篇佳作《過于喧囂的孤獨》進行賞析,希望增進中國讀者對這部詩意小說的喜愛和欣賞。

      一、小說的抒情特色和詩意

      《過于喧囂的孤獨》(以下簡稱《孤獨》),是赫拉巴爾長期醞釀的作品,曾經三易其稿,而且這三易其稿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文學史的一個奇特例子:三次寫作,三次不同的文體,從詩歌、口語化散文到最終的典雅抒情,真正的慘淡經營。正是這種慘淡經營,造就了這篇看似輕盈實則無比沉重的作品,通篇迷人的抒情氣息,并不曾掩蓋其沉重的主題。可以說這是赫拉巴爾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種用輕盈的筆調抒寫沉重的社會問題、哲學思考的奇特筆法,體現了當代小說普遍的美學趣味。它放棄了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沉重語調,用隱喻和寓言,將傳統(tǒng)的主題虛化、提純,使小說獲得文體的解放。這個藝術轉變,構成了從卡夫卡以來特別是昆德拉、博爾赫斯、卡爾維諾、卡達萊等作家的新傳統(tǒng)?,F代小說由此獲得一種詩意和哲理的深度。毫無疑問,赫拉巴爾的《孤獨》,正是這種輕中含重、舉重若輕的杰出代表。它無疑也是一曲動人的哀歌,是對捷克人民、捷克文化,甚至世界人民和世界文化的一曲哀歌。

      這曲哀歌散發(fā)出的迷人的抒情氣息,主要體現在小說的音樂性上。赫拉巴爾分明是用詩意的筆調、詩體小說的筆法來寫這部他最心愛的小說的。因為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凝縮了整個人生的體驗和思考,集中了他對捷克人民與人類文化的深沉的感情和眷顧,不用詩意的筆調是不能盡情地宣泄幾十年來郁積于心的那種混雜了柔情、惆悵、憤恨、譏諷和悲哀的情愫。高度凝練的情感只有高度凝練的文體形式才能曲盡其妙,展現精華。

      橫貫小說那種詩意吟唱的柔軟語句的,有一個充滿時間滄桑的句子反復出現,成為小說的主旋律,有時候采用變奏的方式出現,這就是從小說一開卷就紛涌出來的句子:“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來我用壓力機處理廢紙和書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儼然成了一部百科辭典。”①全書一共八節(jié),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節(jié)的開頭第一句都是“三十五年來我處理廢紙”(后面的文字稍有變化,但大同小異),而且文句之中,不斷出現類似的句子。這種主題句反復出現,具有音樂般的抒情效果,造成了一種深沉的時光流逝之感和生命凋零的喟嘆。

      此外還有一句話也是反復鳴響的,那就是來自中國老子的名言,“天地不仁”,在小說中翻譯成了“天道不仁慈”。如果說“三十五年來”的重復吟唱營造出時光凋零的滄桑,那么這句冷冰冰的中國古代哲人的名言,鑲嵌在抒情意境中,結合小說人物的悲哀的命運,如主人公的美麗不幸的情人曼倩卡,跟隨主人公生活過一段時間后被納粹投入焚尸爐的茨岡女孩,就產生了特別驚心動魄而又無可奈何的悲愴。世界歷史,尤其是20世紀前半葉的人類悲劇,對于深陷其中的人來說,處處都印證了中國遠古哲人的驚人洞察力。小說寫到主人公幻覺中出現的耶穌和老子,表面上看不出作者的傾向,然而從“天道不仁慈”這句話的不時蹦出,似乎作者更認可老子的冷峻的智慧,以及這種智慧底下的無可奈何的悲哀。

      二、小說的隱喻與象征

      一部篇幅并不大的中篇,要開拓出足夠大的思想含量必須在藝術上采用一些凝縮的方式,同時不局限在具體細致的、脈絡清晰、因果關系縝密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由高度凝練的主題引導,在詩意的藝術表達中,將紛紜復雜的萬千事熔為一爐。這種寫法需要高超的隱喻或寓言的方式。卡夫卡的《變形記》、海明威的《老人與?!?、加繆的《局外人》、卡達萊的《夢幻宮殿》等等,都是這種寫法,舍棄完整的故事和生動細致的人物塑造,更多地依賴隱喻和寓言涵括深廣的社會內容和哲理思考。這種詩意手法的運用,使小說在思想的開拓方面卷舒自如,飄忽多姿。

      《孤獨》最主要的隱喻是壓力機和書籍。主人公三十五年的工作就是開動一臺壓力機把一堆又一堆的書籍,連同藏在書堆中的耗子碾碎,變成紙漿重新利用。這種工作既是現實生活中作者干過的工作,在小說一望而知也是一種隱喻。那些所謂的廢紙,很多都是世界的文化精品和真品,小說中反復渲染這一點,出現的作者就有康德、歌德、席勒、荷爾德林、尼采、倫勃朗和凡·高、莫奈等世界思想家、藝術家的杰作,小說寫到一次有人送來三千六百公斤繪畫大師的復制品,扔進地下室,其中就有倫勃朗、哈爾斯、莫奈、克里姆特、塞尚以及歐洲其他繪畫巨匠的作品。小說寫得最凄愴動人的一幕是目送自己打包的大量精裝本圖書當做廢紙裝上火車賣往西歐。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一大批普魯士王家圖書館的閃著金光的精品圖書,用軍車一車車運送,化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運到布拉格,這些戰(zhàn)利品卻被作為廢紙賣到瑞士、奧地利,價格是每公斤一外匯克朗。小說寫道:“大卡車又把這些燙了金邊和金字的皮面精裝書運到火車站,裝進敞篷車,那一陣子正值下雨天,整整一周大雨嘩嘩地下,當最后一輛大卡車拉來的最后一批書裝上車,火車啟行了,駛進傾盆大雨之中,敞篷車一路滴著金水,摻和著煤煙和油墨,我站在那里,身體靠在大理石上,被目睹的景象驚呆了,當最后一節(jié)車皮在雨中消失時,我臉上的雨水已和淚水一起流淌?!?/p>

      這毫無疑問是人類文化的浩劫,所以主人公看到這一幕,真誠地央求警察給他戴上手銬,因為他覺得自己犯了反人道主義的罪行。然而后來接連看到大車大車的精品書籍遭受同樣的命運,主人公也漸漸地麻木了。甚至覺得目睹破壞和不幸的景象很美。這當然是一種深刻的反諷。作為一個下層的工人,在三十五年處理廢紙的時光中帶回了兩噸重的珍貴書籍,以至于臥室里堆滿了書,夜夢中仿佛有兩千公斤的夢魘壓迫著自己。他在保護這些書的同時,通過廣泛的閱讀,獲得很高的文化造詣。書中的這個卑微的工人,在這里漸漸地上升為一個文化保護者的形象。正是帶著對人類文化的敬畏,他在開動機器壓碎圖書時,仿佛聽到了人骨被碾碎的聲音,古典名著在機器中壓碎恰似頭顱骨和骨骼在手推磨中碾碎一樣。這些看似荒唐的幻覺,是對反動力量對人類文化的毀滅打擊的強烈抗議。然而,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小說后面寫到主人公到一個社會主義工廠使用的一種巨型壓力機,比主人公所用的大二十倍,那些社會主義突擊隊的年輕工人,毫不費力地把成批成批的新書處理掉,速度驚人。主人公不禁把自己與這些快樂的工人對比,感嘆自己在處理廢紙的同時也得到閱讀的幸福,并希望以此改變未來的生活,而這些喝著牛奶干活的年輕人,對被他們拋進巨型壓力機的柏拉圖、歌德等人的書籍無動于衷,卻可以在假期里暢游主人公夢寐以求的西方文化的搖籃——希臘。他們的做法,作者用了一個比方來予以嘲諷,他談到養(yǎng)雞場的年輕女工把活生生的雞的內臟揪下來,嘻嘻哈哈地送到傳送帶上。作者對現代愚昧力量的抨擊就通過這種冷峻而激憤的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顯然,這里的書籍和壓力機的意義已經非常明顯,后者作為一種強大的機器,無疑隱喻著現代專制制度以及科技理性。開動這種機器的年輕人,正是現代反人道主義的幫兇,最終也是受害者。

      與書籍聯系在一起的還有另外兩種小生命,也具有某種模糊的隱喻意味,這就是生活在書籍中的耗子,以及圍繞著那批血書的蒼蠅。這些日夜生活在書籍中的耗子,啃食著歌德和席勒作品的耗子,以及在布拉格地下水道中為了爭奪廢物和排泄物而瘋狂廝殺的耗子大軍。藏在書堆中的耗子有許多被主人公連同書籍拋進壓力機,在凄厲的尖叫中化為紙漿,實際上作者是帶著微妙的同情對待的,他們似乎象征著弱小的生命。而生活在地下爭奪不休的耗子大軍,毫無疑問是人類的隱喻。與耗子大軍相對比是希臘,主人公自述行走在布拉格大街上,仿佛用X光透視到地下的耗子,正在緊張作戰(zhàn),感到這樣的世界非常沮喪,突然間卻在外處的墻上看到希臘文化的投影。野蠻蒙昧與文化優(yōu)雅,確立了耗子與希臘的對比。它們的隱射的意義結合捷克的現代歷史是不言而喻的。作為人類文明,藝術之美和哲思的起源地,希臘反復出現在小說中,對比映襯出耗子的惡心。

      綠頭蒼蠅的形象簡單多了,他們不過是嗜血的丑類。精彩的是作者的描繪,他將血書、綠頭蒼蠅、耶穌和老子放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特別詭異的藝術氛圍。小說交代,從屠宰場運來一批血跡斑斑的廢紙(有伊拉斯謨、席勒、尼采的著作),引來蒼蠅的一陣狂飛亂舞,在瘋狂的蒼蠅中出現了耶穌和老子,兩人的神色截然不同,耶穌激情四射,被青年男女環(huán)繞,恍若浪漫主義者,老子則不動聲色,超然獨處:“我干活的時候,一大群綠頭蒼蠅飛來包圍了我,這些可怕的蒼蠅是屠宰場工人帶來的,密密匝匝一大群,瘋狂地飛旋著;發(fā)出嗡嗡的聲音,下雹子似的打在我臉上。我喝到第四杯啤酒時,壓力機旁邊忽然出現了一位舉止文雅的年輕人,我馬上認出來了,他不是別人,是耶穌。他的身旁隨即站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我一眼就斷定這準是老子。他們兩個站在那里……我看見耶穌臉上洋溢著動人的喜悅之色,老子卻神情憂郁地倚在機槽邊上,顯得孤傲、冷漠?!?/p>

      將東西方兩大思想的代表,放置在如此奇特怪異而紛亂的幻景中,這些追腥逐臭的綠頭蒼蠅以及它們瘋狂飛舞制造的令人惡心的喧囂,無疑象征著人世的種種喧嘩與騷動,面對這些喧嘩與騷動,耶穌表現出斗士的激憤,而老子始終保持著哲人的冷靜。作者由此展開了哲理的思索,將耶穌與老子所代表的不同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態(tài)度進行了對比,耶穌的思想包含著流血的實質,朝著未來前進,而老子則逆來順受,是退回到本源。作者提出另外兩種態(tài)度,向著本源前進,朝著未來后退。

      這惝恍迷離的一節(jié),以現代小說才有的融合隱喻、哲思的美丑交融的筆法,幻化出人類世界的腥臭與混亂,并由此探討面對這種混亂的哲學態(tài)度。從小說反復出現的老子的“天道不仁”的深刻洞察,以及作者對老子思想“退回本源”的概括,作者似乎更傾心于這位東方的智者。聯想到20世紀人類遭受的血腥暴虐,這些嗜血的綠頭蒼蠅所激起的遮天蔽地、幾乎讓人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的瘋狂、喧鬧、丑陋,就會驚異于赫拉巴爾如此高度凝練的筆墨中包含著多少深沉的驚詫、憤懣和無奈。詩意和哲理一體具融,有聲有色地營造出一幅只有超現實主義才能達到的奇異意境,汪洋恣肆的想象、精辟的哲學思考,是赫拉巴爾這部中篇小說的核心。

      三、小說的人物:存在的荒誕與歷史的殘酷

      盡管這篇小說主要的特征是抒情和哲理,沒有花很多的筆墨來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但是里面出現的人物,卻得到了高度的藝術處理,著墨不多,意蘊不淺。這里主要的有敘述者我(漢嘉)、我以前的女友、舅舅、撿破爛也賣淫的茨岡女人和被納粹投入焚尸爐的茨岡女孩。這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我”的女友,美麗的曼倩卡和令人憐愛的茨岡女孩。曼倩卡的命運堪稱一出存在主義的荒誕悲劇。小說描寫了她兩次與主人公的歡會,一次是舞會,主人公向她傾吐了愛情,激起這位年輕美女的熱情與驕傲,卻因為如廁時不慎將裙子的緞帶浸泡糞便,在優(yōu)雅熱情的舞蹈中,甩出一陣陣糞水,令她無比尷尬,聲名受損,她抱恨離去。第二次是主人公在滑雪場找到了她,向她道歉,并得到原諒,然而悲劇再次重演,曼倩卡又一次鞋子帶上一坨糞便。命運再一次嘲弄了曼倩卡,并讓她在主人公的生活中徹底消失。幾十年之后他們才重逢,曼倩卡已風采不再,用一種奇特的方式(用與不同類型的工人睡覺換取工人勞動)在森林里建起一棟木房子,并靠獻身于一位老雕塑家,豎起一個以自身為原型的巨大的天使塑像。經歷人世滄桑,曼倩卡終究還是擺脫了命運的嘲弄,反過來嘲弄了命運:美麗隨著年華老去,而高貴不減。面對曼倩卡的荒誕悲劇,作者再次引用老子的名言:知其辱,守其榮,為天下式。曼倩卡的一生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生動演繹。

      相比曼倩卡命運的哲學意味,無名的茨岡女孩的命運就是對歷史的控訴。這是主人公年輕時候的情人,一個偶然得到的文靜的小女孩,無家可歸,跟隨小說主人公住在一起,給他生火做飯,無論多晚,也等著他回來。作者把這個漂亮的女孩子描繪成一個圣潔的形象,小說這樣寫道:“爐門敞開著,紅旺的炭火在燃燒,光身子的茨岡小姑娘站起身來,她走動時,金黃色的火光勾出了她身體的輪廓,形成一圈光環(huán)?!边@個圣靈一般的女孩子,不久就失蹤了,最終被納粹投進了焚尸爐。主人公只能感嘆天地不仁,并用一連串的動作表達了對納粹的強烈憤恨。這一段,可以說是對納粹這個現代惡魔的激情抨擊:“戰(zhàn)爭結束后,在50年代,我的地下室里還堆滿了納粹的出版物,在我那茨岡小姑娘優(yōu)美奏鳴曲的光輝下,我狠狠地把成噸成噸的納粹小冊子和宣傳品扔進壓力機,這些東西全是同一個主題,幾十萬頁的圖片,歡呼著的男男女女和兒童,歡呼著的老人,歡呼著的工人,歡呼著的農民,歡呼著的黨衛(wèi)隊隊員,歡呼著的士兵,我狠狠地把開進解放了的但澤市的希特勒和他的衛(wèi)隊們,把開進解放了的華沙的希特勒,把開進了解放了的布拉格的希特勒,把開進解放了的維也納的希特勒,把開進解放了的巴黎的希特勒,把在他私人宅邸的希特勒,把慶豐收的希特勒,把希特勒及其忠實的牧羊狗,把希特勒及前線士兵,把視察大西洋壁壘的希特勒,把去往征服了的東方和西方城市的途中的希特勒,俯身看軍事地圖的希特勒,把所有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扔進我的壓力機?!?/p>

      作者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將一幅幅希特勒法西斯的圖像疊映出來,高度集中地對現代惡魔進行了清算。以一個美麗的茨岡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凸現了納粹所制造的現代悲劇。兩個女孩的命運兩兩相映,再一次釀造出小說濃郁的悲劇性質。毫無疑問,它是高度濃縮的,藝術上具有東方寫意畫的特點,以少總多,留下巨大的空白讓讀者去想象。這是詩意寫法的優(yōu)雅,也是詩意寫法的局限??傆行┎贿^癮的遺憾。

      四、小說的敘事特色:回憶時空體

      《孤獨》在敘事上的特點主要是意識流和幻覺的運用。由于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基本是按照主人公的意識的流動來敘事。在敘述用壓力機碾碎廢書廢紙的工作中,穿插主人公的所見、所想、所歷、所思和所覺。小說的時間用“三十五年來”反復提起,意味著這是一個退休工人的隨性回憶。意識流的時間結構十分自由,小說中的時間完全打破了現實主義時間的限制,可以按照藝術的內在節(jié)奏和主題的展開任意回溯、倒轉,伸展。在空間上也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是由時間率領著空間(宗白華語①),在地下室和布拉格的大街以及其他地方任意流轉、如果按照巴赫金的方法,那么不妨概括為回憶時空體。②在這也是現代小說最喜歡運用的時空模式。由于小說主要是營造哲理和抒情的審美情致,不著意描繪生動復雜的社會生活,小說中的空間因此從屬于時間,總體上很模糊。

      得益于這種極為自由灑脫的時空形式,赫拉巴爾把傳統(tǒng)的人物和情節(jié)解放出來。一方面是運用中國式的白描手法,對人物只取其傳神的特征,寥寥數筆就可以把人物的神韻寫出,或者用一兩個精彩的細節(jié),例如寫主人公的舅舅退休之后的無聊,自己花錢創(chuàng)辦一個玩具鐵路,帶著幾個老頭和一些小孩,每天開著機車自得其樂。而那些被男人欺騙和壓迫的撿破爛兼賣淫的茨岡女人,作者用一個細節(jié),即那個男人每天讓她們面對沒有膠卷的相機擺姿勢拍照,來表現蒙在鼓里而不無快樂的可悲情景。即使小說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就是前面論及的曼倩卡,作者也僅僅簡單地描寫她的外貌、跳舞和滑雪的神態(tài),而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那個可憐的小女孩,作者用一個富有深意的比喻,“身上發(fā)出一個光環(huán)”,就賦予了這個形象高貴的價值,這種圣靈般的高貴氣息與她的悲慘遭遇,形成強烈的對比。

      小說在情節(jié)上也是非常簡化的,基本上沒有完整的故事和情節(jié),有的僅僅是隨著意識飄動的一些零碎的片段,這些零碎而富有深刻寓意的片段,隨著音樂般的抒情氣息和彌漫全篇的哲理的流動,散發(fā)出蒼涼、岑寂、無奈、憤懣,最終也超逸而釋然地融于總體藝術情境中。抒情的節(jié)奏、輕逸的人物、飄忽奇詭的幻覺,以輕盈的藝術形式,將慘淡的現實人生、悲慘的歷史事實和深沉的哲理輕輕托起,化入一片余音裊裊的空靈意境。這是藝術的勝利、哲理的勝利,也是人類正義的勝利,正如老子的名言“天地不仁”,歷史總是在悲劇中行進,同時也向著未來和本源行進。小說的結尾,主人公把地下室幻化成了天堂,與茨岡小女孩一起飛升。作者最終到底還是回到了耶穌的懷抱,這里顯示了作者對西方文明的信心與皈依。就這樣,赫拉巴爾把西方乃至人類的悲歌和挽歌在幾經抑揚頓挫之后,漸漸地越唱越輕,唱成了一曲柔婉的lovestory,消失在渺渺茫茫的朝向天堂百花園的路上。音樂么?詩意么?神啟么?哲理么?其實不用細說,它們已經融為一體,無跡可求,只覺晶瑩一片,奇光閃爍。

      五、結語:凝縮的小說藝術

      赫拉巴爾的這部《孤獨》,篇幅不大,內蘊精深,韻味悠遠,當得起一部偉大長篇的分量和器局。實際上,文學史多的是這種范例,契訶夫、魯迅、康拉德等人的中篇甚至短篇往往勝過一般的長篇。氣魄宏大的長篇易得,意味雋永的中篇難求?!豆陋殹分懈叨饶毺幚淼乃夭?,如世界大戰(zhàn)、納粹入侵,以及布拉格的社會主義建設,都可以給予足夠的篇幅任其自由奔放的發(fā)展。換句話說,赫拉巴爾也可以采用米蘭·昆德拉的方法,如《笑忘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極為自由的敘述方式,將廣泛的社會生活電影鏡頭般剪接在一起,成就獨特的長篇,盡情展拓那浸透了世事滄桑的想象。

      不過赫拉巴爾特別珍惜這個“推遲死亡”的題材,所以采用了最能直抵人心的詩意抒情筆調。這就決定了小說的敘事,必須是高度凝練和概括的,人物和故事,均服從于這種意識流般的敘述,因此也要處理成敘事詩中的人物和故事,這就是中國美學所擅長的那種“遺形得神”的手法。重要的不是豐富曲折的故事和生動飽滿、呼之欲出的人物,而是借這些材料來表達三十五來作者對20世紀捷克人民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和人類文明遭受的劫難,以及人類面對這些現代悲劇的態(tài)度。過于喧囂的孤獨,是人類良知的孤獨,是人類燦爛文化被當成廢物,古希臘以來的文化藝術精華遭受毀滅的孤獨。令人震驚的是由大群大群的綠頭蒼蠅制造世界的喧囂,在赫拉巴爾經歷的三十五年之后,卻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也繼續(xù)不斷的轟響,例如中國的六七十年代,幾乎上演了一模一樣的綠頭蒼蠅的瘋狂的喧囂。遺憾的是,在中國,這一場文化和文明的浩劫,卻沒有相應的赫拉巴爾來抒發(fā)他的孤獨。從這個意義上講,赫拉巴爾這部薄薄的中篇,是特別屬于中國的。當然,它同樣屬于在法西斯和一切專制主義蹂躪下慘遭荼毒的一切文化和文明。因此,它對文化精華受到玷污、弱小生命遭受毀滅的悲劇性控訴,對于中國經歷或知曉類似悲劇的人來說,是能搖蕩心靈、激發(fā)深思的。

      ① 博·赫拉巴爾:《過于喧囂的孤獨》,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文中有關該不說引文均出自此書,不再另注。

      ② 宗白華:《中國詩畫中的空間意識》,見《美學散步》,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③ 巴赫金:《小說理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猜你喜歡
      赫拉巴爾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探索不凡,引領可持續(xù)
      智族GQ(2022年2期)2022-03-16 03:14:19
      昆蟲騎士巴爾格 6
      昆蟲騎士巴爾格4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談赫拉巴爾“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詩化敘事藝術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4
      獨享清涼
      宁远县| 恩平市| 石台县| 泾阳县| 清河县| 通州市| 囊谦县| 达孜县| 巫山县| 东平县| 西盟| 海盐县| 鸡西市| 深圳市| 临颍县| 南木林县| 绥德县| 阿克苏市| 郓城县| 巴彦淖尔市| 芦溪县| 武汉市| 武胜县| 枣强县| 偏关县| 会东县| 尉氏县| 徐闻县| 额敏县| 曲阳县| 大冶市| 盘山县| 上蔡县| 礼泉县| 乳山市| 邢台县| 福建省| 内丘县| 禹城市| 大埔区|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