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燕子的母親李大姐在一家政公司做清潔工。燕子10歲起,母親便像“跟屁蟲”似的在她學校附近做清潔工、搬運工、賣早點、擺地攤等。這讓年幼的燕子很苦惱:如果大家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個不會打扮、沒有固定工作的臨時工,豈不被同學笑話?因此,她總在同學面前刻意回避母親。一次,氣溫突降,母親怕住校的燕子受涼,背著被子坐了兩個多小時車到學??此:L中,看著寒酸的母親,燕子不但沒一絲感動,反而火冒三丈。為了不讓同學看到媽媽,她粗暴地將母親推到校門外,還讓她“從哪里來的就滾回哪里”。
輿論熱議:這位母親的悲哀,不在于她本身多窮多苦多寒酸,而在于她的女兒對媽媽缺乏尊重,對親情缺乏敬畏。這件事,并不是出了一個“逆子”這么簡單。人們很難理解,同樣是人,為什么“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的待遇會差那么遠,為什么“體制內(nèi)”和“體制外”的人們,在知情權(quán)、參與權(quán)、表達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上會有巨大區(qū)別。簡單點說,像燕子的媽媽,為什么不能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以至于社會上有人看不起她們?燕子怕的就是這種眼光。
——大連日報 李輝
寒酸的母親代表著女兒的身份,做臨時工的母親在這位女大學生的心目中,已經(jīng)是一個非??蓱z的職業(yè),母親沒有文化沒有“錢勢”,渾身充滿著農(nóng)民工的氣息,讓她很沒面子。這位女大學生的心理恰恰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現(xiàn)狀,即校園里的貧富差距正在逐步擴大。
——揚子晚報 楊亞軍
點評:勞動節(jié)剛剛過去,正是母親節(jié)之時。此刻,我們真的需要弄明白:只有每一個勞動者都能體面地工作和生活,勞動者在子女面前才會有足夠的尊嚴。一個社會的發(fā)展,應(yīng)該是以每一個人都能受到尊重為基礎(chǔ),千萬不能在“尊重”面前也搞個標簽,讓一部分人先享有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