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李 凡
2011 年5 月28 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該文件提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闭n題組根據(jù)該文件精神,在2012 年下學期嘗試調整傳統(tǒng)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以學科為導向、以獲得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主體、以邏輯為載體、理論和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隨著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項目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已逐步推廣并不斷完善,筆者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去探索《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項目課程改造,構造成緊扣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就業(yè)導向,強調以項目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動力為其特點,以典型案例、游戲、情境為載體,以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線搭建學習模塊,以當前高職大學生急需培養(yǎng)的心理調控能力組建學習項目。使學生不僅能夠解決崗位上的實際問題,具有自我學習、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并力爭使相當部分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并形成相應的能力為目標,圍繞該項目的開展設計教學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去體驗。因此,項目完成目標替代知識掌握目標成為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中的巨大驅動力。通過本項目課程的學習,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不再是抽象無形的東西, 而是對實際能力訓練的幫助和支持;心理健康實踐活動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的驗證和延續(xù),而是將生活實際中的種種情境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在某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邊學習心理健康理論知識,邊進行心理調控技能的訓練,使實踐和理論真正做到一體化。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的應用首先是,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預先計劃好的教學活動,介紹相關專題涉及的心理學知識,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教學目標、能夠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的課堂情景,進一步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入該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并使學生了解自己在該課堂教學主題方面的情況。其作用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引發(fā)出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使學生了解自己在這方面的情況,更清晰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項目教學法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心理健康相關事例模擬的體驗,調動學生相應的情緒情感,激發(fā)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引起學生身心和活動的變化,從而達到通過項目教學法獲得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教學目的。
比如講述大學生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先確定任務一,分析判斷馬加爵的情緒問題。首先引入案例“馬加爵事件”,一個多年來夢寐以求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大學生,為什么因打牌時被別人說作弊而選擇了犯罪? 學生分組談論分析后,教師對相關情緒方面的知識要點進行教學,結合知識,進一步總結分析“馬加爵事件”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任務二是進行情緒臉譜練習和學生具體情緒問題分析。通過不記名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發(fā)給的白紙上把自己面臨的情緒問題記下來,然后教師把這些問題進行分類、選取一些比較典型、突出的問題,再讓學生抽取。可以把這些抽到的問題以分組討論、班級共同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予以一定的指導,使學生在分析討論和教師的引導中自然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能有效促進學生掌握情緒的管理。
項目教學法的運用還體現(xiàn)在優(yōu)化了《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形式?!陡呗毚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只有與教學的特定時境聯(lián)系起來,通過項目教學法用一些特定的形式能更好地實現(xiàn)其應有的教學效果,進而達到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的。比如為了使學生對“自我”有更深的認識,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先要求每位同學寫出關于二十個“我是誰”,然后猜猜“她是誰”,進行“南北臺比較”等,設計一系列切合大學生各方面條件和主題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同學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對心理學相關理論的介紹又有利于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以消化認識,極大地滿足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
1.積極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剛開始時部分學生參與較少,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表達; 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達; 還有可能是有些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不適應。這時教師要積極關注這部分學生,鼓勵他們。
2.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主導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以達到項目教學法的效果。項目教學法是用行為來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進行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數(shù)教師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路或做法與教學內容出現(xiàn)偏差時,往往對學生進行單獨或團隊的暗示、指導,甚至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強調,嚴重遏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違背了項目教學法的初衷。
3.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的前期策劃與過程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如何使學生在比較自主的狀態(tài)下保持學習的自律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對項目教學法的過程有更強的控制能力。這也是今后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總得來說,“項目教學法”現(xiàn)在越來越得到各國教育界的重視。美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MBA) 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也廣泛地采用項目教學法。MBA 主要采取由學校和企業(yè)共同組成項目小組,深入實際,在完成指定項目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真刀實槍”的演練。課題組在《高職生細膩健康教育》課程中采用項目教學,頗受學生歡迎,在教學內容、形式和對課程的總體映像上,都顯著的好于一般的教學模式。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看法的改變明顯,效果顯著。在自我評價的提高、班級氛圍的改善方面,項目化教學課程效果也更加明顯。以后將繼續(xù)貫徹生動活潑、積極實用的原則,以由簡入難,由小到大,由形式到內涵的邏輯順序來編排項目任務設計。從更宏觀的角度,把握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和內在領悟,不過度注重細小、零散知識點的傳授。
[1]吳曉瓊.“項目化教學”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研究[J].學科教學,2010,(6).
[2]郭開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10,(33).
[4]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