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覺仁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以雷霆手段鏟除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從父皇李旦手中奪取了最高權(quán)力,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唐天子。然而,大權(quán)獨攬的李隆基并不能從此高枕無憂,因為他是一個靠政變起家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政變的威力,也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政變的危害!那些曾經(jīng)幫他在一次次權(quán)力斗爭中奪取勝利的功臣,一個個都是搞政變的行家里手,他們當(dāng)初表現(xiàn)出的能力越強(qiáng)、手段越高明,如今對李隆基構(gòu)成的潛在威脅就越大、讓他感到的擔(dān)憂和恐懼就越深……
于是李隆基開始了他的擺平功臣之旅。
頭一個被李隆基“鳥盡弓藏”的功臣,是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即宰相)郭元振一手握兵權(quán),當(dāng)然首當(dāng)其沖。
在鏟除太平公主集團(tuán)的政變(史稱“先天政變”)中,郭元振因率兵“侍衛(wèi)”(實則軟禁)皇上李旦有功,事后進(jìn)封代國公,賜食邑400戶,賞綢緞1000匹。這是極大的榮寵。但是,短短三個月后,他的這些榮寵就都化成了夢幻泡影……
這一年十月十三日,李隆基在驪山(今陜西臨潼東南)腳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集結(jié)的部隊多達(dá)20萬人。平原上大風(fēng)獵獵,旌旗招展,軍陣綿延五十余里。李隆基一身戎裝,御駕親臨,文武百官隨駕扈從。作為宰相兼兵部尚書,郭元振自然是這場大閱兵的總指揮,同時也是最高責(zé)任人。
閱兵式開始后,所有人都興致勃勃,唯獨觀禮臺上策馬而立的天子一直眉頭緊蹙、臉色陰沉。
沒有人注意到天子的臉色,當(dāng)然更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閱兵式進(jìn)行到一半的時候,天子李隆基突然發(fā)出一聲怒喝,命人即刻逮捕郭元振。隨行百官盡皆失色,目瞪口呆,不知道天子這是唱的哪一出。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郭元振已經(jīng)被五花大綁地帶到了帥旗下。李隆基二話不說,當(dāng)即以“軍容不整”為由,下令將郭元振就地斬首。
面對這從天而降的殺頭罪名,郭元振驚駭莫名,嚇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和他同樣感到震駭?shù)?,還有同為功臣的劉幽求和張說。先天政變后,劉幽求入朝擔(dān)任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徐國公;張說官任中書令,封燕國公。此時此刻,雖然他們和在場眾人一樣都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且一時也摸不清天子突然變臉到底意味著什么,但無論是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還是作為與郭元振有著相同背景的功臣元勛,劉、張二人都沒有理由對此保持緘默。于是天子話音剛落,劉幽求和張說便雙雙跪倒在天子馬前,高聲諫言:“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殺!”
郭元振這樣一個出將入相、各方面經(jīng)驗都極為豐富的軍政元老,幾乎是不太可能在這樣重大的場合犯下“軍容不整”的低級錯誤的。說到底,所謂的“軍容不整”,無非是李隆基罷黜功臣的一個借口罷了。
當(dāng)然,李隆基的目的只是想解除郭元振的兵權(quán),而不是非殺他不可,所以當(dāng)劉、張二宰相出面求情的時候,李隆基便就坡下驢,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但削除了他的所有官爵,將其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
緊繼郭元振之后被罷黜的功臣,就是曾替他說情的劉幽求和張說。張說最先察覺到了危險的降臨。
就在驪山閱兵數(shù)日后,張說就通過可靠渠道獲知,皇帝準(zhǔn)備征召姚崇(幾年前被太平公主平排擠出朝,時任同州刺史)入朝為相。張說與姚崇素來不睦,驪山一幕已經(jīng)讓張說成了驚弓之鳥,如今又聽到老對手即將回朝復(fù)相的消息,張說更是寢食難安,于是立刻行動起來,授意御史大夫趙彥昭對姚崇進(jìn)行彈劾。然而,李隆基不為所動。
張說不甘心,馬上又去找與他私交甚篤的殿中監(jiān)姜皎謀劃了一個辦法,讓他出面阻撓姚崇回朝。姜皎依計而行,找了個機(jī)會對玄宗說:“陛下不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河?xùn)|總管的合適人選嗎?臣如今幫陛下物色了一個?!毙谘劬σ涣?,忙問:“誰?”姜皎心下暗喜,朗聲答道:“同州刺史姚崇文武全才,乃是河?xùn)|總管的不二人選?!?/p>
姜皎原本以為此計甚妙,因為如此一來,既可不著痕跡地阻止姚崇入朝,又能在天子面前表現(xiàn)自己為君分憂的忠心。
他話音剛落,玄宗就發(fā)出了一聲冷笑,說:“這都是張說的意思吧?你竟敢當(dāng)面欺君,論罪當(dāng)死!”
姜皎臉色唰的一下就白了,慌忙伏地叩首,拼命謝罪。張說萬萬沒想到,自己機(jī)關(guān)算盡,結(jié)果反而加快了姚崇回朝的步伐。玄宗隨后便遣使召回了姚崇,拜其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補(bǔ)了郭元振的缺。兩個月后,又讓他兼任中書令(時稱紫微令),大有取代張說之勢。
眼看自己隨時可能出局,張說惶惶不可終日。人一急就容易出昏招,張說情急之下就做出了一個十分愚蠢的舉動,竟然暗中跑到岐王李范的府上,向他大表忠心。
當(dāng)朝宰相與宗室親王暗通款曲,這是什么性質(zhì)的問題?往輕了說,這叫行為不檢;往重了說,這叫陰謀篡逆!
開元元年(713年)十二月,李隆基斷然罷去張說的相職,將其貶為相州(今河南安陽)刺史。
同日,劉幽求也被貶為太子少保。
和劉幽求同病相憐的,還有功臣鐘紹京。李隆基即位后,鐘紹京任戶部尚書,但是隨后又被貶為太子詹事,和劉幽求一樣坐了冷板凳。
最后一個被玄宗罷黜的功臣是崔日用。
崔日用是一個典型的投機(jī)政客,是屬于玄宗最不放心的那一類人。開元三年(715年)十二月,崔日用的堂兄、時任京兆尹的崔日知因貪贓枉法被治罪,玄宗趁勢以連坐之名將崔日用貶為常州(今江蘇常州)刺史,并削除了他的300戶封邑。
至此,昔日輔佐李隆基君臨天下的政變功臣基本上已被貶黜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