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文
(華南農業(yè)大學,廣東 廣州 510642)
在過去五六年里,人們開始突破傳統(tǒng)豬飼料方面的局限,將目光集中在降低飼料中玉米原料使用量上。飼喂傳統(tǒng)飼糧,豬體重達到出欄重一般需要消耗玉米260 kg/頭。去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幅度降低玉米使用量,削減了近70%,每頭豬上市消耗玉米不到76.2 kg。將美國每年玉米總使用量除以總出欄豬頭數,目前使用水平一般停留在119.4 kg 左右;原因在于使用其他飼料原料代替玉米。
一開始只是暫時考慮飼料原料特別是玉米價格上漲方面。后來10 多年試驗的采食量和生長曲線數據,完全出于降低飼料中玉米原料使用量考慮,具體的飼料原料和飼料加工程序下文細說。
2006 年,美國豬飼料原料營養(yǎng)值數據庫供應商和各地科研單位有合作關系,并通過該公司的相關程序調用數據庫營養(yǎng)數據,并結合動物消化率;在保證生長性能的前提下,確定豬利用玉米以外飼料原料的能力。需指出的是如今在飼料配方制定過程中更多采用原料凈能值(相對傳統(tǒng)的消化能或代謝能),同時強調了原料凈能值的重要性,比如2009 年美國西南明尼蘇達州產出的玉米凈能值比常規(guī)玉米低11%~12%(代謝能相差不多),這樣按代謝能值數據配制出的飼料能量往往不足,這時需要尋找可替代飼料原料。
隨著營養(yǎng)參數的更新和進一步了解,部分飼料原料之間可以實現相互替換。如添加定量油脂可以替代部分含量玉米,酒糟蛋白飼料(DDGS)和面包副產品同樣可以作為可替代性能量原料。
低成本飼料配方可能不會獲得最佳生長性能,但合理有效成本的飼料配方可以保證豬生長性能。一開始只是側重在育肥階段,因為這階段耗料成本高。于是,開始密切關注豬飼料中其他能量原料的使用。如各種油脂(動物油脂,植物/動物混合油脂,牛油等),面包副產品和其他谷物原料,比如使用DDGS 粉碎級原料可降低飼料成本和提高生長性能,但添加量不宜過高。面包副產品和其他能量原料一樣,和玉米相比能值較高。如果出現2009 年明尼蘇達州產出的玉米凈能值比常規(guī)玉米低12%情況,需轉向使用能值相對穩(wěn)定的面包副產品。隨著飼料配方的改變,需預防飼料原料成分對胴體品質的影響。雖然打破了傳統(tǒng),但原料的改變不僅影響豬的生長性能,也影響其胴體品質。這就需要和原料供應商合作,及時發(fā)現和解決這些質量問題。
在拓展飼料營養(yǎng)資源的同時,在傳統(tǒng)的飼料加工方面也尋求突破加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玉米被研磨或碾壓成細微顆粒,接觸豬腸道消化酶的面積增大,有利于飼料營養(yǎng)成分消化吸收。因此,粉碎粒度逐漸成為另一焦點。
相 對 于 傳 統(tǒng) 的750~800μm 的玉米粒度,輥式粉碎機可以碾碎出400μm 玉米微粒(程序包括過篩及抽樣檢查)。關鍵問題在于粒度小影響飼料的流動性,因為這與潰瘍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會引起消化道組織角質化或糜爛),400μm 玉米微粒飼料是否能提高飼料轉化率并不很清楚。但和添加油脂的飼料相比,可以微調能量原料玉米使用量以及避免過多能量浪費。
豬從斷奶到上市階段,粉碎粒度并沒有降低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達到0.88 kg/d,育成階段料肉比從2.9 下降到2.5。一般人們只是注重生長性能是否提高了;如果在保證生長性能前提下,飼養(yǎng)飼料成本下降,其效果異曲同工。據估測,粒度每降低100μm,飼料效率提高1.0%~1.5%;前提是豬能充分利用飼料中能量,否則無從談起。這樣微粒要求更高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如果飼料流動性控制不合理的話,容易出現結塊現象,1.0%~1.5%的優(yōu)勢也就不復存在。在料倉中添加錐形物可增加飼料的流動性,降低黏性;避免結塊現象發(fā)生,所以每次運進新料時需清空料倉。
只要細微顆粒在育成豬身上不出現特別癥狀,400μm 玉米微粒同樣適用母豬飼料。相對800~1 000μm 玉米粒度,400μm 玉米粒度能更好地提高母豬能量利用率。兩者配制出的母豬飼料外觀和飼用效果相差較大。因為玉米粒度小,飼料顆粒營養(yǎng)密度大。等量的微粒玉米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在保證母豬良好身體狀況和繁殖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玉米的使用量。斷奶后母豬背膘厚用來衡量母豬再繁殖的條件。每周測定一次,每次測定方法一致。根據背膘厚調整飼料密度,母豬下次分娩時能達到最佳身體生理條件,提高繁殖性能。保證自由采食和飲水,400μm 的玉米顆粒制粒飼喂哺乳母豬,可提高母豬泌乳能力并及時進行自我恢復。這與母豬下次分娩時能達到最佳身體生理條件也密切相關。
傳統(tǒng)的玉米—豆粕日糧已成過去式,需要我們積極努力改變現狀,突破常規(guī)。這里強調一點就是許多生產者飼養(yǎng)一頭育成豬需要玉米254 kg 左右,其實玉米用量可以降低到一半甚至更少。這并不是空想,只要更多的對行業(yè)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向著生產性能提高,而飼養(yǎng)成本降低的方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