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青
(安徽省當涂縣人民醫(yī)院,當涂243100)
傅青主論治血崩特色探討
尹小青
(安徽省當涂縣人民醫(yī)院,當涂243100)
明末清初著名醫(yī)學家傅青主在治療血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多種治療方法,如見崩不澀止,獨于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從虛立論,補氣補精,扶正祛邪;補血之中,行止血之法;祛邪扶正,祛瘀生新,祛邪每寓扶正之中;補陰而無浮動之慮,縮血而無寒涼之苦等。
傅青主;血崩;經驗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兼醫(yī)學家傅山(字青主)究于醫(yī)學,工于臨床,成就巨大,其不僅精于婦科,且在內、兒諸科,均多卓識,并有相應的醫(yī)著留存于世,其中甚為后世倚重的《傅青主女科》一書中記載了多種血崩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很有特色,其辨證詳明,遣藥精到,甚切臨床實際。
傅氏善用氣血津液辨證,認為崩者出血量多,是因血為氣母,血已盡去,氣無以附,則氣隨血失而耗損,故治療不可單用澀止之品,否則“雖也能取效于一時,……然虛火易于沖擊,恐隨止隨發(fā)”,而采“于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辨證地運用火、氣、血之間的關系,追溯病源,主張完全不去止血而只用補血,又不僅是補血而在補氣生血,不僅是補氣而更是補火生氣,靈活運用《內經》所載“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原則,是對“壯火食氣,少火生氣”等理論的實踐檢驗。其遣藥時,善用大劑量的熟地黃大補陰血,如固本止崩湯中熟地黃用量達一兩之多,配當歸活血補血,并以參、芪、術補氣健脾,以氣生血,更配黑姜之溫,以“少火生氣”,既引血歸經,又使補中有收斂之妙,可見傅氏重視氣與血的關系,且證候剖析詳盡,遣藥收放自如,其辨證之嚴謹,用藥之精妙,可見一斑。
傅氏將血崩之精沖血管者,歸咎于月經正來之時,行交合之歡,經水正旺,待涌出而突受精液阻礙,欲出之血反而會退而縮入,導致與精相合而化為血。以后每逢交合之時,淫氣觸動舊日之精,新精與舊精交相感召,往日所集之舊精便隨血液而出,其出血雖不及血崩那樣嚴重,但長期不愈,難免氣血兩傷,甚至會引起血海空虛而經閉之證,故當從虛立論,補氣補精,疏通血管,扶正以祛邪。其自擬引精止血湯中重用參、術補氣,配熟地黃、山茱萸補精,精氣既旺則血流暢通,再加茯苓、車前子以利水通竅,水液趨利則血液的運行也會通暢,另加黃柏為引,使藥效直入血管之中,且引舊精出血管之外,荊芥穗則將敗血從血管之內引出,黑姜能修復血管的破損處,且引血歸經。方中盡用補益、疏利、導入、引出、修復、收斂等調停曲折的方法,起到引舊精,除敗血,補腎精,益精氣等的功效,故而能祛除陳舊之疾。最后根據(jù)其臨證經驗,指出必須在三個月內謹慎房幃,強調補益精氣不僅在藥補,更要重視自身的調理和呵護。
傅青主認為肝氣郁結能導致血崩,其病機為氣機不暢,肝失疏泄條達,肝血失藏,血液因而外越。一方面表現(xiàn)為肝之疏泄不足,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為肝之陰血不藏,在這種情況下,如徒開其郁,則易導致肝氣疏泄升發(fā)太過,使肝氣大開,肝火更熾,肝血更不能藏,達不到治療目的,所以提出采用平肝解郁之法。其在自擬的平肝開郁止血湯中,稍用柴胡開郁,重用白芍平肝,意在護肝之體,平肝之用,使肝氣開宣,又不致升發(fā)太過,用白術利臍腰,共同使血液無停留積聚之慮,荊芥疏通經絡,引血歸經,生地黃、牡丹皮清熱,更以當歸、三七于補血之中行止血之法,其妙即能補血而助平肝,又能起到活血止血之功,諸藥并用,自然能夠宣散郁結而血崩自止。
傅氏認為由跌撲閃挫所致的血崩,除出血外,臨床上必定有用手按壓而出現(xiàn)疼痛之證,這是外傷血瘀所致之典型癥狀,如不及時治療,瘀血日久,還會出現(xiàn)面色萎黃,形體及面容枯槁等血枯不榮之象。此時,假如不知道用解瘀的方法而只用補澀之品,不僅不能止血,反而會使瘀血內攻,經脈不暢,疼痛永無休止,這是由于新血不生,舊血難以去除之故,必須采用行血祛瘀,活血止痛之法,使舊血去,新血生,血崩才能自止而愈。其在自擬的逐瘀止血湯中,只治其瘀而不顧其氣,只在活血化瘀藥之中,佐以下滯之品,而止血效果非常好。傅氏認為跌撲閃挫所致的血崩并不能與外傷或內傷引起的損傷可比,其實邪不去,只可治其標,充分體現(xiàn)出傅氏對“急則治其標”的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其熟讀經典,活用經典,守而不拘的治學之道,使人印象深刻。
傅氏將子宮血海太熱,血液沸騰,熱邪迫血妄行,血液不固而外溢,也作為引起血崩一樣出血的原因之一。此等出血往往在夫妻交合的時候出現(xiàn),這是因為婦人在交合之時,君相火動,以熱招熱,沖脈之熱與君相之火聚于一起,擾動血液,鼓動精房,血海泛濫,使肝血不藏,脾失統(tǒng)攝,而血液外溢。對這等病癥,應采用清血海熱而和子宮之法,其在自擬青海丸方中采用大量滋陰降火,潛降涼血之品,如熟地黃、麥冬、沙參、石斛滋補腎陰,玄參、地骨皮、丹皮涼血,山茱萸、五味子、龍骨收斂潛鎮(zhèn),使補陰而無浮動之憂,白芍、白術、山藥平肝健脾,干桑葉滋腎,涼血止血,又有收斂之妙,使縮血而無寒涼之苦。傅氏憑臨證經驗更提出對本病的治療應“日計不足,月計有余”,這是因為其揣摩疾病之本,從本論治,認識到“緩則治本”的重要意義,對慢性疾病,不能急于求成,斷不可猛攻,以免誤傷正氣。
綜上所述,傅青主確實在治療血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可稱得上治血崩之大家,其治法及用藥的獨到之處,至今仍值得讀者借鑒和學習。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02
1672-2779(2013)-20-0002-02
吳義紅
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