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初級中學 胡方濟
英語教學的教學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的運用,而多媒體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教師這個大忙。它寓教學于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設情景當中,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的優(yōu)勢,能促進學生多感官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進行,從而大腦皮層產生較強的反射,留下較深的印象。因此多媒體的運用符合認知規(guī)律,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鼓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控制,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任務的需求和學習的風格來使用信息,選擇自己的認知環(huán)境。具體表現在:主要內容選擇、學習數量的選擇、學習速度的決定、學習路徑的決策以及主題內容的篩選等。
多媒體能夠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知識間的聯系上,而不是片段、孤立的個別點上。使用多媒體系統學習,學習者面臨“往哪兒走”、“學什么”的選擇,學習者必須不斷做出決斷,選擇下一條路徑,以檢索所需的信息。在決策過程中,學習者運用了高層思維技巧,訓練了自己的認知策略。
傳統的外語教學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老師——學生的線性單項的簡單過程,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是唯一的信息來源,而學生則是客體,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教師授課的基本模式是:講解、練習、提問、得到反饋,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是重復講解、重復練習還是結束教學。而現代外語教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教學實踐性的大大加強,而多媒體組合則為教學實踐、訓練語言技能提供了能夠視、聽及模仿的大量語言材料。多媒體教學中的方法,不是簡單的圖像代替,而是從形象的感知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它能夠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教師難以講清楚,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化為客觀事物的直觀形象,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發(fā)展的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多媒體優(yōu)化組合教學模式,常常能使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變的新穎而引人入勝。采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所學外語的文化背景、語言情景通過錄像、投影和計算機都成了具體形象展現,學生可在和諧、自然、輕松的環(huán)境下充分感知教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運用多媒體多渠道的信息傳輸,多形式多角度反復呈現所學教材,能促進大腦皮層各種聯系的形成,提高記憶力。
隨著英語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多媒體教學被廣泛的運用于課堂教學。那么是不是多媒體用的越多越好?誠然不是,每種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筆者認為要用好多媒體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媒體的多樣性和媒體內容的多樣性,要求教師設計媒體教學時,要認真比較篩選,使媒體之間、媒體內容之間達到最佳組合。草率拼湊,胡亂搭配,隨意使用只會干擾學生視聽,影響學生情緒,擾亂學生思維,破壞教學秩序。
現代媒體融合了音、形等多種優(yōu)勢,但課堂上并非什么時候使用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目標不同選擇的媒體也應該不同。傳統教學媒體同樣具備感知的事實,比如在教“How to plant trees”時,我借助于猜簡筆畫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效果較好。
多媒體并非多多益善,以媒體教學取代教師講授是不可取的?!叭伺c人之間自然語言是最具有親和力的,最靈活的語言。師生之間課堂上互動性的交流應該是最有效地教和學的途徑”,如課堂上的“Free talk”、“Duty report”、“Brains stormquestions”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進行師生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任何媒體也取代不了的。
多媒體組合輔助教學,是個新而大的課題。多媒體教學組合技術作為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是由許多好處,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教學實踐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們不斷探索、交流,共同為英語教學的改革而努力。
[1]劉成春.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周淑清.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3]李克東.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