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崇實女子中學)
作為一名擔任過3次高一至高三循環(huán)教學的英語教師,我看到過很多令人心酸的學生案例:一些學生初中時英語成績出類拔萃,進入高中后成績一直滑坡,漸漸喪失了興趣和信心,高考考不出理想的成績。痛惜之余,我也反復思考,到底哪個階段和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問題在于高一階段沒有打好扎實的基礎(chǔ),留下了“后遺癥”,所以,高一英語教師應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高中階段的三年,高一是基礎(chǔ),高二是過渡,高三是沖刺。如果基礎(chǔ)沒有打好,沖刺的時候就不給力,甚至會跌倒。所以高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高一教材中一些語法——如定語從句、情態(tài)動詞、時態(tài)和語態(tài),在初中教材中都出現(xiàn)過,只是沒有被系統(tǒng)地講授。一些學生學得“半吊子”,到高一系統(tǒng)講授時,跟不上步子,有些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而未能放慢節(jié)奏,講解不細致,導致學生感覺困難越來越大。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從初中剛剛步入高中,對高中生活和學習充滿著向往,也有些許的擔心甚至恐懼。高考的壓力比中考壓力更大,因為高考牽扯到未來的就業(yè)和前途,江蘇省學生在高中階段還要經(jīng)歷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和政治這六門必修科目的學業(yè)水平測試。因此,高一的教師第一學期初的首要工作就是緩解、消除學生對高中階段學習和生活壓力的恐懼。此外,初中課堂尤其是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師生和生生之間通過對話、游戲互動,學生在這種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氛圍中學得輕松自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一教師要圍繞“興趣”這一重點,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美國心理學家杜威說過,“教師是‘撐船者’,學生是‘劃船者’”。在知識的海洋中,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劃船”。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通過豐富的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對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開設(shè)語音和句法的系統(tǒng)教學課
江蘇省的中小學英語教材都是譯林牛津版,但高中英語詞匯量明顯加大,文章篇幅加長。學生在詞匯記憶和長句分析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每次考試,很多學生感覺時間來不及,主要原因是在做完型和閱讀理解題時對很多詞匯感到生疏,不會分析長句子。雖然教材中沒有語音和句法課,課時又緊,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新授課之前或者穿插在新課之間,開設(shè)語音和句法的系統(tǒng)教學課。語音方面,利用音標和讀音規(guī)則學習生詞,如“-tion”字母組合,發(fā)/∫?n/,記憶“relation”“contribution”“association”等以“-tion”結(jié)尾的單詞就簡單多了。句法方面,學生對定語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等概念模糊,不會分析,可以從詞性和句子成分入手,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的定義和功能;如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同位語等定義。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形成一些比較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比如在課本中用彩色記號筆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標注,積極舉手發(fā)言。高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保持這些好習慣,但也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優(yōu)秀習慣:課前利用工具書認真預習的習慣,預習生詞(讀音和中文意思),預習課文(理解課文含義,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上課認真記筆記的習慣,學會有取舍地記錄老師課上講的重點內(nèi)容;整理錯題的習慣,把練習和考試中有價值的錯題進行分類,記錄到錯題本上,便于考前復習,或者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每天做一篇閱讀(完型或閱讀理解)的習慣,很多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在完型、閱讀方面失分較多,在江蘇高考中,這兩項總分為50分,所占比例很大,所謂“得閱讀者,得天下”。平時多做完型和閱讀題,培養(yǎng)語感,掌握解題技巧,就能在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得心應手。
很多英語教師都認為,高三英語教師最辛苦,工作壓力最大。其實,高一英語教師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高一英語教師要意識到初高中銜接教學的重要性,認真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確保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適應高中的學習,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