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禮 楊蘇磊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取得這些成就的同時,我國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其中,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問題就是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兩個日益嚴峻且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如何認識當下我國的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問題,如何認識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之間的關系并有力推動兩者的良性互動,不僅關系到能否有效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而且關系到能否順利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基于此種認識,本文擬就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及其良性互動的實現等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就教于學界同仁。
社會信用是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以承諾和踐行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行為,是一種抽象的社會存在。這種抽象的社會存在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筆者以為,在社會信用實現的諸多社會歷史條件中,社會公平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胡錦濤指出,我們要“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1](P21)。這不僅勾勒出了社會公平的保障體系,而且提出了社會公平的根本指導原則。鑒于社會公平原則是社會發(fā)展的一般指導原則,因此,也可以把社會公平原則視為社會信用得以實現的根本指導原則,并在推進社會信用建設過程中努力踐行這一根本指導原則。第一,以權利公平原則為指導。權利公平原則是社會公平原則的靈魂,也是社會信用建設原則的靈魂。在社會信用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權利公平原則貫徹于社會信用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切實保證和維護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基本權利,不斷樹立他們的權利公平意識,增強他們的權利公平的信心。第二,堅持機會公平原則。機會公平原則是社會公平原則的邏輯起點,也是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的起點原則。堅持社會信用建設的機會公平原則,應該從實現教育機會公平開始,“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2](P18)。在實現教育機會公平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就業(yè)機會公平,切實保證發(fā)展機會公平,并使這幾個機會公平原則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推動社會信用建設的機會公平的實現,進而推進社會信用的實現。第三,堅持規(guī)則公平原則。規(guī)則公平原則是社會公平原則的指針,為社會公平原則指明了方向。在推進社會信用的實現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規(guī)則公平原則,以規(guī)則公平原則守望社會公平原則,防止和克服在規(guī)則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中偏離社會公平軌道的異化現象的出現。唯其如此,才能使規(guī)則公平原則真正地指引并促進社會信用的實現。第四,堅持分配公平原則。分配公平原則是社會公平原則的核心,也是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的核心原則。只有堅持分配公平原則,才能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才能夠增強人們的社會信用信心,進而推動社會信用建設的發(fā)展。第五,堅持結果公平原則。結果公平原則是公平原則的終極指向,也是推進社會信用的終極原則。沒有結果公平原則的落實,其他公平原則的落實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也會使社會信用建設中的其他公平原則的價值難以實現。
任何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的,社會信用的實現也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的。筆者以為,在社會信用實現的諸多環(huán)境條件中,社會公平環(huán)境是比較重要的環(huán)境條件,因此,我們要著力營造社會公平環(huán)境。首先,營造公平的政治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環(huán)境要素,也是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的關鍵環(huán)境要素。江澤民指出:“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各級政府乃至各級司法、執(zhí)法部門要共同努力?!保?](P438)通過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營造公平的政治環(huán)境,有助于改善政治信用狀況,提高政治信用水平,從而推動社會信用建設水平的提高。相反,則必然會惡化社會信用狀況和降低社會信用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平的政治環(huán)境為實現社會信用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其次,營造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市場機制的建立激發(fā)了人們的活力,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是,我國的市場機制還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就給一些人留下了鉆市場機制空隙的機會,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必然會造成一些社會信用問題的出現。因此,通過市場機制的完善,營造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和規(guī)避社會信用問題,推動社會信用建設。最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競爭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之一,也是形成社會信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際的競爭過程中,卻往往存在著競爭的不公平性,這就使通過競爭促進社會信用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促進社會信用的實現,我們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公平競爭的實現,營造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
社會公平機制是促進和保障各社會主體公平享有權利和利益的一種機制。正是由于社會公平機制發(fā)揮著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功能,從而使該機制對推進社會信用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推進社會信用的實現,我們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社會公平機制,為實現社會信用創(chuàng)造一定的機制條件。首先,要完善社會公平的制度機制。完善的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保障,也是推進社會信用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要不斷制定完善促進社會公平的各項制度,另一方面要強化對社會公平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如果這兩個方面都沒有做好或者哪一個方面沒有做好,都會使制度信用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信用的實現。其次,要完善公平的分配機制。上面已經論及公平分配原則對社會信用的實現可能發(fā)揮的作用,但公平分配原則不會自動生成并得以貫徹,它需要通過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給予保障,這就對建立完善一套能夠推進社會信用有效實現的公平的分配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要通過不斷探索,努力完善公平的分配機制,為實現社會信用創(chuàng)造更好的機制條件。最后,要完善社會公平的保障機制。社會保障因在社會公平的實現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而使社會保障在社會信用建設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說,社會保障狀況通過直接影響政府信用狀況進而影響到社會信用的狀況。這就對政府的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對促進社會公平的保障機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事物的發(fā)展總是辯證的,我們不僅要認識到社會公平為社會信用的實現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而且也要認識到社會信用對社會公平的實現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江澤民指出:“從理論上講,以平等權利為基礎的社會公平要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制約?!保?](P48)社會信用作為重要的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條件之一對社會公平有著明顯的制約和促進因素,為社會公平的實現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環(huán)境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信用為促進社會公平提供了重要的環(huán)境保障。
社會信用理念是社會主體進行社會信用活動的思想靈魂。如果社會主體秉持著正確的社會信用理念,那么其在社會行為過程中就會采取一些社會信用行為,而這樣的社會信用行為的發(fā)生不僅會直接推動社會主體的社會公平行為,而且還會為社會公平創(chuàng)造必要的環(huán)境。首先,要樹立社會信用價值理念。由于價值理念在主體的思想行為中的價值導向功能十分突出,社會信用價值理念對社會主體的社會信用行為的價值導向功能也就顯而易見了,要通過倡導和樹立科學的社會信用價值理念為社會公平理念的樹立提供理論支撐。其次,要樹立社會信用義務理念。社會信用不僅體現了社會主體的承諾,更蘊涵著對社會主體踐行承諾的要求,這個要求就是社會主體要履行社會信用的義務。而有了社會信用義務的有效履行,必然會帶來社會公平的更大的實現。所以說,社會信用義務理念為社會公平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撐。最后,要樹立社會信用維權理念。社會公平的實現既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動,也需要社會主體自覺增強其本身的維權意識,樹立自覺的維權理念。如果社會主體的信用維權意識不強,沒有樹立起社會信用維權理念,勢必會助長社會信用問題的滋長和蔓延,社會失信甚至政府失信也會因此而蔓生,使社會公平受到一定的挑戰(zhàn)。
社會信用環(huán)境雖然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決定性因素,但卻是實現社會公平必不可缺失的重要外在環(huán)境要素之一。社會信用環(huán)境作為社會公平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公平的實現產生著重要影響。社會信用環(huán)境狀況如何,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公平環(huán)境的狀況,反映了社會公平的狀況。我們要采取必要措施,營造良好社會信用環(huán)境,為促進社會公平提供重要的環(huán)境保障。筆者以為,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文化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雖然不是那么直接,但卻是非常深遠的,同樣,社會信用文化環(huán)境也會對社會公平的實現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要通過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文化環(huán)境,熏陶和影響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進而推動社會公平環(huán)境的改善。其次,要營造積極的社會信用征詢應用環(huán)境。社會信用狀況如何,與社會信用的征詢應用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社會主體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向交往對象征詢對方的信用等級,并根據對方的信用等級和信譽程度決定是否以及在多大范圍內與其進行交往,就必然會刺激和推動社會主體更加自覺地履行社會信用行為,從而間接地推動社會公平的實現。
在促進社會公平的所有外在因素中,制度因素是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如果制度比較健全完善并且執(zhí)行有力,那么社會公平就能很好地得以保障。社會信用制度作為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對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也必將發(fā)揮積極作用。所以,江澤民提出,我們“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加快社會信用制度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維護社會信用”[3](P438)。首先,要建立社會信用法律制度。社會信用法律制度是保障社會信用得以實現的根本制度,也正因此,社會信用法律制度在社會信用缺失和社會不公比較嚴重的背景下也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了。這就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抓緊社會信用立法工作,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信用法律制度為社會公平的實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社會信用管理制度。由于社會信用具有很強的倫理特性,加之人們對倫理管理的方式方法問題存在較大的分歧,造成對社會信用管理的虛化和弱化,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加強對社會信用的管理,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社會信用管理制度。最后,要建立社會信用服務制度。社會經濟越是發(fā)展,對社會信用服務的需求也就越多,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針對當前我國社會信用服務需求的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社會信用服務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實施,為促進社會公平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社會公平是實現社會信用的重要前提條件,社會信用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環(huán)境保障,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兩者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要求我們在推進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辯證地把握和處理兩者的關系,努力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
互動理念已經成為當下我們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基本理念。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這種普遍聯系性必然內生和體現于事物之間的互動性,這是客觀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具有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普遍性。根據上述客觀規(guī)律,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作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兩個重要方面,必然有著密切的聯系性,決定著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之間的互動性,這就內在地要求我們樹立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基本理念,且只能強化而不能消弱這個基本理念。
輿論氛圍是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實現的重要外部環(huán)境,有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就能對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和執(zhí)行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政策提供壓力和動力,同時也會給各類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公平和信用的社會行為提供輿論壓力和精神支持。因此,在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輿論氛圍的同時,還要積極營造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輿論氛圍。這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的積極引導,需要新聞媒體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廣大社會主體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社會實踐中去。
只有明確了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基本要求,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一方面,要把兩者良性互動的基本理念貫穿于辯證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但凡遇到有關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等方面的理論問題,都要從促進兩者良性互動的基本視角來認識和把握。另一方面,要把兩者良性互動的基本理念落實于具體的工作實踐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什么事情都要立足于是否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這個基本出發(fā)點來工作和實踐。
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任何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有其自身的基本規(guī)律,同樣,事物與事物之間的互動也有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正如瞿秋白所說:“這些互動的現象雖然錯綜交接,形成極繁復的社會生活,——他們之間卻亦有一定的規(guī)律”[5](P467)。因此,作為社會發(fā)展程度重要表征的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之間的互動自然也有其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只有把握了兩者之間互動的基本規(guī)律,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一方面,我們要把握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各自生成的基本規(guī)律,這是認識和把握兩者之間良性互動規(guī)律的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我們要把握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之間良性共生的規(guī)律,充分認識兩者之間是雙向互動、共榮共生的關系。
運行機制是事物生存和發(fā)展的內在機能及其運行方式,只有建立了事物發(fā)展的良好運行機制,才能更好地推動事物不斷進步發(fā)展。我們要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也必須在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之間建立一套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首先,要建立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動力機制,為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持。譬如,可以通過建立利益誘導機制來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良性互動的實現。其次,要建立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運行保障機制,為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堅強的后盾保障。譬如,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為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提供制度保障;也可以通過建立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獎懲措施,為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提供物質的和精神的保障。
總之,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不斷前進,我們不僅要注重發(fā)展經濟事業(yè),還要注重發(fā)展社會事業(yè);不僅要注重發(fā)展我們的硬實力,還要注重發(fā)展我們的軟實力。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作為社會發(fā)展的軟實力,在推進整個社會協調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不僅要有清醒的認識,更要有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實際行動;不僅要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建設各自的發(fā)展,更要推動社會公平和社會信用的良性互動。
[1]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