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星
(唐山學院 ,河北 唐山063000)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現(xiàn)代社會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同時也拓展了教育工作空間。大學生這個群體利用網絡的能力比較強,也是最容易受到網絡影響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其面臨的形勢也與以往不同。面對這些變化,如何防范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我國2012年上網人數(shù)達5.6億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42%,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lián)網使用率在2011年已達96.1%。據調查,大學生上網選擇娛樂、聊天網站的人數(shù)達50%以上,選擇新聞網站的占23%,選擇學術網站的占10%,常瀏覽校園網的占10%,選擇其他網站的占14%,其中,主動點擊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學生僅為2%。不難看出,大學生在網絡中思想教育仍處于消極被動地位。
互聯(lián)網功能的多樣性、速度的快捷性、內容的廣泛性、效率的高效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網絡有其匿名化、隱蔽性等特征,特別是某些低級庸俗的消極文化,也使身心觀念正在成形之中的大學生更易受網絡不利因素侵襲,容易造成思想混亂,甚至可能引發(fā)暴力、性犯罪等社會問題。據有關專家調查,網絡上非學術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每天約有2萬張色情照片進入互聯(lián)網。[1]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結合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在提高大學生的鑒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基礎上,引導他們對互聯(lián)網上的各種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诋斍靶蝿菹麓髮W生在網絡中仍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很有必要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在網絡上,英文內容大約占90%以上,少數(shù)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覆蓋全球的網絡來宣揚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使青年學生的視野只得到淺薄、片面式地開拓,而部分意志不堅定、覺悟不太高的大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對祖國的認同和民族自尊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不斷被沖擊、淡化乃至弱化,這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又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
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是采用灌輸?shù)慕虒W模式,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許多問題的講解未能及時聯(lián)系實際,使得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此外,許多教師平時接觸社會比較少,思想不夠活躍,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性不強,有的即使能用多媒體教學,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難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2]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考核方式過于單一??荚嚤緫哂袡z查教學質量,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等功能,但由于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采取閉卷考試方式,因此,學生考試前突擊一下就能過關,考試過后就遺忘了,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本質的提高。在信息來源更多元、更復雜的環(huán)境中,實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亟需變革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師通過多年知識信息累積,能夠及時把握社會動態(tài),靈活地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相結合,使教學內容充實,形式豐富,從而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開展。而在網絡時代,知識信息的傳播具有海量性、及時性等特點,大學生隨時可接觸到各種信息,從而改變了自身知識信息劣勢的局面。同時大學生道德意志還不堅定,缺乏信息辨別力和判斷力,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論素養(yǎng)不夠,價值觀念不穩(wěn)固,社會實踐較為缺乏,更降低了教師角色的權威性。[3]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具有強化、導向和感染功能。好環(huán)境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大學生,使其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而在不好的環(huán)境下,教育者無論如何努力,教育實效也不會理想。網絡時代虛擬環(huán)境的不可控性,使得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這些信息很容易侵蝕大學生的思想,使其價值判斷尺度模糊、信息選擇不當,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毫不夸張地說:“由于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政治斗爭陣地”,網絡環(huán)境亟待治理。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對策。[5]因此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須從宏觀上整體考慮,充分認識網絡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轉變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和方法,加強教育隊伍建設,改革教學管理手段,最終提升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是教育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武裝自己,提高其識別、抵制各種不良西方價值觀、偽科學的能力,從而規(guī)范大學生們的言行。當前,資本主義文化在網絡環(huán)境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也不足,容易在各類信息面前變得迷茫。[6]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宣傳愛國主義、優(yōu)秀道德文化傳統(tǒng),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網絡時代要重點加強道德法治教育。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分辨能力差,思想政治教育的著眼點應當放在提高學生們的判斷力、辨析力方面,并且應當加強網絡法規(guī)教育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以使其在網上和網下保持行為的一致性與合法性。
首先,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變革傳統(tǒng)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功能的網絡媒體,利用學生發(fā)表在校園網絡電子公告欄上的言論,或是專門開展調查,設立知心輔導員電子信箱,了解和收集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掌握學生思想總體狀況,找到學生思想實際的切入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主動出擊,開辟紅色陣地,推動載體創(chuàng)新,組織有關專家開發(fā)一批思想政治教育軟件,使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游戲軟件和百科知識成為紅色網站的特色版塊,讓這些軟件和微博將嚴肅、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活潑的網絡語言進行傳播,讓大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考試手段應多樣化,考試題型應多樣化,考試方法應靈活化,使學生不再出現(xiàn)“為考試而學習”的現(xiàn)象,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培養(yǎng)結構合理、高效多能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保障。據調查,高校中70%學生愿意以BBS,E-mail,QQ等網絡方式與老師坦誠交流。因此,必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的網絡技能和知識水平,尊重受教育者,以新型交流模式,如運用網上論壇、貼吧或QQ、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平等地與受教育者交流,調節(jié)其情緒波動,化解其思想困惑,促進受教育者自我思考、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其次,大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形成包括理論研究者、“兩課”教師、輔導員、心理輔導醫(yī)生、教育網站主持人及編輯人員在內的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7]同時,教師還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和傳遞能力,能夠敏銳地捕捉、分析和判斷信息,善于將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地結合,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此外,在一些條件許可的高??蓢L試開設針對不同專業(yè)領域、不同大學生群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建立以大學生為參與主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訊社,調動大學生參與網絡教育實踐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首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管理者要經常深入到學生、政工干部中去進行調查研究,結合各院(系)實際問題做出科學決策,制定工作計劃,選擇最佳的實施方案。其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反饋機制。一方面可通過各院系以及學生工作部門等渠道收集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詢中心、就業(yè)指導中心等收集學生信息,及時根據問題做出調整,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決策的順利執(zhí)行。第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機制。一是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與效果相結合,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等原則;二是要制定公平、科學的評估程序與標準。最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一是學校領導要齊抓共管,緊密配合,互相交流,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結合,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協(xié)作,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完善各類激勵機制,綜合運用精神和物質的獎懲手段,調動教育者工作的積極性。[8]
信息網絡為大學生的成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應發(fā)揚信息網絡的積極影響,及時剔除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使信息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載體,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
[1] 董文怡.試論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J].教育前沿,2009(3):35-36.
[2] 武敏.網絡時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09(3):131-132.
[3] 王賀.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5):64-67.
[4] 徐楊巧,陳?。瓻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72-73.
[5] 黃介彬.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6] 王力.網絡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7] 陶敏,馬瑞青,張加磊.影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及應對策略[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4):82-84.
[8] 唐國戰(zhàn).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