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超/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潛龍學校
小時候?qū)W過一首歌:“沿著校園樹下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那是輕松的校園、靜謐的校園、愜意的校園,也是令人向往的校園。然而,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校園熱鬧起來、忙碌起來、煩躁起來,缺少了那些靈動,缺失了那些輕松,步伐邁得如此匆匆,步履顯得如此沉重。學校如此,教師亦是如此,學生更是如此。為什么學校如此負重累累、風風火火……何不卸去一些,拒絕一些,還原學校本真,讓校園充滿靈性、輕松、活力,讓人性自由,讓個性張揚,讓師生獲得自主綻放,獲得生命的成長。
學校應該拒絕“行政進校園”。當下以行政名義進校園的教育多如牛毛,例如:法制進校園,禁毒進校園,稅法進校園,等等。任何政府部門、社會機構(gòu)都能把條幅掛進來,把講座開進來,期待能夠影響孩子,把正確的理念根植于孩子心中,更希望“小手拉大手,情牽社會”,通過孩子的力量來教育大人。這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不能成為教育的唯一途徑。自古以來,只有長輩教育孩子,社會影響學生,現(xiàn)在似乎一切都反了過來,行政若無法在社會上有效落實,就希望能通過學校教育學生,再通過孩子影響大人。此風愈演愈烈,這是不是有點“綁架孩子,要挾大人”的意味?拒絕它,促使行政走正確路線,想方設法去深入民眾,取得大眾的支持,這也是學校的貢獻。
學校不做一擁而上的教育。那些不顧學生興趣,一刀切、趕熱鬧的做法,不僅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造成思想上的負擔,形成精神壓力,更容易使教育陷入盲目。這不是教育。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為不同稟賦的學生,鋪就一條最適合其成長的發(fā)展之路,珍視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自己能夠成為的人,而不是去迎合、效仿。讓每一位學生因個性而獨特,讓校園因?qū)W生的不同而絢麗,只有這樣的相互交織和映襯,才能構(gòu)成一幅美妙動人的教育畫卷。
學校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發(fā)展與學生發(fā)展是辯證的統(tǒng)一體,我們不應片面地認為,學校的功能只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要樹立起“教師發(fā)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觀念。那些放棄教師發(fā)展而片面追求學生發(fā)展的做法,最終只能是空中樓閣。
學校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分數(shù)。如果將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分上,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就只會培養(yǎng)出品學并不兼優(yōu)的“跛腳學生”。如此一來,社會上只會有更多的人成為頭腦發(fā)達、道德平庸的“單面人”。
學校不應該只注重名氣和品牌。許多學校非常注重“牌子”,在他們看來,學校辦學的方向和目標,就是讓校門口銅牌上的文字聲名遠播,讓每一位領(lǐng)導、師生提起它來沾沾自喜。學校的存在,不是為了獲得聲名遠播的牌子,而是為了扎扎實實地去做教育;我們的教育,也不是為了多幾張獎狀、多幾項榮譽,而是要用無私的胸懷和博大的愛心,去包容每一個單純而敏感的生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茁壯成長,百花盛開,春色滿園。
學校不應該拒絕懲罰。在賞識、鼓勵大行其道的同時,教育也不應該拒絕批評和懲罰。寬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寬容并不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對學生的錯誤,不敢追究,唯恐被扣上“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帽子,這難道不是教育者的悲哀嗎?
學校不應該拒絕優(yōu)秀教師的離開。有時候,教師追求優(yōu)秀的動力,就是向更好的學校去發(fā)展,而原學校的拒絕,卻讓教師的目標化為泡影。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但還有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歷程,這個歷程就是一種貢獻,是學校之福、學生之福。作為學校,我們寧愿有一個希望成功的追求者,而不需要一個不再貢獻的成功者。更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后浪推前浪,只要學校在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形成良好氛圍,還擔心沒有好的教師來擇良木而棲?
學校應該拋棄物化量衡。目前,許多學校對老師的考核,是物化、量化,往往以教師工作量的多寡、投入時間的多少、所教學生成績的高低,來衡量一位教師的優(yōu)秀與否。教育是宜緩不宜急的事業(yè),學生的分數(shù)高低并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與否,這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共識。而所投入的時間和工作量,絕不是優(yōu)秀教師的衡量標準,孰不知“少投入高產(chǎn)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才是教育的最佳策略。
學校不應該只要求教師付出。一些學校總是希望教師為了學生忍耐、付出,有時把師德建設等同于“勞?;?,倡導勞模們拋妻別子、丟家舍業(yè)的悲壯事跡。但這樣的價值取向顯然不符合人性,更不利于教師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忍耐都有限度,所有的單向付出都有盡頭。要想建設真正經(jīng)久綿長的師德,需要引導教師在付出心血的同時也能從學生那里有所獲得,這樣,我們的教師才能擁有真正的職業(yè)成就感、充實感和幸福感。
學校不要禁錮教師的自由。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需要張揚個性,需要活力四射,唯有這樣,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才能在教育中享受生命。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但它應當如百合,貴在自由綻放,展開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應當如星辰,無拘無束,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多一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就能帶領(lǐng)學生一起成長,采擷一路的幸福。
非常欣賞上海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生四年,為學生想四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四百年?!彪m然,每一屆學生在校只能是短短的幾年,但教師的目光必須關(guān)注到學生此后人生的幾十年,教師的視線必須投射到國家民族的幾百年。所以,學校辦學更應如此,風物長宜放眼量,放棄該放棄的,拒絕該拒絕的,專心致志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唯有如此,學校辦學才富有牽引力,校園環(huán)境才富有浸染力,教學管理才富有感召力,教學過程才富有創(chuàng)造力,師生發(fā)展才富有拉動力。學校,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