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yè)學校 高 杰
對于電工電子實訓教學而言,其不僅是通向理論及實踐的橋梁,且通過實訓教學也可增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拓展其思維。但是,由于傳統(tǒng)電工電子實訓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因而導致不少學生動手及應用知識等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理論及實踐能力也發(fā)生嚴重的脫節(jié),因此,有必要對電工電子實訓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并建立一個新型實訓教學模式,以便有效提高實訓教學的效果。
通常而言,各學校在培養(yǎng)電類學科學生的同時,也應重視計算機科學、環(huán)境科學以及化學工程等非電類專業(yè)學生的實訓教學,及時對于電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其專業(yè)基礎多少存在差異性,因而若對電類專業(yè)及非電類專業(yè)的學生采取相同的實訓教學模式及方法,不僅不會起到掃除電盲的效果,還會對許多電學基礎較差的電類及非電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
隨著電工電子實訓教學大綱的改革,實踐課程同理論課程相比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與此同時也引起了許多新問題,例如同實踐課程相比,理論課程的推進速度相對較為落后,因而導致開展實訓課程時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造成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實訓項目的原理,從而造成實訓項目的難度增加,這種情況對于非電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加普遍,由于理論課程大幅縮減,因而對實訓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對于電工電子實訓教學而言,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不同學生間自主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而目前我國的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僅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基礎性教學,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并無多元化選擇,因而大大限制了其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目前我國多數(shù)學校在電工電子實訓評分模式中采用的是實訓電路、作品及報告的檢查,并結合出勤率進行教學評分,由于實訓學生人數(shù)相對較多,教師很難顧及各個學生的實際實訓情況,因此,學生之間代工情況嚴重,除此以外,不少偶然因素及電子元件失效等情況會使得實訓作品功能存在差異,因而容易造成實訓評分失去其公平性和客觀性。
應對電工電子實訓教學體系進行不斷改革,構建從基礎到專業(yè),再到能力拓展三大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體系。例如,對于電學專業(yè)而言,可將其實訓時間設為三個星期,實行“1+2模式”,即高一設為一周,內容主要為元件的識別以及儀器的使用與制作等;高二則設為兩周,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及工程能力方面,可設電子、電工及PLC實訓等內容。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從基礎到前沿,形成一個逐步深化的教學體系,以便對學生實訓技能及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
了解企業(yè)所需,結合頂尖科技是電工電子實訓模式的工作重心,緊密圍繞學生將來的工作內容設定相關的培訓科目,保證學生在實訓中心學到的都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避免在實訓中出現(xiàn)無用的、落伍的科目。
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能力。進行實訓指導時,通過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動手進行設計和研究,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以便使其有信心獨立大膽地完成整個實訓項目。此外,教師進行實訓指導時應當注重引導,而非輔導,對于學生操作不正確的情況,應當引導其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將問題和解決辦法指出,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提高動手、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這種模式下,才能真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適應知識的不斷更新與時代的逐步發(fā)展。
在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中,應將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放在第一位,依照工程現(xiàn)場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加強安全性和規(guī)范性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培養(yǎng)期間,應當讓學生學會熟練操作將來工作會用到的機械和儀器等,保證學生在進入工作環(huán)境后可以直接開始工作。此外,在培訓中,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的學會更多儀器等的操作,提高效率。
實訓要以培養(yǎng)學生工作能力為前提,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工作能力,還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電氣專業(yè)的制造元件過程中,每一步都讓學生自己動手,使學生親手將一堆原材料經過加工后變成一個合格的產品元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科研能力。
針對實訓教學過程中缺乏差異性這一問題,可從如下方面入手:將實訓項目進行層次的區(qū)分,可分為基礎型、創(chuàng)新型以及個性化等層次?;A型項目主要面向多數(shù)學生,創(chuàng)新型項目面向則是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依據(jù)興趣進行選擇,而個性化項目面對的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強,且有競賽要求的學生,由于其占用的多為學生課外時間,因而宜采用開放性實驗室。
隨著電工電子實訓教育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如何對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提高其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擺在各教師面前的重大難題之一。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模式,提高實訓教學質量,才能培養(yǎng)出兼具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
[1]閆孝姮,朱鳳龍.電工電子實訓教學常見問題分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01):157-159.
[2]李殿寶.“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1(06):32-33.
[3]郝鳳肖,錢莉,張善姝,等.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144-145.
[4]王君紅,劉復玉,任旭虎等.《電工電子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5):76-78,102.
[5]張鋒,劉曉燕,莫琦等.關于電工電子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