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保華 張妍妍 鄭方強 劉玉升 孫金榮 康維波
現(xiàn)今中文昆蟲學教科書或文獻資料中,鞘翅目(Coleoptera)昆蟲一科Meloidae(舊稱“地膽科”)多被稱為“芫菁科”,此科昆蟲遂稱之為“芫菁”,鮮見“芫青科”、“芫青”的稱謂。然而筆者在查閱古代醫(yī)藥典籍時發(fā)現(xiàn),此類昆蟲在古籍中從未冠以“芫菁”之名,而以“芫青”稱謂居多。這不免讓人產(chǎn)生疑問,“芫青”與“芫菁”兩個名稱,其來歷如何,二者是否可互用,是否有歧義之嫌或誤抄之嫌?本文就此進行探究,通過古代醫(yī)藥典籍考證,結(jié)合漢語言分析,認為以“芫青”作為Meloidae 一科的中文名稱更合理,并提出筆者建議,以期此科昆蟲的中文名稱更具有科學統(tǒng)一性、語言規(guī)范性和文化傳承性。
1953年在上海影印出版的《日本昆蟲圖鑒》一書中,Meloidae 的中文名稱為“地膽科”[1],1955年日本出版、素木德一所著的《昆蟲の分類》中亦為“地膽科”[2],概日本受中國文字之影響所致。1959年,路順奎編《實用昆蟲學》[3]中,Meloidae 的中文名稱為“地膽科”。至今,臺灣有時還稱其為“地膽科”,但大陸很少用。國內(nèi)最早將Meloidae 一科稱為“芫菁科”概見于1956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編訂的《昆蟲名稱》[4]一書。周堯等(1958)編著的《普通昆蟲學》[5]教科書中稱其為“芫青蟲甲科”,而蔡邦華(1973)在其專著《昆蟲分類學》(中冊)[6]稱之為“芫青科”。自20 世紀80年代至2011年,國內(nèi)出版的幾乎所有昆蟲學教科書或相關(guān)昆蟲學圖書都將該科稱為“芫菁科”,如《昆蟲學通論》(上冊)(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主編,1981)[7]、《昆蟲學》(南開大學等五校合編,1985)[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1986)主編《中國農(nóng)業(yè)昆蟲》(上冊)[9]、《昆蟲分類學》(下冊)(鄭樂怡和歸鴻主編,1999)[10]、《普通昆蟲學》(彩萬志等編,2001)[11]、《昆蟲分類學(第二版)》(袁鋒等編,2006)[12]、《普通昆蟲學(第二版)》(雷朝亮和榮秀蘭主編,2011)[13]等等,此處不再一一列舉。通過查閱,也發(fā)現(xiàn)生物農(nóng)林及醫(yī)學期刊有關(guān)論文,絕大多數(shù)采用“芫菁”一詞。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許再福主編《普通昆蟲學》一書中,則使用“芫青科”中文科名[14]。著名辭書《辭?!妨杏小败据肌痹~條[15],而相對更為專深重古的《辭源》中卻列為“芫青”詞條[16]??梢姟败据肌?、“芫青”兩個名稱存在較嚴重的混用情況。
Meloidae 一科昆蟲作為藥物被列入我國古代醫(yī)藥典籍中有地膽、斑貓(后改為“蝥”)、芫青和葛上亭長之稱。沿著古醫(yī)藥文獻典籍的歷史年代,可追溯“芫青”一名的來歷。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作為我國最早的藥學專著,開創(chuàng)了藥物分類的先河,對后世藥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7]。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Meloidae一科共列出“地膽”、“斑貓”兩個藥物主詞條。在“地膽”條的注釋中提及“蚖青”、“元青”,經(jīng)考證應(yīng)為“芫青”。《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清代黃奭輯本[18]、顧觀光等輯本[19]對地膽記述為:“地膽,味辛,寒。主鬼注(現(xiàn)為“疰”)寒熱,鼠瘺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一名蚖(讀音:yuán)青。生川谷?!薄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黃奭輯本“地膽”條中又記有:“吳普(指《吳普本草》,作者注)曰:‘地膽,一名元青,一名杜龍,一名青虹’”。日本森立之撰《本草經(jīng)考注》[20]“地膽”條,經(jīng)過考察,對“蚖青”、“元青”進行了辨正:“蚖字乃異,恐是相承誤矣?!蚩及鬃衷刈髟嗫芍?。何者?芫華之芫,原亦作元。……則知元青之元從蟲,元花之元從艸,并是為俗字也?!睋?jù)此可以判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原文應(yīng)是“元青”或“芫青”,而非“蚖青”。由此可知,“元青”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元”通“芫”。
繼《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后,有重要本草文獻學價值的著作——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醫(yī)別錄》[21]中,首次列出“芫青”、“ 葛上亭長”藥物主詞條??上У氖恰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兩書皆早已亡佚,現(xiàn)今所看到的都是后人的輯本。
北宋蜀醫(yī)唐慎微編撰的《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是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著作,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文獻價值,其經(jīng)《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傳世,1957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據(jù)明代《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翻刻本影印。在此書中,藥物名“芫青”的全名為“南京芫青”(據(jù)作者推斷,南京為產(chǎn)地,概以南京產(chǎn)“芫青”藥效最好),解釋為:“芫青味辛,微溫,有毒。主治蠱毒,風疰,鬼疰,墮胎。三月取,暴干?!币虼恕蹲C類本草》是第一部載有“芫青”藥物正名的傳世典籍[22],也因故《辭源》在“芫青”詞條解釋中特別說明“見政和證類本草二二芫青”(這里的“二二”指“卷二十二 蟲魚部下品”)[16]。
經(jīng)考證,古代醫(yī)藥典籍中,Meloidae 的中文名稱始終圍繞“芫青”命名,而并未出現(xiàn)“芫菁”。從傳承古代醫(yī)藥文化、保護古文化遺產(chǎn)的角度來看,沿用“芫青”比使用“芫菁”更合適。
“芫”具有兩個讀音yuán 和yán。目前科教書中多采用的“芫菁”,讀音似為yuánjīng。從字形和讀音上按照語言使用習慣分析,可進一步判斷Meloidae 一科的中文名稱采用哪一字形和讀音更具合理性。
在《證類本草》“葛上亭長”一條描述為:“[弘景曰]……二、三月在芫花上即呼之為芫青;四、五月在王不留行草上,即呼為王不留行蟲;六、七月在葛花上,即呼為葛上亭長;八、九月在豆花上,即呼為斑蝥;九月、十月復還地蟄,即呼為地膽……”[23]。據(jù)此可知,“芫青”一名中的“芫”字是根據(jù)昆蟲落在芫花上而命名的?!蹲C類本草》中“芫青”一條描述:“[陶隱居云]芫花時取之,青黑色”[22]。明朝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而注明“芫青”中“青”的釋名:“居芫花上而色青,故名芫青”[24]。據(jù)此可知,由于生活在芫花上,且蟲體呈青色,而將這種昆蟲稱為“芫青”。
在“芫青”一詞中,“芫”字應(yīng)當讀何音呢?“芫”讀yuán 音時,是指上文所提的“芫花”,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魚毒也,從艸元聲”[25]。顯然,“芫”是指其花、根可入藥[26],其根可毒魚的落葉灌木——“芫花”?!败尽痹凇败据础苯M合中讀yán 音。芫荽俗稱“香菜”,是常用作調(diào)味香料的傘形科草本植物。所以“芫花”并非指芫荽的花,“居芫花上”是指生活在芫花這種灌木上,而非居灌木芫花的花上,更非停在芫荽花上。因此“芫青”的“芫”應(yīng)讀為yuán,而不是yán。
“青”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東方色也”、“倉經(jīng)切”[27],即表顏色,常指代“藍、綠”等顏色,其聲母與“倉”相同,韻母與“經(jīng)”相同,讀為qīng。而“菁”字的現(xiàn)代讀音為jīng,字義為“韭菜花”[28,29],但在《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1996年)中“菁菁”一詞中讀音qīngqīng,詞意卻為“花盛貌”[30,31],沒有表示顏色的詞義,這顯然與“居芫花上而色青,故名芫青”中的“青”表達的意思不符。
由此也可說明Meloidae 一科中文名稱,“芫青科”比“芫菁科”合適,且“芫青科”的讀音應(yīng)是yuánqīngkē。至于1956年《昆蟲名稱》一書中,“芫菁”是否由“蕪菁”(wújīng)訛化而來,或者為筆誤,則無從考究。
此外,根據(jù)《證類本草》記載,《雷公炮炙論》中采用了“芫蜻”一名。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在“蜻蛉”[32]一條[釋名]中有“蜻、蟲怱,言其色青蔥也”、“按崔豹古今注云:大而色青者曰蜻蜓”。按照漢語言學中的漢字造字理論,可知“蜻”字是以“蟲”為意符,以“青”為聲符的形聲字。形聲字的音符往往兼義,拉近了字形與字義的關(guān)系[33],本例中“蜻”字的聲符“青”正是表明了“蜻”的顏色,而蟲字旁又恰恰劃定了“蜻”屬蟲類。如此看來,以“芫蜻科”為Meloidae 科的科名,比“芫青科”更顯科學巧妙。
綜上所述,“芫菁”這一昆蟲名稱并無文化淵源,在字面上也難有合理的語意解釋。將Meloidae 一科中文名稱定為“芫菁”,不但語意不通,造成了讀者一定程度的疑惑,而且割裂了文化繼承。建議今后國內(nèi)新出版的昆蟲學等相關(guān)專業(yè)圖書以及期刊等,涉及到鞘翅目Meloidae 一科中文名稱者,應(yīng)在“芫青科”或“芫蜻科”中擇一而用,勿再寫為“芫菁科”。建議昆蟲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芫青科”或“芫蜻科”中擇定一個中文科名,作為Meloidae 科通用中文名稱。作者認為采用后者當更好,與昆蟲學界同仁商榷之。
合適確切的中文名稱可以為昆蟲分類研究及教學提供便捷。在我國長期的科學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對涉及到專業(yè)學術(shù)的字詞形成了穩(wěn)定形態(tài)的使用習慣。針對現(xiàn)今存在爭議的字詞進行嚴格甄選辨正,去偽存真,這既是昆蟲分類學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訓詁學繼承,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需要。
[1]日本昆蟲圖鑒[M].上海:上海忠良書店影印,1953:10.
[2][日]素木得一.昆蟲の分類[M].東京:株式會社北隆館,1955:493.
[3]路順奎.實用昆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142.
[4]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昆蟲名稱[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14.
[5]周堯等.普通昆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216.
[6]蔡邦華.昆蟲分類學(中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60.
[7]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昆蟲學通論(上冊)[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1:288.
[8]南開大學.昆蟲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73.
[9]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nóng)業(yè)昆蟲(上冊)[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6:483.
[10]鄭樂怡,歸鴻.昆蟲分類學(下冊)[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641.
[11]彩萬志.普通昆蟲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340.
[12]袁鋒,張雅林,馮紀年等.昆蟲分類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371.
[13]雷朝亮,榮秀蘭.普通昆蟲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1:373.
[14]許再福.普通昆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78.
[15]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680.
[16]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下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2618.
[17]謝昱.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J].河南醫(yī)藥信息,1999,8,(6):66.
[18][清]黃奭.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331 -332.
[19][清]顧觀光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7:239.
[20][日]森立之.本草經(jīng)考注[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5:777.
[21][梁]陶弘景.名醫(yī)別錄(輯校本)[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1986:299 -300.
[22][23][北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1982:454,446.
[24][32][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1517,1513.
[25][27][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3:21,106.
[26]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9:1047 -1049.
[28]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今漢語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302.
[29]《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813.
[30][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155.
[3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1344.
[33]劉志基.部首意義三論[J].辭書研究,199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