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仙,李翠仙
(古交市中心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200)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醫(yī)學檢驗科已成為醫(yī)院科室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生化檢驗科室又是醫(yī)學檢驗科的重要組成成分。生化檢驗以健康和生病時機體生化過程為研究目的,主要通過測定體液的成分變化來揭示機體的健康情況。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生化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以及病情檢測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學管理生化檢驗科室,提高生化檢驗質量,保證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快速,并使其標準化、科學化,已成為生化檢驗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決的課題。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現(xiàn)將生化檢驗科室質量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包括標本采集和醫(yī)務人員的基本素質。
標本采集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取血時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飲食、服用藥物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1]。由于劇烈運動后,能量消耗、體液丟失等原因可造成諸多檢測項目的結果發(fā)生改變,如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乳酸脫氫酶(LDH)等會出現(xiàn)暫時性升高;進食會引起血糖、血脂等升高;某些藥物會對肝、腎功能造成的損害,引起有關指標的發(fā)生變化,有色的藥物會影響比色結果,有些藥物作為酶的抑制劑,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使酶活性的測定結果下降。所以,采集標本前工作人員應向患者詳細了解這些情況,原則上要求患者保持情緒平靜、空腹以及在沒有藥物等因素干擾的狀態(tài)下進行,尤其是在采集血液標本更應該注意??崭挂话闶侵富颊? ~12 h不進食,但注意并非空腹時間越長越好,因為空腹時間延長,患者過久的處于饑餓狀態(tài),會造成蛋白質含量下降,膽紅素含量升高。另外在做檢測時患者應暫時停止服用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藥物,如不能停用,在出檢測報告時應考慮其影響。消除這些因素可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
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醫(yī)務人員的基本素質是保障檢驗結果準確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醫(yī)務人員應具有認真、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收集標本后應對患者的姓名、檢驗項目等資料認真核對,避免錯檢或漏檢。其次,嚴格控制采樣時間。一般采集清晨空腹血樣,但有時需要采集特殊時段的血樣,例如急性心肌梗死需測定心臟肌鈣蛋白T/I(cTnT/I)時,采集血樣應在發(fā)病后4 ~6 h較好。第三,嚴格按照正確的操作規(guī)程操作。在采集具有代表性標本的靜脈血時,規(guī)定患者應采取坐位或臥位,止血帶扎好后應在1 min內采血,回血后立即松開止血帶。因為患者不同的姿勢以及止血帶使用時的緊松均可影響測定結果。第四,采血過程中應嚴格避免溶血,防止污染,以獲取合乎要求的標本。在生化檢驗中,標本溶血、黃疸及乳糜血是最常見的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三個因素,其中以溶血最常見。因為有些物質如K+、ALT、AST、LDH 等在血漿中的含量比紅細胞內低很多,溶血后血漿(清)中這些物質測定值會假性增高,而另一些物質如Na+、Cl-、Ca2+等在血漿(清)中的含量高于紅細胞,嚴重溶血會使血漿(清)稀釋而造成它們的測定值降低。一般導致溶血的主要因素是機械原因和長久放置。為了避免交叉污染,應選用一次性容器盛標本。
分析中的質量控制包括標本的送檢、標本的處理、所使用儀器和試劑以及檢驗人員的質量控制。
對于來自病房的標本,要安排專人接收并按要求驗收標本。首先,檢查標本與填寫的檢測申請單是否符合,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與標本是否符合。其次要檢查標本有無溶血、凝塊及乳糜現(xiàn)象等,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檢驗人員應拒收。
采集的標本應及時送檢,因為久置可導致血清中某些化學成分的改變[1],比如葡萄糖含量會因為糖酵解而降低,環(huán)境溫度、血液pH 值的改變可影響酶的活性,同時血樣放置時間長還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對于不能及時送檢的樣品,須進行預先處理,如將血清分離并添加合適的防腐劑后置冰箱中保存。
對于檢驗過程中所使用的試劑、儀器,在使用前都要進行檢測和校正。通過進行室內質量控制(IQC),檢查檢測方法和儀器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嚴格按照質控標準使用的質控品,評價檢驗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性。
檢驗人員經過培訓并持資格認證書才能上崗,能夠熟練獨立完成各項檢驗項目。同時還應具有不斷學習、及時接收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在工作中,檢驗人員不僅要熟悉儀器的工作原理和影響檢測效果的因素,具有設置儀器技術參數(shù)和校準儀器敏感度的能力,還必須具備根據(jù)質控評判標準對檢驗結果做出合理解釋的能力。每天的檢驗結果必須經檢驗科主任審核后才能發(fā)報告,如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時應復查。生化檢驗科主任及生化質控員應不定期地在患者標本中隨機加入異常質控血清和正常質控血清進行檢測,根據(jù)結果檢查工作人員的操作水平。生化檢驗科主任還應經常與臨床醫(yī)生聯(lián)系,根據(jù)臨床醫(yī)生的反饋意見來修正不足。另外定期參加臨床質控中心的生化室間質控也是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做好分析階段質量控制的保證。
檢驗結果的質量控制主要指發(fā)檢驗報告時認真審核檢測結果,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目前,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應用減少了檢驗報告的誤差,檢驗結果的審核主要是對異常結果的分析取舍[2]。如:酶活力過高導致反應底物耗盡時,會使酶活性的檢測結果接近零值,提示應檢查反應進程曲線進行判斷;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會使葡萄糖含量過低或K+含量過高;標本中有纖維蛋白凝塊或標本過度稀釋,可使多項分析結果過低。出現(xiàn)異常結果時應復查,必要時與臨床聯(lián)系分析原因,結果確定后再發(fā)報告。另外,檢測完的血液標本應在室溫下保留最少48 h,以備復查核對時用。最后,所有的檢驗人員對患者和臨床醫(yī)生對檢驗結果提出的投訴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每個投訴都可能使檢驗人員尋找到一個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而不斷完善制度,提高生化檢驗的質量,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隨著檢驗醫(yī)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自動化分析儀的引進,傳統(tǒng)的臨床檢驗科室管理方式不僅影響了學科的發(fā)展,而且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分析儀器的功能,因此,改革檢驗科室的管理模式勢在必行。新的管理模式應打破專業(yè)的分工,以儀器功能為基礎合并相關的專業(yè),儀器設備集中管理,既能充分發(fā)揮儀器的效率,降低成本,又便于綜合判斷檢驗結果,提高其可靠性和準確性,使檢驗質量更有保障。
[1] 崔之礎,馮仁豐. 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質量保證問答[M].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王傳新,王國禮.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技術及質量控制[M].濟南:山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