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芳,王麗珍,葉雨英,余君榮
甲型血友病是一種X染色體連鎖的隱性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為凝血因子Ⅷ基因異常所致,其臨床特點為自發(fā)性關節(jié)出血和/或深部組織/肌肉出血。需反復多次輸注人血第Ⅷ因子治療,因此感染HBV的風險大大增加。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一種最為嚴重的臨床類型,病死率可高達50%~80%。治療以休息、營養(yǎng)為主,防治并發(fā)癥及人工肝支持系統和肝移植[1]。在我國血友病合并重型肝炎病人的報道較少,治療極為棘手,護理難度更大。我院于2010年12月28日收治了1例甲型血友病并晚期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經過積極治療與精心護理,治愈出院,現報道如下。
病人,男,28歲,發(fā)現甲型血友病6年,間斷出現皮下血腫,院外治療血友病期間于2010年12月23日出現發(fā)熱,最高體溫38.1℃,乏力、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厭油。12月25日上述癥狀加重,并出現皮膚、鞏膜黃染。12月27日晚出現狂躁不安,胡言亂語;28日凌晨病人昏迷,當日18:00急診轉來我院。入院查體不合作、意識不清、呼之不應、壓眶反射存在。面色萎黃,全身皮膚黏膜重度黃染,無淤點、淤斑,肝掌、蜘蛛痣陰性。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球結膜輕度水腫,鞏膜重度黃染,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應靈敏。心肺未及明確異常。腹部查體無明顯異常。各關節(jié)被動活動可,右側臀部可觸及一突出皮膚表面的囊性腫物,直徑約10cm×9cm,無破潰。生理反射存在,巴氏征陽性、踝陣攣陽性、撲翼樣震顫無法配合。入院后檢查:白細胞計數(WBC)9.5×109/L,血紅蛋白(HGB)148g/L,血小板計數(PLT)64×109/L;肝功:血清蛋白(ALB)36g/L,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T/DBil)188.9/116.1μmol/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 052U/L,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253U/L,甲胎蛋白(AFP)293.8ng/mL,凝血酶原時間(PT)48.5s,凝血酶原活動度(PA)10.25%;凝血Ⅷ因子0;血氨(BLA)175mmol/L。HBsAg、抗-HBe、抗-HBc陽性,HBV-DNA 2.32×103IU/mL。頭顱CT顯示大腦溝回明顯變淺,提示重度腦水腫。確診為:急性重型(晚期)病毒性乙型肝炎合并肝性腦病、腦水腫;甲型血友病。給予抗病毒、降氨、脫水、改善凝血以及保肝、降酶、退黃等治療。3月1日治愈出院,出院時右臀部腫塊為5cm×4cm;化驗: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BIL)39.9/32.9U/L,ALT 47U/L,AST 35U/L,活動度97%。4月復查肝功正常,凝血Ⅷ因子正常,HBsAg陰性,HBV-DNA定量<100IU/mL。
2.1 危重期護理 病人入院后,病情危重,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測量病人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意識狀態(tài)、瞳孔大小、對光反應、角膜反射及壓眶反應等。給予四肢約束,防止拔管或墜床。保護性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按無菌技術吸痰,避免感染,保持氣道通暢,注意氣道濕化。入院6d后意識逐漸轉清,拔除氣管插管。留置尿管并記錄每2小時尿量和24 h出入量。每日按常規(guī)做好晨晚間護理,按時翻身使病人臥位舒適,防止壓瘡。注意保持深靜脈導管通暢,每周更換貼膜,使用輸液泵或微量泵均勻輸入每日液體,用藥必須遵照醫(yī)囑,特殊藥物劑量、濃度要精確計算,做好各種護理記錄。
2.2 基礎護理
2.2.1 口腔護理 病人為血友病疊加重型肝炎,凝血功能極差,牙齦出血的危險性大大增加。每日觀察口腔情況,一旦發(fā)現口腔黏膜充血、潰瘍或白斑及時給予口腔護理。危重期予棉球蘸含漱液擦洗口腔,肝性腦病治愈后,選用軟毛牙刷刷牙,勿用牙簽剔牙以防牙齦損傷。如出現牙齦出血,改用棉簽清洗。
2.2.2 皮膚護理 病人病情重,凝血功能差,抵抗力弱,易發(fā)生皮膚感染。每天觀察病人皮膚淤斑、淤點有無出現或增多,抽血盡量使用深靜脈,需單獨穿刺的每次穿刺后延長壓迫時間。每日濕巾掃床2次,及時更換被污染或潮濕的床單、被褥,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干燥。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時修剪指甲。勿搔抓皮膚,防止皮膚破損。病人消瘦,制定床頭翻身卡,每次翻身記錄時間和臥位,減輕局部壓力,翻身后用軟枕墊好后背,雙腿之間使用小棉墊,使病人處于舒適臥位,積極的翻身不僅可以預防壓瘡,還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幾率。
2.2.3 飲食指導 病人基礎疾病較為復雜,因此在護理上首先注意消化道癥狀的觀察,加強飲食護理,給予適合病人口味的低鹽、高糖、高維生素、易消化、少油膩的清淡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鼓勵病人進食,避免粗糙、堅硬、刺激性食物。注意飲水和食物衛(wèi)生,防止腸道感染。肝性腦病病人的飲食護理十分重要,應向病人及家屬講解蛋白質飲食與肝性腦病之間的關系,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禁食富含蛋白質的食品,減少氨的來源,預防肝性腦病的發(fā)生。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逐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囑病人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動物蛋白。植物蛋白可提供纖維素,有利于維護結腸的正常菌群及酸化腸道。
2.2.4 活動與休息指導 病人肝功能異常,乏力感明顯。因此,住院期間以臥床休息為主,保證充足睡眠,防止情緒波動和勞累,以利于肝細胞功能恢復。同時向病人宣教血友病知識。為避免出血,需協助病人完成日常護理,運動量適中,行走時間不可過長,以免活動不當導致意外傷害。
2.3 對癥護理
2.3.1 發(fā)熱護理 病人體溫在38.1℃左右,表現為不規(guī)則發(fā)熱。密切觀察體溫變化,4h測量1次,及時進行物理降溫。在降溫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出汗較多時及時更換內衣及被褥。
2.3.2 出血護理 入院后遵醫(yī)囑輸入人凝血因子Ⅷ600U,每日2次。密切觀察皮膚黏膜淤點、淤斑情況,每日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機制。特別注意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觀察排泄物的量、色、性狀,如有黑便及時留取標本做大便隱血試驗。注意觀察有無關節(jié)腫脹及酸痛等,防止關節(jié)腔出血。皮下血腫處組織腫脹明顯,皮膚張力較高,極易發(fā)生皮膚破潰,給予氣墊床,定時翻身,翻身時避免拖拉病人,以平臥、左側臥位交替,以減輕局部壓力,避免磨損,防止皮膚破潰、感染。血腫處予3%的硼酸液冷敷,每日2次,每次15min~20min。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止血效果較好。
2.4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病人病程長,尤其是此次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快,并發(fā)癥多,病人清醒后有焦慮、恐懼表現。家屬也表現出焦慮、急躁情緒,擔心預后。因此心理護理須貫穿治療的全過程。通過心理輔導、精神和情感支持來降低病人的負性情緒。醫(y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要細致、認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病人的訴求,多與病人溝通,及時發(fā)現其心理變化,幫助其勇敢面對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病人及家屬給予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加強保護性醫(yī)療制度,增強病人的安全感,減少給病人帶來心靈上創(chuàng)傷的因素[2]。血友病綜合關懷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血友病關懷模式[3]。因此,護士必須具備血友病綜合關懷的理念,指導病人的日常保健,進行健康教育和接收咨詢。實施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4]。幫助病人減輕影響健康乃至威脅生命的危險因素,達到維護健康的目的。由責任護士在對病人實施基礎護理、治療、巡視病房時進行隨機教育,反復講解有關健康知識,使病人及家屬解除顧慮,增強信心。
2.5 并發(fā)癥的護理
2.5.1 下消化道出血護理 病人出血傾向嚴重,凝血功能差,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便血,立即囑病人臥床休息,暫禁食,配合醫(yī)師實施有效的止血措施。用食醋或弱酸性溶液灌腸,及時清除腸道內積血,以免血液在腸內分解成氨吸收后血氨增高。觀察生命體征、尿量與出血量,準確記錄出入量。
2.5.2 感染的護理 嚴重肝病時,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fā)生感染。病人因使用呼吸機及置入深靜脈導管,先后出現肺部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護理時應注意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加強叩背、排痰;及時正確留取標本做細菌培養(yǎng)加藥敏試驗,以準確提供治療方案。
2.5.3 嚴密觀察電解質、酸堿平衡 因為脫水、利尿等治療,病程中發(fā)生電解質紊亂(高鈉、低鈉、低鉀、低鈣、低磷血癥)。嚴重肝病病人應定期測定血電解質,并及時給予補充糾正;教會病人準確記錄出入量,以便及時調整利尿劑的劑量。
2.6 病房管理 因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極易發(fā)生感染。予保護性隔離,住單間病房,門外掛嚴密隔離標志。嚴格控制家屬探視,陪護人員及醫(yī)護人員接觸病人戴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每天開窗通風20min,同時早晚使用空氣凈化器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擦。保持室內溫度20℃~22℃,濕度60%~70%。
2.7 出院指導 告知病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的重要性,需按時服藥,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合理飲食及休息,不做劇烈運動,避免創(chuàng)傷、銳器傷。若有關節(jié)出血應臥床,限制運動,局部冷敷等。嚴格婚前檢查,進行遺傳咨詢,減少下一代血友病的發(fā)生。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出現異常立即來院就診。
我科首次收治甲型血友病合并晚期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因病情復雜,護理工作有較大難度。通過該病人的護理,我科摸索出一定的經驗:在做好消毒隔離和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強病情觀察、對癥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特別是醫(yī)護配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效預防、盡早治療并發(fā)癥,是搶救成功、治愈出院的重要保證。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90.
[2]蔣連霞,蔣連彩.血友病的臨床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9(24):2542.
[3]Pritchard AM,Page D.Integrated specialty service readiness in health reform:Connections in haemophilia comp rehensive care[J].Haemophilia,2008,14(3):436-443.
[4]史健.血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