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山東 濟南 250307)
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呈不斷下滑趨勢,學生求學的精神、態(tài)度、熱情不如以前,思想品德上的不足也明顯暴露。全國各地頻頻出現(xiàn)的幼師虐童事件也在不斷提醒我們,要加強幼師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強化職業(yè)道德意識,為培養(yǎng)優(yōu)良幼師畢業(yè)生奠定良好基礎。
根據(jù)這幾年對學生的觀察和訪談,總結學前專業(yè)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這些學生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yè),他們的文化課一般,技能技巧課平平,屬于從不給老師“添麻煩”的類型。但是,這些學生明顯缺乏自信心,缺少個人發(fā)展目標,每日所做事務只因為“學校規(guī)定”。對自己擁有的潛能缺乏挖掘的勇氣和技術,時間一長,對自我不滿足的心理負擔會越來越重。這一類型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因其“聽話”,屬于容易被老師忽視的類型。
約有10%的學生整日萎靡不振,經(jīng)常遲到早退;上課等同于趴在課桌上打盹、玩手機,有的甚至在課堂上偷看電視劇消磨時光,缺乏上進心。這一類型的學生有的是文化課和技能技巧課都比較弱勢,也有的屬于技能技巧課憑自身資質處于中上游,但文化課根本不學,這一類型基本屬于自我放棄型。
這類學生對自己要求進步,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和班級、學校管理,有意識主動挖掘個人潛力并嘗試為之付出努力。這一類型學生占20%左右。
這些學生心理素質差,情緒極不穩(wěn)定,喜好表現(xiàn)。學習、生活順利時高興得手舞足蹈,困難時煩躁不安,對自己沒有全面的認識,做事情全憑個人興致。這類學生約有10%左右,對班級管理沒有太大影響。
這類學生經(jīng)常違反學校紀律,自身存在很多不良社會習氣,給班級管理帶來直接影響的同時,還影響周圍同學,受到老師的說教、家長的訓斥但依然我行我素,她們對老師和家長的教育表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有的“積極對抗”有的“消極抵抗”,這類學生每班比例雖不多,但是比較難于管理,給學校和班級帶來較壞影響。
正確地分析和把握當前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低,心理素質差的原因,有助于我們對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提出更好的對策。
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大背景中的陰暗面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產(chǎn)生很大的沖擊。我校學生在初中時就屬于受社會不良因素影響較大的群體,加之入校后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學習相對輕松,自制力比較弱的學生則更容易受制于社會不良影響。
“好學生首先是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經(jīng)調(diào)查、訪談,主要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家庭因素有這樣幾條: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無論高低,但其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行為習慣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問題,打麻將、酗酒等、無心顧家等;家庭成員關系不和,缺少溫馨和愛;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較差,家長合理引導不及時。
學校的教育思想有偏差,老師的德育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對??茖W生的“高、全、好”或者“聽話”的衡量標準,導致教師的德育教育“說教多于疏導、管理多于引導”,效果甚微。
由于學習基礎不牢、學法不當、學習松散、動力不足,各學科學習要求標準較低,入校五年無硬性考核等因素的影響,都不斷地誘發(fā)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上述幾個因素是造成學生思想素質較低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原因,結合對多位學生、老師的訪談及案例分析,特提出如下解決措施。
學校應充分利用國家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這一契機,不斷向學生擴大、宣傳相關方面的信息報道。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講話、文件,下至相關省市文件精神的學習,甚至包括相關部門組織開展的學前專業(yè)教師、學生的各項活動、比賽等信息,都要借助有效的途徑向學生廣而告之,打開學生面向社會的視聽信息渠道。幫助學生不斷接受到來自外界的信息,才有助于學生反觀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更加積極主動的定位、發(fā)展起到激勵作用。井底之蛙永遠不知道天有多大,永遠沒有對自己無知的憂慮。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向學生提供專業(yè)發(fā)展相關信息,形成向上向善的輿論導向,為強化學生的職業(yè)意識起到積極作用。
1.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開發(fā)潛能
我校的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是不全面的。在學習上,許多學生行為習慣較差,紀律觀念淡漠,自控能力不強。在初中,更多受到的是老師、家長的批評、指責。要使他們健康成長,必須為他們提供和諧、愉悅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讓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在感受成功的快樂中發(fā)展自己的潛在能力。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育上要實現(xiàn)三個觀念的轉變:
(1)轉變好學生觀念。怎樣才算好學生?對于??婆囵B(yǎng)學校來說,不是那些“碌碌無為”型的聽話學生,而是具備有利于適應將來工作需要特質的學生才應該定性為好學生。所以,德育工作者應該著眼于學生長遠發(fā)展,塑造學生良好品性、挖掘學生獨特潛質,培養(yǎng)好學生。
(2)轉變管理觀念。我們的管理對象雖然多數(shù)未成年、出于青春期,但是其接受的是“教育者的教育”,所以,從入校起,就應幫助學生樹立教師意識,同時在管理方式中,摒棄“家長包辦”式做法,注重學生養(yǎng)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3)轉變教學觀念。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在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適應于學生“學習水平”的學習,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二是教學不僅是“授業(yè)、解惑”,更應該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受用一輩子。在專業(yè)技能方面,可經(jīng)常性地開展各類比賽,獎項力求多,讓學生在獲獎的喜悅中再攀新高。
2.讓學生在鮮活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它是學校物質文化形態(tài)、制度文化形態(tài)、觀念文化形態(tài)的總和?!芭钌橹?,不扶而直”。校園文化的熏陶給予學生的是潛移默化的情景感染,是一種細雨潤物的情操的陶冶,鮮活、健康的文化氛圍對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十分有利。
“好學生首先是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種種問題,多數(shù)與家庭教育有莫大的關系。很多家長只會說“好好學”“考得怎么樣”之類的話,對學生在校和朋友相處怎樣或者個人如何最大化發(fā)展等個人成長、發(fā)展問題根本沒有能力顧及。這就需要老師要與家長借助通信、網(wǎng)絡等多種方式,保持密切聯(lián)系,指導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要求孩子等問題,幫助家長成為“走在孩子前面的人”,努力營造家長對學校的“依賴和信任”,家校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教師應時刻牢記,我們不是在“管理”學生,而是“引導”其向上、向善發(fā)展,當與學生的相處是懷有“引導”之心時,你自然會注意方式、方法;自然會努力挖掘有利于其發(fā)展的社會資源;自然會寬容學生現(xiàn)階段的每一個“錯誤”,給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以時間和空間。
[1]張曉東.加強職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幾點對策[J].職業(yè),2012,(27).
[2]陸卉.中職校德育課職業(yè)意識研究[J].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李福森.新時期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傳承,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