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娜紅
(泉州師范學院陳守仁工商信息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以確保學生黨組織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制度.基于對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長期關注和理論思考,筆者對泉州師范學院、華僑大學、黎明大學、 仰恩大學 、泉州理工學院、泉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泉州經貿職業(yè)學院等七所高校的不同年級的學生黨員進行抽樣調查,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和走訪的形式進行,問卷共發(fā)出300份,收回有效卷272份,有效率為90.67%,被調查的男女比例分別為41.68%和58.32%.調查內容包括組織生活內容、活動開展的形式、對組織生活的滿意度、期望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本文通過對調查項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努力探尋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內容及開展的形式,以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是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要“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活動方式,增強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使其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堡壘”.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學生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質量出現(xiàn)了不少新問題,如很多學生黨員將組織生活看成是一項任務甚至是負擔,因此如何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克服黨支部組織生活的種種問題,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增強大學生組織生活的活力,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是擺在高校黨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對高校黨支部組織生活的研究是黨組織建設的需要,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xiàn),對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走訪調查和對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高校對發(fā)展學生黨員的工作越來越重視,學生黨員占在校生的比例不斷上升,高年級成立班級黨支部的比例也不斷攀升,對學生黨員的管理和教育也越來越規(guī)范,學生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總體還是有序和規(guī)范的,但也存在著組織生活吸引力不夠、形式單一、內容較枯燥等不足之處.
只有11.08%的黨員認為通過組織生活質量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感到“很滿意”;38.32%的黨員認為組織生活可以讓黨員相互學習和探討不同觀點,感到“滿意”;35.14%的黨員感覺“一般”;15.46%的黨員認為“不滿意”;76.6%的人期望能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增加組織生活的時效性.
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的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中“內容是由學校和老師安排的”占81.8%,基本上是關于黨的理論知識、上級部署的文件學習、典型人物學習等方面,再由支部書記組織支部成員開會討論,只有18.2%的黨員選擇了“除了由學校和老師安排外,有根據實際需要安排的內容”;隨著學生黨員的比例不斷提高,討論黨員發(fā)展和審批黨員也成了組織生活的一項主要內容,內容和程序基本上一層不變.學生黨員認為讀文件、作報告、討論黨員發(fā)展問題等有走形式嫌疑,非常的枯燥乏味,大部分的黨員對這種活動表示反感,他們覺得組織生活的內容太理論性,與實際學習和生活相脫節(jié).組織生活的學習和活動大多是“灌輸式教育”,都是由支部書記單向進行,缺少互動性,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顯然,組織生活的形式化、公式化與思維活躍、思想開闊的學生黨員有點南轅北轍,長期如此容易使學生黨員產生厭倦感,參加的積極性下降.
一般的學生黨支部都是輔導員當支部書記,支部的成員根據輔導員所帶的班級而成立,有的是按年級成立年級黨支部,有的是按照專業(yè)成立專業(yè)黨支部.同處一個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平常交流和接觸的機會不多,一半的黨員反應一般只有在組織生活上黨員之間才有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大學生在高中就入黨的同學比例很少,在調查中只有0.45%的同學是在高中成為預備黨員的,99.55%的同學是在大學入的黨.按照入黨程序和黨支部成立的條件,一般都要三四年級才能成立班級黨支部.每年還要面臨學生黨員實習和畢業(yè)問題,這樣不管是專業(yè)黨支部還是班級黨支部,支部委員和成員的調整和出入都使組織生活隨人員的變化而變化,使學生黨員對黨支部的歸屬感不強,對黨支部的建設和活動關注度不高,進而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不高.在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動因上,43.12%的黨員是為了遵守黨的組織紀律而參加組織生活,31.54%黨員是因為老師的威嚴不想被批評而參加了組織生活,只有25.34%的黨員選擇主動、自愿地參加黨的組織生活.
近幾年,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都步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學生黨員的比例一直在提高,根據教育部的統(tǒng)計,截至2010年6月30日,教育部直屬高校學生黨支部已達20495個,在校大學生總數200.7萬人,學生黨員總數54.5萬人,黨員占直屬高校學生總數的比例為27.2%[1].但由于正式黨員和條件有限,支部在吸納新黨員時,沒有及時對學生深層次的思想認識進行了解,出現(xiàn)了黨員發(fā)展的數量和發(fā)展的質量不和諧的狀況.在調查中八成的輔導員都反應現(xiàn)在的學生黨員素質參差不齊,總體質量明顯比以前下降了,而且黨支部還出現(xiàn)了“重數量輕質量”、“重發(fā)展輕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學生黨員的質量直接影響了黨員模范作用的發(fā)揮,也影響了黨組織生活的質量.在校園中活躍的各種社團活動中,學生黨員的聲音不高,而且發(fā)揮的作用很有限.受調查中有46.83%的黨員認為學生黨員的威信較高,30.12%的黨員認為與預期目標有落差,23.05%的黨員認為學生黨員的威信在下降,對學生黨員的認可度也在下降.
問到“制約著組織生活的開展和創(chuàng)新因素”中,81.68%的黨員選擇了經費不足;10.56%的黨員選擇支部書記的素質水平;7.76%的黨員選擇其他因素.在期望組織生活開展的活動方式中(多選題),76.89%的黨員希望組織外出考察;65.76%的黨員期望能拜訪英雄模范人物;56.07%的黨員希望能觀看有意義的影視片或展覽會;6.17%的黨員選擇開會學習或者討論.這說明學生黨員對活動形式要求多樣化、趣味性、實踐性,與學習文件、讀書、聽報告相比,他們更愿意外出參觀、將組織生活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等.走訪中很多輔導員反應,用于黨建經費的資金數額本來就十分有限,用于開展組織生活的經費就更少了,學生的安全問題又十分嚴峻,即使向上面審批也基本批不下來.所以一般的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只能限制在會議室內或校園內,組織開展一些政策學習、對于國家的熱點展開討論、討論黨員的發(fā)展問題等活動了,實踐環(huán)節(jié)幾乎沒有,因而組織生活內容會較枯燥,形式會較單一.總之,黨支部活動經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組織生活的質量從而制約了活動的效果.
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關鍵是要創(chuàng)新組織活動的載體和內涵,探索組織生活的新思路、新形式,幫助他們把正確的認知內化為牢固的價值觀,并外化為自覺的行動,從而達到優(yōu)化黨的組織生活,努力提高黨的組織生活質量[2].
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具體采取什么形式,需要黨組織從學院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探索出適合自己需要的形式.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既要嚴肅認真對待,又可以讓形式新穎,生動活潑些.對于文件解讀和理論知識學習,不要都采用單一的照本宣科解讀方式,可以事先把材料發(fā)給學生黨員學習,在組織生活上采用比賽的方式,先把成員分組,用搶答的方式進行,對于表現(xiàn)好的小組給以表揚,表現(xiàn)較差的同學要表演節(jié)目如唱紅歌、說快板、朗誦等;可以采用黨員輪流主持組織生活,采取的方式與內容有主持的學生黨員自己選擇;還可以通過播放具有教育意義的最新影片如《建國大業(yè)》、舉辦辯論賽、組織參觀紅色基地、專業(yè)元素與就業(yè)信息等新的形式和內容來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吸引力.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也可以根據專業(yè)特色開展各式各樣的服務活動,如開展“走進農村,關注農業(yè)化學用品”、“人際交往心理輔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素質拓展活動“、”低碳樂活,黨員在行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當模范,健康校園我先行”等.通過服務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黨員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也樹立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黨員和學生參加進來.
高校黨建工作已經形成了黨委—院(系)總支—黨支部—黨員這種縱向模式,黨員已經習慣了組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黨員的主體性在減弱.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發(fā)揮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工作中的主體性作用,可以通過學院之間學生支部聯(lián)誼共建、教師與學生支部共建、學生支部與企業(yè)支部共建等,促進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讓學生黨員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體現(xiàn)黨員的先進性,拓展學生黨員教育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互動性,豐富組織生活的內涵.通過支部共建,特別是與企業(yè)的黨支部共建,能開展有特色的支部立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獲得一定的項目資金支持,來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在問卷中,87.65%的黨員支持黨支部與企業(yè)黨支部共建;9.86%的黨員表示無所謂;2.49%的黨員不支持共建,這表明學生黨員對支部共建還是很認同的,希望通過支部共建確實豐富組織生活的內容,增強組織生活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組織生活的理論化、公式化滿足不了思維活躍、思想開闊的學生黨員的要求,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黨支部組織生活的組織形式和活動上融入一些網絡科技元素,使組織生活更具有時代特色,更加新穎.學校或學院建立紅色網站時,除了將黨支部的規(guī)則制定、黨的理論知識、黨的最近動態(tài)、方針、領導的重要講話、經典電影和紅色歌曲等上傳到網上供學生黨員隨時隨地學習外,還應在版面設計上下一番功夫.版面要有分塊,讓人容易找,網頁設計要有特色,最好是動感的,紅色歌曲可以作為游戲的配樂,可以設個有獎問答欄目等.可以綜合運用網絡提供的錄像剪輯,錄音回放,圖畫圖表等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配合思想政治宣傳的講授,實現(xiàn)了抽象理論形象化,深奧的道理通俗化,讓組織生活生動起來.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在選擇上可以靈活,可以選擇輕松的茶餐廳、操場、咖啡廳里.在“你喜歡黨支部組織生活在哪里開展時?” 50.09%的黨員選擇革命烈士園、博物館等;39.34%的黨員選擇茶餐廳、操場等輕松的產所;10.57%的黨員選擇會議室、教室等.革命烈士園、博物館等能讓黨員產生共鳴,理論學習生動化,大部分學生覺得會議室氣氛嚴肅,讓人感覺不自在、緊張,不能暢所欲言,茶餐廳、操場等輕松的產所能夠消除緊張嚴肅感覺,能坦率的表明自己的觀點,能振奮大家的精神,使黨員參加組織生活能真正有所收獲.組織生活還可以借助QQ、飛信、微信、微博、論壇等方式開展,符合現(xiàn)在大學生的喜好,沒有時間地點的約束,溝通更為及時通暢.組織生活應與社會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活動、服務社區(qū)活動等有機結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黨員的奉獻精神、責任感、使命感.實踐證明,互動式和開放式的組織生活形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在組織生活中的主體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3].
學生黨支部的設置應該更合理和科學,高年級成立班級黨支部,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應該健全,并根據實際情況繼續(xù)完善制度.針對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為同學服務做的不夠,學生黨員的威信在下降的情況,學生黨支部應該把關心同學,服務同學,作為黨的宗旨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來考量.學生黨支部可以在群眾中建立意見反饋機制,如通過論壇、校園網、支部公開信箱等途徑,將群眾對學生黨員的評價最有效、最直接地傳遞給組織,從而使得學生黨支部對學生黨員能夠有一個及時全面的了解,并有效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學生黨支部也可以通過意見反饋機制,幫助學生黨支部了解群眾的需求,有效地指導學生黨員在學生中進行工作,幫助解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為同學排憂解難,在學生中樹立起黨員良好的形象.在學生黨支部里會出現(xiàn)黨員“干多干少一個樣”、“入黨前努力入黨后松氣”等現(xiàn)象,組織生活應加強對學生黨員的長期培養(yǎng)、考察和教育,特別是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和理論提升方面,并落實成制度執(zhí)行,加強對學生黨員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主要從學生黨員的學習情況、參加組織生活會的表現(xiàn)、黨的模范作用發(fā)揮情況等方面進行量化的考核.對于考核成績較好的黨員給以表揚,對于考核成績較差的黨員給以批評教育,情節(jié)嚴重的按照黨內的規(guī)定給以嚴肅處理,以保證教育管理的時效性,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
應給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一定的經費支持,可根據活動的規(guī)模、需求等實際情況,適當加大對學生黨建經費的投入,為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同時,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安排工作要提前上報審批,并做好活動預算,做到資金上的使用有制、合理分配.另外,對于一些實踐活動,也可以在不影響組織生活政治性的前提下,結合活動主題合理引入社會單位的活動經費贊助[4].學生支部也可以找企業(yè)公司拉一些活動贊助,解決高校資金緊張的問題;學生黨支部還可以申請支部立項活動,如果立項申請成功了會有一定的資金資助;還可以通過畢業(yè)的優(yōu)秀黨員贊助,總之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引入活動經費,為能使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知識大爆炸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將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zhàn)與考驗.作為高校黨政工作者,只有不斷探索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才能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水平,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時效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為建設國強民主的強國輸送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1]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10701/t20110701_643322.shtml.
[2]胡博,馮曉麗.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子教育,2010(4).
[3]張中原.淺談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J].科教導刊,2011(1).
[4]劉娜,陳華娟.關于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