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代表性舞蹈即“性格舞”,又稱外國民間舞,是一種主要表現(xiàn)歐洲國家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民族舞蹈,于10世紀末誕生于俄羅斯,11世紀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之后被廣泛運用于歐洲舞劇與歌劇中,最終被確立為芭蕾中的一種舞臺民族民間舞蹈和表現(xiàn)形式。
如果一個演員掌握了古典芭蕾的技術基礎,又具有表現(xiàn)鮮明性格的能力,那么他們的表現(xiàn)領域就能擴大,并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不同性格和富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因此,在代表性舞蹈教學中,教師對于“風格感”的培養(yǎng)與塑造應從以下幾點來體現(xiàn)。
對于一個合格的性格舞蹈教師來說,首先應具有良好的示范能力。如:當教授西班牙舞的時候,學生最先學習的就是西班牙體態(tài),這時教師如果不對后背挺拔的感覺進行示范,而僅憑描述,學生很難捕捉到西班牙人獨特的神韻和姿勢。其次,合格的性格舞蹈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講解能力和適當?shù)募m正方法。從教學過程中看,示范教學的方法所給予學生的是感性的認識,在這個階段,學生僅僅是努力模仿教師的示范動作,從而達到動作的一致性,但學生這時并沒有完全掌握動作。而教師的“講解與糾正”則讓學生從對動作的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將反復地對動作的要領、風格和特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并糾正學生在感性階段中動作不準確和不完善的地方,從而讓學生真正能夠達到對動作的理性認識。
長期以來,舞蹈教學中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言傳身教”式教學觀念及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對學生學習動作姿勢及舞蹈技巧有很大的幫助,但比較枯燥,加上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的尊重畏懼心理,常常使得學生處于一種強壓下的被動式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學中性格舞蹈教師應樹立教學民主理念。傳統(tǒng)“尊師重道”觀念,有時會使得師生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樣不僅僅會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更重要的是削弱了教學效果。[1]
性格舞蹈教師應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隨著當代舞蹈大學生主觀意識的增長,思想的活躍,學生對于性格舞蹈的學習更加多元化,單一動作的學習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就需要教師作為引導和指導,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收集資料,自主地探究各國舞蹈文化知識。另外,通過與國內(nèi)外性格舞蹈專家、教授進行舞蹈文化和藝術交流,也成為了培養(yǎng)舞蹈“風格感”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堂中對舞姿和動作的練習,以及對舞蹈理論的學習,都是從舞蹈本身去對性格舞進行學習,而對性格舞蹈所代表的文化的理解和接觸則是由內(nèi)而外地領會舞蹈所傳達的意境內(nèi)涵,將舞姿與其所代表的文化融會貫通,學生才能更好地領會舞蹈的動作,加強他們舞蹈的表現(xiàn)力。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首先應注重優(yōu)秀性格舞蹈作品和片段的欣賞?!缎愿裎璧附坛獭分兄赋觯骸罢莆诊L格,不僅要通過學習性格舞蹈的基本動作元素和基本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性格舞蹈的民間舞蹈片段來達到,因為只有片段的舞蹈才能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出某種舞蹈風格。”[2]學生在課堂中只能對少部分經(jīng)典的性格舞片段或者作品進行練習,而絕大多數(shù)的性格舞蹈作品則需要通過欣賞觀摩的方式去了解和認識,從而盡可能全方面地掌握性格舞蹈所傳達的特點和風格。
其次,可以通過組織和參加性格舞蹈表演來提升“風格感”。一方面,舞臺表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對所學知識、技巧實踐的機會,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對性格舞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舞臺背景、燈光、服裝、音樂以及現(xiàn)場氛圍等舞臺元素,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表演空間,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訓練成果的展示,更是對其在舞蹈技巧的掌握和舞蹈風格的理解上的考察。另一方面,舞臺表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提煉個人舞蹈風格的平臺。相對于學校教學而言,舞臺表演增加了表演的即興成分,而這種不確定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將自身對性格舞的理解和認識不斷融入舞蹈表演的可能。通過對舞臺經(jīng)驗不斷地積累,慢慢地在舞蹈作品中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進而提升自身的演出技巧,加強舞蹈的表現(xiàn)力。
總之,在性格舞教學中“風格感”的培養(yǎng)和塑造,是以轉(zhuǎn)變教學方法為基礎,更新教學觀念為導向,加強教學實踐為途徑來獲得的。只有運用好教學方法,將“以人為本”的觀念注入到教學中,將國外民族傳統(tǒng)文化滲透進性格舞蹈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才能賦予性格舞課堂教學以及演出活動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
[1]曲一線.5年高考,3年模擬[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20.
[2]楊越,李春華,胡曉.性格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