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誠
(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廣東 東莞 523000)
司法鑒定工作是法院開展審判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糾紛的多元化,社會對司法鑒定的需求日益擴大,鑒定的業(yè)務范圍逐步拓寬,司法鑒定已成為審判工作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①參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一條。。與普通的鑒定不同,司法鑒定的全部活動,包括鑒定的提起、委托與受理程序、鑒定活動的開展……都發(fā)生在訴訟過程之中,因而必須符合訴訟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和原則精神,離開了訴訟活動,司法鑒定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1]。同時,司法鑒定活動得出的鑒定結論,是證據(jù)形式之一,是法官借以查明案件事實、作出正確裁決的依據(jù)。
商事審判中由于其處理案件的特點使得在商事審判中的司法鑒定工作較之于刑事案件的司法鑒定以及普通民事案件的司法鑒定工作有其特有的特點:
1.司法鑒定比例大。以筆者所在的法院民二庭(負責審理商事案件)近兩年的案件為例,2011年全年,民二庭共總案件數(shù)為601宗,其中涉及司法鑒定的案件66宗,占案件總數(shù)的10.98%;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共62宗,涉及司法鑒定的36宗,占該類案件總數(shù)的58.06%。2012年,民二庭新收案件574宗,涉及司法鑒定56宗,占案件總數(shù)9.75%;共新收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84宗,涉及司法鑒定的35宗,占該類案件總數(shù)的42.85%。
2.司法鑒定類型廣。商事審判中鑒定涉及建筑工程質量鑒定、建筑工程造價鑒定、筆跡鑒定、產品質量鑒定、產品價值、印章、指模真實性鑒定甚至是測謊等等。司法鑒定案件中又尤以建筑工程造價鑒定、建筑工程質量鑒定、產品質量鑒定比重較大,仍以筆者所在的法院民二庭近兩年的案件為例,截至2011年年底,涉及建筑工程造價鑒定的案件33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50%,涉及建筑工程質量鑒定的27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44.64%,涉及產品質量鑒定的12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20%①但凡涉及建筑工程質量鑒定的案件當事人均會申請進行建筑工程造價鑒定,所以這兩個數(shù)據(jù)之間有重疊,但由于兩項鑒定由不同的鑒定機構完成,且鑒定工作的開展也是分開的,故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時分開統(tǒng)計。。2012年全年,涉及建筑工程造價鑒定的案件29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51.78%,涉及建筑工程質量鑒定的25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40.9%,涉及產品質量鑒定的19宗,占所有鑒定案件的33.92%。
3.司法鑒定周期長。普通的筆跡鑒定、產品質量鑒定的鑒定時間在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但是建筑工程質量鑒定、建筑工程造價鑒定的鑒定時間基本上都在半年以上,涉及建筑面積大、標的較大的建設工程的質量鑒定和造價鑒定的鑒定周期甚至在一年以上。
司法鑒定是發(fā)現(xiàn)真相、解決糾紛的重要訴訟手段。在訴訟中,有許多與待證事實有關的重要案件事實必須借助和主要借助鑒定結論才能予以認證。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司法鑒定工作的開展仍有很多問題未得到解決。
在商事審判中對外委托的鑒定機構幾乎都是營利性質的鑒定機構,商業(yè)化運作,使得個別鑒定機構趨利化傾向嚴重,對于鑒定事項繁瑣、復雜、標的小、收費低的鑒定委托,搪塞推諉不接受法院的委托,爭相追逐鑒定利潤豐厚的案件。同時,實踐中鑒定機構均會要求申請人預交鑒定費用,然后才會開展鑒定工作,由于對鑒定機構的收費標準缺少監(jiān)督機制,有的鑒定項目收費過高,甚至是高過了當事人的訴請,使得一些當事人承受不起鑒定的成本,從而放棄了鑒定申請,客觀上造成了司法資源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排擠。
實踐中,由于鑒定的專業(yè)性極強,很多案件鑒定時限往往很長,承辦法官也束手無策,造成鑒定時間過長,嚴重影響審判工作效率。部分鑒定機構沒有時限概念,鑒定時限拖得太長,影響到了案件審理的期限。同時,需要進入司法鑒定程序案件數(shù)量的激增,鑒定機構因人員配備等方面的原因,以其自身實力難以承擔大量的鑒定任務,但為獲取業(yè)務,仍樂此不疲地接受法院委托,大量鑒定工作的積壓,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1.鑒定組與承辦法官缺乏溝通
法院對外委托司法鑒定的部門(我院系設立于審管辦的鑒定組)與業(yè)務部門相對獨立。由于法官審判壓力大,鑒定搖珠的工作通常是由跟案書記員與鑒定組工作人員直接聯(lián)系并完成。鑒定組工作人員與承辦法官信息交流更多的停留于一紙《評估鑒定案件審批表》中,鑒定組的工作人員因缺乏與承辦法官的溝通,無法全面了解案件爭議事實,這就造成了實踐中鑒定組從事組織當事人選定鑒定人、辦理本院委托鑒定手續(xù)、協(xié)調組織當事人的鑒定材料準備、交接鑒定結論等程序性事項,而其他技術審核職能和監(jiān)督職能等卻未能有效發(fā)揮。
2.當事人對鑒定過程參與不夠
在當事人參與中,關于鑒定機構的選擇權是落實得最好的。法官在給雙方做鑒定筆錄時,都會告知雙方有協(xié)商選擇鑒定機構的權利,雖然當事人很難協(xié)商一致選擇一家鑒定機構。就2010年本院民二庭受理的鑒定案件來看,目前尚沒有一宗案件當事人能夠協(xié)商一致地選定鑒定機構,全都是通過法院搖珠確定的。鑒定工作的其他程序中,比如鑒定檢材或樣本的提供,證據(jù)的質證,現(xiàn)場勘驗等程序當事人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最基本的搖珠,有些當事人都不參加,等到鑒定結論作出后,又以未參與鑒定為由,質疑鑒定結論的客觀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鑒定工作的開展。
3.承辦法官與鑒定機構缺乏協(xié)調
鑒定工作開展過程中,涉及鑒定材料的提供和調取、鑒定對比材料的確定、標的物的現(xiàn)場查看等問題,鑒定機構往往需要與法院以及雙方當事人進行協(xié)調。目前,主要是由鑒定組負責與鑒定機構之間進行溝通協(xié)調,鑒定機構向鑒定組反映,再由鑒定組向案件承辦法官進行反映,導致承辦法官不能及時掌握案件鑒定情況,出現(xiàn)信息缺乏和信息滯后。同時,承辦法官對這類問題的協(xié)調意見又需要通過鑒定組向鑒定機構進行反饋,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鑒定時限①目前在民二庭試點的就是跟案件的承辦法官,直接與鑒定機構具體負責鑒定事宜的鑒定人員進行溝通。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承辦法官比較熟悉案件的實際情況,且與案件的當事人比較熟悉,便于在鑒定機構與訴訟當事人之間形成橋梁,有利于節(jié)約鑒定工作參與人員之間因溝通協(xié)調花費的時間,省去了中間環(huán)節(jié),能夠提高鑒定效率。。
大陸法系國家的鑒定制度至今仍遵循著這樣一句古老的諺語:“鑒定人是關于事實的法官?!保?]司法鑒定市場化后,給司法鑒定帶來了活力,社會鑒定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司法鑒定群體不斷壯大。但與此同時,鑒定機構的大量涌現(xiàn),難免良莠不齊,尤其是隨著社會對司法鑒定的需求越來越大,鑒定機構中擁有資質的鑒定專業(yè)人員人數(shù)有限,為獲取利潤,招攬業(yè)務,某些鑒定機構違反司法鑒定從業(yè)規(guī)定,招錄一些尚未取得司法鑒定人執(zhí)業(yè)證的工作人員進行司法鑒定工作,甚至出現(xiàn)一名助理同一名司機一起查看鑒定現(xiàn)場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司法鑒定工作的權威性,同時法律對于鑒定機構法律責任與懲戒措施的規(guī)定不明確,對鑒定機構的監(jiān)管難以落到實處。
科學規(guī)范的司法鑒定制度對于司法審判具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但目前的司法鑒定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不斷地對其進行完善。
第一,引入競爭機制。鑒定費用收費過高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對于納入到法院鑒定名冊的鑒定機構的數(shù)量還不是很多,某些鑒定類型的鑒定機構只有一、兩家,這就使得鑒定機構處于“壟斷”地位,法院應會同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將符合鑒定資質的機構吸納進法院的鑒定名冊,形成競爭氛圍。第二,加強司法監(jiān)督。雖然法院不具有規(guī)定鑒定費用的職責,但可以要求鑒定機構在收取鑒定費用后,說明或提交收費依據(jù),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亂收費的情況,向物價局、司法局等司法行政管理部門發(fā)出司法建議,通過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對鑒定機構的監(jiān)管與查處。第三,建立司法援助??蓞⒄赵V訟費用的減、緩、免交制度建立司法鑒定費用的減、緩、免交制度,將司法鑒定費用納入到司法援助的范圍中,允許當事人申請緩交、減交,對于經濟確有困難的申請人提供救助,在司法鑒定行業(yè)內建立鑒定援助制度,從而確保需要司法鑒定的當事人都有機會參與司法鑒定程序。
鑒于司法鑒定的專業(yè)性極強,法院不應當也不可能對鑒定的期限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但是,案件的承辦法官可以督促鑒定機構在保證鑒定質量的前提下,按時出具鑒定報告。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不妨嘗試以下三種方式以提高司法鑒定的效率:一是確定大致鑒定周期。法院可根據(jù)鑒定類別、平均鑒定周期、案件的難易程度結合鑒定機構在看完現(xiàn)場后對鑒定情況的把握,確定每一宗鑒定案件的大致鑒定周期,鑒定機構保證在此周期內完成鑒定工作,并將一定比例的鑒定費用作為保證金,如果鑒定機構能夠按期完成,向其退還保證金,如果未按期完成,將扣除相應的保證金,以敦促其提高效率。二是與鑒定機構預接觸。在確定鑒定機構之后,法院應當先向鑒定機構說明情況,如果鑒定機構明確表示近期無法完成該項鑒定,法官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可由當事人再次協(xié)商重新選擇鑒定機構。
要想提高司法鑒定工作的效率,必須保證司法鑒定參與者能夠參與到司法鑒定過程中,有權提出相關的鑒定材料,了解相關信息,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并能為進行這些活動提供所必需的便利和保障措施。如何保證(委托機構)鑒定組、承辦法官、鑒定機構、案件當事人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對于整個鑒定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法院作為在鑒定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應當起到樞紐的作用。
1.鑒定組與業(yè)務庭
鑒定組作為司法鑒定的委托機構,應與各業(yè)務庭就委托司法鑒定的準備工作進行溝通。第一,明確委托各類鑒定所需提交的材料。鑒定組明確各類鑒定所需提交的最基本的材料,在接受委托時,對業(yè)務部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齊全的才開展委托工作,以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第二,盡快完成委托工作。對于符合委托條件,已經搖珠確定鑒定機構的案件,應盡快完成委托工作。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案件的搖珠工作完成差不多快一個月,對外委托的工作都沒有完成。鑒定組應盡量保證在一周內完成對外委托工作。第三,及時向業(yè)務庭反饋信息。委托工作完成之后,鑒定組應及時將信息向業(yè)務庭傳遞,方便業(yè)務庭與鑒定機構之間進行溝通與協(xié)調,盡快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2.承辦法官與當事人
當事人是司法鑒定的利害關系人,承辦法官作為案件的承辦人在確保當事人參與鑒定程序的同時,對于拒不配合、阻撓鑒定工作開展的當事人應依法采取相關措施。第一,提供鑒定所需的檢材、樣本。提供鑒定所需的檢材、樣本是司法鑒定程序能夠開展的前提條件,它不僅僅是鑒定申請人的義務,如果檢材或樣本由被申請人掌握,被申請人也有義務向法院提交。如果有證據(jù)證明檢材或樣本由一方掌握,而拒不提交,承辦法官應當向其釋明相關的法律后果,釋明之后仍不提交,可終止鑒定工作,直接認定對方主張事實的存在。第二,民訴法規(guī)定證據(jù)應經過當事人質證后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鑒定報告作為證據(jù)類型之一,其在形成過程中所需的檢材、證據(jù),乃至于鑒定報告都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的質證,尤其是檢材、樣本以及鑒定機構要求補充的材料都必須經過雙方當事人的質證,鑒定機構不得私自向一方當事人收集證據(jù)或要求補充提交證據(jù)材料,確保鑒定結論的客觀公正。
3.承辦法官與鑒定機構
承辦法官必須保證當事人與鑒定機構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第一,確保鑒定機構鑒定有序開展。鑒定工作開展過程中,涉及鑒定費用繳納、現(xiàn)場勘查、證據(jù)材料補充等工作,承辦法官應當積極配合鑒定機構,確保鑒定程序的有序開展。第二,敦促鑒定工作及時推進。承辦法官應當適時關注鑒定案件的開展進度,敦促鑒定機構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拖沓與拖延,對于工作效率低下、責任心不強的鑒定機構及時提出批評意見。第三,要求鑒定人員參與質證。鑒定機構的任務除提供鑒定結論以外,還應當包括出庭接受質證。目前大部分鑒定機構能夠保證出庭質證,但一部分鑒定機構出庭質證收費過高①民二庭一宗案件,深圳某鑒定機構出庭接受質證費用竟高達4000多元,如此高昂的出庭費用令當事人難以理解也難以承受。,導致了當事人難以承受,對此法院應當及時將此類情況向司法鑒定行政管理機關反映,必要時可發(fā)出司法建議,以規(guī)范鑒定機構出庭接受質證人員的收費標準,確保鑒定機構出庭質證。
為了保證司法鑒定工作的質量,有必要建立一種合理而有效的對鑒定機構的考評機制,從而做到優(yōu)勝劣汰,使得鑒定人和鑒定機關有進有出。第一,建立鑒定檔案。法院在對外委托司法鑒定時可以建立相應的鑒定檔案,對鑒定機構進行量化考核,以質量、效率、誠信等為標準,將考核細化到每一件對外委托司法鑒定案件的全過程,跟蹤考核結果,計入人民法院對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檔案,定期將鑒定檔案向鑒定機構的管理機關進行反饋,用司法監(jiān)督促進鑒定業(yè)進取、擇優(yōu)、競爭氛圍的形成。第二,引導當事人協(xié)商選擇鑒定機構。雖然法院只能在司法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鑒定機構名冊中選擇鑒定者,但是在具體的司法鑒定案件中,可以向當事人推薦鑒定效率高、信譽好的鑒定機構,通過當事人協(xié)商選擇鑒定機構的方式,使這些優(yōu)質鑒定機構受到委托。第三,對鑒定人名冊實行動態(tài)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兩個《規(guī)定》規(guī)定了對入冊鑒定人的年檢制度,鑒定人取得入冊資格并不再是一勞永逸。年檢時,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把鑒定人接受了多少委托、是否有鑒定失誤、是否受到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的警告等處分,作為重要的年檢考核指標。對在司法鑒定中故意弄虛作假,違背鑒定人職業(yè)準則的,要堅決取消資格,堅持擇優(yōu)的原則來確定入冊鑒定人候選名單,對專業(yè)水平不高、執(zhí)業(yè)信譽不好及道德操行差的鑒定人,應取消登記入冊資格,以實現(xiàn)優(yōu)勝劣汰。
證據(jù)是訴訟的脊梁。我國三大訴訟法中,鑒定結論都是法定的證據(jù)種類,而在當前司法實踐中,以鑒定結論為代表的“科學證據(jù)”在訴訟中的地位日漸突出,鑒定對法官證據(jù)采信和事實認定的影響也日益明顯,但是目前我國司法鑒定工作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糾正與改變當前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促進司法鑒定得出的鑒定結論更加客觀、公正、科學與權威,使其在訴訟活動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江一山.司法鑒定的證據(jù)屬性與效能[M]∥證據(jù)學論壇:第一卷.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45.
[2]陳 寶.建立司法鑒定人資格準入制度探究[J].重慶與世界,2011,28(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