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志 周 敏 聶松青 劉昆玉 鄧子牛
葡萄病毒類病害已由1999年的17個屬,47種,增加到2003年的25個屬,55種。目前國內己報道的葡萄病毒病有11種,其中扇葉病、卷葉病、莖痘病、栓皮病和斑點病等在我國各葡萄產區(qū)分布廣泛,且病害復合侵染現(xiàn)象比較普遍。
脫毒是葡萄無毒化栽培中的關鍵技術,也是葡萄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保障。目前葡萄的脫毒技術主要是莖尖培養(yǎng)結合熱處理,這種技術是莖尖培養(yǎng)和熱處理脫毒的優(yōu)勢互補,而且比單純的熱處理脫毒或莖尖培養(yǎng)脫毒效果都要好。另外,還有莖尖培養(yǎng)結合藥劑處理來脫除病毒,病毒唑、板藍根、病毒鈍化劑等藥劑結合莖尖培養(yǎng)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莖尖微芽嫁接操作難度較大,不宜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在脫毒過程中,培養(yǎng)基和熱處理溫度選擇最為重要。以下重點針對目前葡萄主栽品種綜述它們的脫毒技術,作為生產無病毒葡萄苗木的參考。
單芽段消毒時間為70%酒精液浸洗10秒鐘,0.1%升汞水振蕩消毒7分鐘。培養(yǎng)基基本成分和條件相同,分別是蔗糖濃度2%、瓊脂濃度0.4%~0.6%,pH 值 5,培養(yǎng)溫度為(25±3) ℃。
北方釀酒葡萄品種:赤霞珠、霞多麗、黑品諾最適培養(yǎng)基分別為B5+IAA 0.2 mg/L+6-BA 0.01 mg/L;B5+IAA 0.2 mg/L+6-BA 0.015 mg/L;B5+IAA 0.2mg/L+6-BA 0.005mg/L。熱處理溫度最初為25℃,約一周逐漸升溫至(37±1)℃,在該條件下培養(yǎng)約2個月,能達到100%的脫毒效果。
南方釀酒葡萄品種:刺葡萄抗病性較強,較難感染葡萄病毒病,其葉片愈傷組織最佳誘導培養(yǎng)基為ZT 1.0 mg/L+2,4-D 2.0 mg/L,增殖培養(yǎng)為ZT1.0mg/L+NAA 0.01mg/L為佳。毛葡萄最適莖尖培養(yǎng)基為B5+BA 0.5 mg/L+IAA 0.1mg/L,生根培養(yǎng)基為1/2MS+BA 0.2mg/L+IAA 0.6 mg/L。熱處理選擇白天37℃處理8小時,晚上22℃處理16小時,變溫方法處理10~15天。
▲葡萄卷葉病毒在紅色果實的品種上引起葉片反卷、葉肉變紅而葉脈保持綠色
▲葡萄病毒導致的葡萄莖基部形成大量莖痘斑
3~4 cm單芽莖段先用自來水沖洗10分鐘,再以0.1%升汞浸泡7分鐘。培養(yǎng)基中瓊脂濃度0.75%,蔗糖濃度2.5%,pH值5.8。
藤稔:誘導藤稔芽原基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1/2 MS+6-BA 1.0 mg/L+IBA 0.2 mg/L,培養(yǎng)溫度23±2℃;增殖、生根最適培養(yǎng)基是GS+IBA 0.3 mg/L,培養(yǎng)溫度28℃。
▲葡萄卷葉病毒在綠色果實的品種上引起葉片反卷
紅寶石無核、優(yōu)無核、紅地球、美人指最適初始培養(yǎng)基配方分別為l/2 MS+6-BA 0.5 mg/L+KT 0.5 mg/L+IBA 0.2 mg/L;紅地球 l/2 MS+6-BA 0.5 mg/L+KT 0.5 mg/L+NAA 0.2 mg/L;優(yōu)無核l/2 MS+6-BA 1.0 mg/L+KT 0.5 mg/L+NAA 0.2 mg/L;美人指 l/2 MS+6-BA 1.0 mg/L+KT 0.5 mg/L+NAA 0.2 mg/L;最佳分化培養(yǎng)基配方分別為:B5+KT 0.5 mg/L+NAA 0.2 mg/L;B5+KT 1.0 mg/L+NAA 2.2 mg/L;B5+KT 1.0 mg/L+IBA 0.2 mg/L;B5+KT 1.0 mg/L+NAA 2.2 mg/L。 熱處理是先預熱處理 (32℃)7天,后將溫度升至38℃,恒溫處理20天。
葡萄脫毒技術是葡萄無病毒繁育的關鍵步驟,南北方種植的釀酒葡萄、鮮食葡萄品種不一,各品種對培養(yǎng)、熱處理要求也不盡相同,綜合不同葡萄品種脫毒關鍵因素是作為實際脫毒的參照。暫沒有報道脫毒的葡萄品種,可以參考已有的脫毒技術,也可以對比相似的脫毒品種來篩選培養(yǎng)條件和熱處理條件,以便盡快建立健全我國葡萄無病毒繁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