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平相
一個細微的聲音,都可能是劃時代的霹靂。
一天,一個11歲的小女孩來到養(yǎng)蜂場玩,發(fā)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有扇動,卻仍然嗡嗡地叫個不停。
她不由得產生了懷疑:書上說蜜蜂的嗡嗡聲來自翅膀的振動,每秒達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動,聲音也就停止了??涩F在蜜蜂的翅膀并沒有振動卻仍然嗡嗡地叫個不停,這聲音到底是哪來的呢?
她問老師,老師說書上說的怎么會錯呢?于是她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fā)出聲音。她干脆用剪刀剪去它的翅膀,蜜蜂仍然嗡嗡直叫。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結果和教科書的結論大相徑庭。
為了探求蜜蜂發(fā)聲的秘密,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月,終于在蜜蜂雙翅的根部發(fā)現了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小黑點,蜜蜂鳴叫時,小黑點上下鼓動。她用大頭針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fā)聲了。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翅膀,只刺破小黑點,結果蜜蜂飛來飛去,居然沒有一點聲音……
一年以后,這個12歲的小女孩撰寫了一篇論文《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動發(fā)聲》,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上榮獲優(yōu)秀獎和高士奇科普專項獎。而她,是中國湖北縣城里最普通的一個小學生。
(摘自《意林·少年版》2007.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