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周 Wang Zhou
紅古軒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歷經(jīng)四屆賽事,已經(jīng)完成了由企業(yè)與院?!耙粚σ弧焙献鬓k賽,到升格為廣東省家具協(xié)會主辦,面向全國的設計大賽。在實現(xiàn)完美升華的同時,人們亦寄希望于其品質內核的創(chuàng)新設計含金量與其所謂的“級別”、“檔次”實現(xiàn)同步提升和飛躍。能否如愿,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好,現(xiàn)實中的確很難!但如果連想都不想,連說也不敢說的話,就完全沒有可能、沒有希望了。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朝著正確辦賽的方向努力進取就一定錯不了。
曾記得,還在2012年第四屆紅古軒杯賽策劃階段時,我們就曾提出了“國際化”與“實物化”的兩個努力方向。所謂“國際化”是針對參賽者與評審兩個層面的賽事拓展與覆蓋延伸。就參賽者而言,國際化需先有港、澳、臺的“境外”概念,以及面向其他國度和地區(qū)的華人世界的方向,去吸引華人、華裔外籍人士參賽;重點是針對設計類專業(yè)的學生和年輕設計師。這大約是出于“新中式”家具設計概念的考慮,華人、華裔對于新中式概念的理解具有天然優(yōu)勢和骨子里的歸屬認同感。
此外,同在亞洲地區(qū)的日本、韓國與中國具有歷史、文化上的共同點和相似性,且設計文化的傳播和地域特色,具有相通、互補的特點,可以作為重點來發(fā)動參賽。再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居多,而筆者又一直在馬來西亞MIFF卓越家具設計大獎賽事中當任國際評委;在宣傳和擴大影響方面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優(yōu)勢??墒窃趫?zhí)行中也屢屢遭遇銜接上的脫節(jié)狀況,以至于2012年計劃要做的宣傳,直到一年之后的2013年3月才得以實現(xiàn)。說到杯賽國際評審的增補與遴選問題,在人選上我們側重于歐美人士,但不追求名師、名人,因為名家一般都日程安排很緊,難得有時間、空間上的巧合;況且還有費用問題。最終我們幾經(jīng)周折,終于相中了法國家具設計師迪迪爾先生(Mr.Didier Rojonan)——一位酷愛木質材料與家具創(chuàng)新設計,工作室設在上海的法國人。他并非從事理論研究的那種類型,而是親自動手的實干家。實際操作中,他態(tài)度謙虛而認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評審工作。
所謂審讀,就是要對賽事文件:大賽細則作細致入微的研讀與審視。這無論是對于參賽者,還是對于承擔評獎工作的評委們都至關重要,來不得半點含糊。
紅古軒杯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細則的第一條就大賽宗旨:“穿越古今文化,引領中式時尚”;對此,我們不妨來摳摳字眼?!肮沤瘛币馕吨髌芬喙乓嘟?,博古通今;參賽作品則 既要在題材選擇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文化層面的追求和開拓,又得有藝術設計的穿越和完美的時尚演繹。但從參賽作品的回收情況來看,整體上缺乏文化層面的深度開掘,停留在形制層面的作品居多,而有文化品味、會講故事的設計太少!復古的情懷相對濃郁,而“通今”的意識與智慧則相對匱乏。夠時尚,夠韻味的作品實不多見。
對大賽主題:“功能創(chuàng)意博古架”的解讀,無論參賽者還是評審工作層面均有較大的缺失。首先對于博古架傳統(tǒng)概念上的陳列、展示新功能認識不清,認識不夠,因而無從站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力,展開新功能的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想;甚至完全沒有抓住主題的重點“功能創(chuàng)意”。就是獲獎作品中的所謂“功能創(chuàng)意”也大多停留在“形”的演變,玩排列組合的游戲。所謂功能也僅僅體現(xiàn)為對室內空間的應變能力,而沒有適應新世紀,新的生活方式的實用功能應對。筆者注意到,在整個評審工作中,評委們似乎普遍不大注重“功能創(chuàng)意”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但也有評委表示,關注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專注于小空間、小戶型居室的多功能家具的設計開發(fā),應當成為新中式家具的研發(fā)方向。博古架這類傳統(tǒng)家具產品,也只有賦予新的功能和時尚藝術表現(xiàn)力才能融入當下的生活空間,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
就紅古軒杯賽而言,我們似乎已經(jīng)錯失了一次對博古架施以功能創(chuàng)意的天賜良機,不無遺憾!但第五屆杯賽的主題雖然將博古架換成了條案(案幾);但關鍵詞還是落在了“功能創(chuàng)意”上面,值得慶幸!這意味著我們大家失而復得,無論是參賽還是評審,均有機會努力表現(xiàn);值得期待!
令人遺憾的還有,本屆杯賽專設的獎項——與銀獎具有同等分量的“功能創(chuàng)新獎”空缺。這一方面是作品在功能創(chuàng)新上的缺乏;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在評審過程中,由于關注不夠,似乎也沒有在“功能創(chuàng)意”層面做足評審功課,下足功夫。尤其在針對性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當意識到在入圍者中要選出一名“功能創(chuàng)新獎”時,才來了一個不盡人意,合理性不夠充分的PK,最終得到了一個空缺”的結果。
所謂“實物化”是針對“紙上談兵”搞設計現(xiàn)狀的積極舉措。眾所周知,在由圖紙到實物成品的過程中,有諸多材料、工藝、結構方面的實際問題需要逐一解決,最終才能將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設計者,尤其是學生能從中學到書上沒有的知識,獲得很多寶貴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這樣的反復多次,不斷礪練,才有可能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
關于給完成“實物”的參展者予以加分鼓勵和現(xiàn)金資助的動議,是出于政策導向的初衷;但在實施中卻出現(xiàn)了時間偏緊和制作條件支撐不夠的問題。首先在時間安排上,當入圍名單出來后,企業(yè)已進入到了銷售旺季忙于趕貨的時段,根本無暇顧及參賽作品的加工制作。類似于設計打樣之類的活兒,任何企業(yè)一概不接,就連紅古軒公司自身原計劃完成的金獎作品等二件作品的加工制作也泡了湯。
盡管出現(xiàn)了上述情況,但筆者以為,堅持“實物化”的辦賽方向沒有錯!時間上的合理調整和妥善安排只要得法,完全以做到。鼓勵政策和獎勵辦法也不失為行之有效的舉措;在強化其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之后,還可以再繼續(xù)推行。 筆者完全不能接受一個沒有設計作品實物展示,而只有效果圖示意,外加獲獎證書的紅古軒杯賽。一個有如此影響力的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應當有作品實物的收藏與積累。只有這樣,也才能實現(xiàn)新中式文化的歷史積淀與超越!
第五屆紅古軒杯大賽的獎金數(shù)額實現(xiàn)了翻番的增加,完全符合“重獎之下必有勇夫”的競技競賽法則和市場規(guī)律;我們這個時代的確需要創(chuàng)新設計的“勇夫”!透過高額獎金的表象。我以為杯賽經(jīng)費逐年上升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否就“好鋼用在了刀刃上”呢?
除了獎金是之外,到各地院校去宣講產生了一定的費用,但費用大頭還是在評審會議的費用開支。有鑒于此,其一,我建議初評采取網(wǎng)絡專家投票與大眾評審相結合的評選形式,可以有效地縮減開支。其二、參與終評的評委數(shù)量超過20名,太多;不僅增加了接待費用,在評審團隊的專業(yè)性,權威性上也大打折扣。此外,評委在參評聚會之前應做好基礎功課;帶著基本意向和有爭議的問題來評審會交流互動,最終以投票表決定奪。由此節(jié)約時間、節(jié)省費用、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屆紅古軒杯新中式家具設計大賽獲獎名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