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史繼忠
(作者系貴州著名歷史學家 責任編輯/李 坤)
1965年冬天,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親臨黔西觀音洞主持發(fā)掘,奏響了貴州史前文化的第一樂章。
1973-1974年繼續(xù)發(fā)掘,共出土石制品4000多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類。石器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66%,分為刮削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凹缺刮器、石錐和雕刻器7類。還出土了23種動物化石,其中,柯氏熊、大熊貓化石種、最后鬣狗、貴州劍齒象、似東方劍齒象、巨獏、中國犀及嵌齒象,是早已滅絕的動物,屬更新世中期。鑒于石制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多樣,文化風貌獨特,故命名為“觀音洞文化”。
在此之前,人們把貴州遠古想象為一片荒漠,空無人煙,稱為“不毛之地”。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觀音洞文化的發(fā)現(xiàn),以鐵的事實打破了陳舊的觀念,雄辯地證明,早在20多萬年以前,貴州高原就有了人類居住、活動,并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史前文化。在此之后,在貴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古文化遺址,使貴州歷史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萬年。
在黔西觀音洞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古人類化石,但“人去洞不空”,保存了古人類留下的大量遺物,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裴文中先生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獨特的文化風貌,“對于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fā)展,研究華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對黔西觀音洞文化這樣評價:“在我國南方,屬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黔西觀音洞?!薄坝^音洞石器加工之細致和方法之多樣,為同期石器之冠?!?/p>
雖然我國近幾十年來,不斷有考古新發(fā)現(xiàn),但迄今為止,在我國南方并未發(fā)現(xiàn)像黔西觀音洞如此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所以得出了“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的結(jié)論。
黔西觀音洞出土的石制品都經(jīng)過細致加工,加工方法多樣。譬如石核,有單臺面、雙臺面、多臺面三種類型,人工臺面占多數(shù)。又譬如石片,絕大部分是人工臺面,可分為素臺面、小臺面、有疤臺面、有脊臺面和修理臺面幾類,并有一定數(shù)量的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石片。石器制造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刮削器有單邊刮削器、相連兩邊刮削器、不相連兩邊刮削器、三邊管刮削器、多邊刮削器等類型,端削器有單端、雙端、尖端三種,砍砸器有單刃、雙刃、多刃、端刃、尖刃數(shù)種,尖狀器分為薄尖、厚尖、錯向尖三類。正因為如此,黔西觀音洞“加工之細微和方法之多樣”,不僅在南方,而且在全國各地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都堪稱“石器之冠”。
黔西觀音洞文化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是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三大體系之一。裴文中在《貴州黔西觀音洞試掘報告》中指出:“觀音洞文化,既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文化系統(tǒng)”,又“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吨袊ㄊ贰方?jīng)過大量資料比較,認為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大致可分為三個文化區(qū):第一個文化區(qū)是以山西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為代表,第二個文化區(qū)是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點為代表,第三個文化區(qū)是以黔西觀音洞文化為代表。這就是說,中華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類分別在不同地區(qū)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活動,形成了三個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文化的源頭,不僅在北方,在中原,而且還在南方的觀音洞。在往后的發(fā)展中,多元才漸漸合為一體。正是這個原因,考古學界在談到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時,常說:“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 2011年6月25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公布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