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也論冼夫人的生年

      2013-09-01 08:45:10周忠泰
      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3期
      關(guān)鍵詞:夫家高州舊城

      周忠泰

      (象賢中學(xué),廣東 廣州 511483)

      隋譙國夫人冼氏,民間稱冼夫人,正史有傳,是南朝梁代古高涼地區(qū)(今廣東陽江、茂名地區(qū))的古越人。梁大同元年(535),冼夫人嫁于高涼太守馮寶,并在隨后的動亂中,協(xié)助馮寶挫敗高州刺史李遷仕的叛亂,資助陳霸先平叛。在陳朝,其又平歐陽紇之亂。在隋,其平陳璒,助隋統(tǒng)一嶺南。之后,又平王仲宣、陳佛智之亂,又揭發(fā)番州總管趙訥的貪污暴虐。其一生多次為嶺南平亂維穩(wěn)[1],為嶺南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guān)于冼夫人的卒年和誕辰,一般認為卒年是仁壽二年,誕辰是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四[2],學(xué)術(shù)界對此已沒異議。但其生年,卻分歧較大。

      一 學(xué)術(shù)界對冼夫人生年的分歧

      關(guān)于冼夫人的生年,學(xué)術(shù)界有較多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

      作 者 生年 壽年(舊城村)《馮氏族譜》 梁武帝壬寅年[2]。(清)屈大均 仁壽初年八十卒[3]。(清)蔣紹伯 天監(jiān)五年(506) 享年九十六[2]。(清)譚應(yīng)祥 天監(jiān)十二年(513) 終于仁壽二年壬戌,壽九十歲[2]。吳晗 約天監(jiān)十七年(518) 存年當在八十三、四歲左右[4]P10。王興瑞、莊昭、高惠冰、鐘萬全 天監(jiān)十一年(512) 卒于仁壽二年,享年九十一歲[2]P10[5]P76[6]P2。陳祖輝 約普通三年(522) 壽年約為八十[7]P49。

      以上各說,以冼夫人生于天監(jiān)十一年的觀點最為流行?!叮ㄅf城村)馮氏族譜》只記生年,屈大均則只記壽年,如按冼夫人卒于仁壽二年計,二者的觀點與陳祖輝的觀點大體是一樣的。而八十七歲說,譚應(yīng)祥認為是“似沿越國夫人麥氏之訛”,即把高力士母親麥氏享年當冼夫人的了。王興瑞亦認可這觀點。莊昭和高惠冰查了新舊《唐書》后說二書“無關(guān)于麥氏享年八十七而終的記述。不知譚氏王氏有何所據(jù)。今姑志之以存疑”[5]P73。其實,麥氏享年見麥氏丈夫馮君衡的墓志銘[8]和神道碑[9],八十七歲之說或確是“沿越國夫人麥氏之訛”。

      二 各觀點分歧探源——冼夫人是早婚還是遲婚?

      正史沒記冼夫人的生年,只記其婚期為“梁大同初”[1],清末以來的學(xué)者均是依據(jù)這婚期來推斷冼夫人生年的。

      譚應(yīng)祥認為蔣紹伯的觀點不當,“若云(冼夫人)九十六,則近三十始歸,未免愆期,故當以壽九旬為斷也”[2]。

      王興瑞則認為冼夫人的婚齡為二十四歲,“比較符合冼夫人的實際的。因為據(jù)本傳記載,她‘在父母家’時,已能‘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此非相當年齡不能辦到,所以她結(jié)婚歲數(shù)應(yīng)在二十之外。雷洞村流傳著一首關(guān)于冼夫人的民歌,中有‘十八女子未完娶……后來女(子)成長大,配合馮公回本鄉(xiāng)’之句,也可作為冼夫人二十歲以外才結(jié)婚的旁證”[2]P9。

      而莊昭和高惠冰亦認同王興瑞對冼夫人“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的分析,并進而說,“對‘持其富強,侵掠傍郡’,使‘嶺表苦之’的胞兄冼挺‘多所規(guī)諫’,致使‘海南儋耳目歸附者千余洞’。能有如此之強,影響這么大,聲望這么高,似非一個十幾歲的年輕女子所能做得到的”[5]P72。

      吳晗則認為“估計她結(jié)婚時為十八歲左右”,所以出生“約天監(jiān)十七年(518)”[4]。

      陳祖輝則認為:“在民間和少數(shù)民族之中,這種早婚現(xiàn)象也一直沿襲到民國,十七歲不嫁,便要被人稱作‘老姑婆’。俚人后裔的黎人,兒女長到十五六歲,就要婚嫁……如果是二十歲之外才出嫁,那就是只有貧苦之家,置辦嫁妝才如此,還將要受社會譏笑。這一現(xiàn)象,在粵西地區(qū)普遍存在。所以處于梁代又出身于‘世為南越首領(lǐng)’之家的洗夫人二十以外才結(jié)婚,絕無可能。至于能‘撫循部眾,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非相當年齡不能辦到’的這種說法,明顯是孤立地去看問題,去史實甚遠。如果此說能成立,那甘羅十二為上卿當為荒謬了……一個人能使人折服,聽其指揮,因素固然很多,但絕不是由年齡大小造成。特別是對于出身南越首領(lǐng)之家的洗夫人來說,做到這一點,根本不存在什么年齡‘應(yīng)在二十以外’的問題。相反,越是年齡小,越易使人所服?!盵7]P46

      以上各觀點,持遲婚說的學(xué)者較多(蔣紹伯、譚應(yīng)祥、王興瑞、莊昭、高惠冰和吳晗),多認為冼夫人婚齡當在十八至二十四歲間(女子十八結(jié)婚,在古代已是遲婚),甚至達三十歲,故壽年多較高;而持早婚說的有《(舊城村)馮氏族譜》、屈大均和陳祖輝等,不過,只有陳祖輝有分析,壽年相對遲婚說較低。

      三 二難的解釋

      早婚和遲婚之說,就事情的合理性來說,從冼夫人“在父母家”時,就能“撫循部眾”之角度來判定,冼夫人應(yīng)是遲婚。但此說與古人早婚的習(xí)俗相違背。事實上,古代少數(shù)民族比漢族還早婚,婚齡甚至有十歲以下者。上世紀50年代,國家民族事務(wù)委員會曾對海南黎族“毛道鄉(xiāng)(峒)7村男女婚齡”進行統(tǒng)計,結(jié)論是“女子一般結(jié)婚比男子早。2歲至10歲以下舉行結(jié)婚儀式的占15%弱,女15歲,男18歲結(jié)婚的最普遍。在25歲以上的男女,根本沒有婚嫁的”[10]P51。而那些結(jié)婚較遲的,多是因男方貧窮所至[10]P162,而冼夫人的夫家馮氏不存在貧窮的問題。又,按本傳,冼夫人去世前一年,曾親載詔書慰嶺南十余州,要是冼夫人晚婚,則以90歲,甚至95歲的高齡親載詔書慰嶺南十余州,似難以完成。

      但若判定冼夫人早婚,雖符合古人的婚俗,且符合冼夫人本傳記其去世前一年親載詔書慰嶺南十余州的歷史,卻又與冼夫人“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等記載相矛盾,至于認為“(冼夫人)越是年齡小,越易使人所服”的分析,又確難令人信服。

      所以,爭論兩方都有合理和不合理之處。

      四 冼夫人曾不落夫家

      筆者思考冼夫人早婚還是遲婚這問題時,注意到冼夫人生育亦較遲。按本傳,冼夫人婚期在“大同初”,但其子馮仆在永定二年(558)才九歲[1],由此上推九年,則知冼夫人于太清三年(549)生馮仆。由馮仆九歲即帥諸酋跋涉遠途上京來看,似乎其亦沒有兄長代此遠行。如此,則冼夫人結(jié)婚十多年后才生育。

      把冼夫人遲生育,其“在父母家”的行為以及古越人婚嫁習(xí)俗等事情結(jié)合起來分析,筆者認為冼夫人“在父母家”“撫循部眾”等行為是其不落夫家時的行為。

      何為“不落夫家”?《慶遠府志》說:“新婦……至婿家,過宿即歸,不與夫會合,此后遇社日、秧日、收禾日方往來夫家,至三四年后,女父母制送奩具,始常住偕老。”[11]

      這種婚俗,在古代嶺南頗為流行?!稇c遠府志》所說的“三四年后”只是約數(shù),事實上有時并非僅三四年后,實是直到女方懷有小孩時才“常住偕老”。又因懷有小孩后便要長住夫家,故越族婦女眼里,早早就懷有小孩是件被人取笑,是無“女德”之行為,而遲懷小孩則是有“女德”之光榮事。因此,有些女子終生不生育,并以此為榮,成為自梳女。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南本地黎的黎族婦女不落夫家的時間還有十七年的,有位叫胡依蓮的黎族婦女說:“結(jié)婚后如果早到夫家,會被兄弟恥笑?!盵10]P162而馮家至馮寶這代,到嶺南已是第四代,入鄉(xiāng)隨俗,亦接受了這種婚俗。

      冼夫人是俚人首領(lǐng),為起表率作用,其不落夫家的時間應(yīng)不會短,因此,有上文所說的遲生育之事。上文王興瑞所引的那首說冼夫人“十八女子未完娶”的高州民歌,其“未完娶”不是說其未結(jié)婚,而是說“娶”而未“完”,即結(jié)婚但還未落夫家。又,流行于茂名地區(qū)的《冼太真經(jīng)》說冼夫人“四德兼?zhèn)渲T身,貞守十年不字”[12],也是說冼夫人十年不落夫家,十年不懷孕。

      《冼太真經(jīng)》和王興瑞所見到那首雷洞民歌,以往人們多不以為信,或說《冼太真經(jīng)》的經(jīng)文記真經(jīng)來自清光緒二年冼夫人的“降經(jīng)”,又或說民歌首句“奉請敕封冼太娘”之“敕封”二字說明民歌“產(chǎn)生”于“清同治三年敕賜冼夫人‘慈佑’封號之號”后,年代都不久遠。

      但筆者認為,這些資料是有歷史傳承的。因為二文所贊揚的女子品德——“守貞十年不字”和“十八女子未完娶”,均非漢人的女德,而是俚人的女德,這種女德消失已有年月。這說明《冼太真經(jīng)》遠非創(chuàng)作于光緒二年,遠非真是從荒誕的“降經(jīng)”中所到,實是有歷史傳承,有收錄前代文章的;也說明雷洞民歌遠非創(chuàng)作于同治三年后。其實,冼夫人死前死后受過多次封敕(南朝陳封其為石龍?zhí)蛉?,隋封其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和誠敬夫人,南漢封其為清福夫人,南宋封其為顯應(yīng)夫人、柔惠夫人,明封其為高涼郡夫人和清封其為慈佑夫人),民歌中的“敕封”遠非就一定是指同治年的敕封,如明代的冼夫人廟碑文,也用“敕封”二字,曰《勅封高涼郡冼夫人記》[13]。所以,這民歌或是指明初、或是指宋代、或是指南漢、甚至是指隋的敕封,實是創(chuàng)作于俚人女德還流行之時。

      歌謠曾深入嶺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在現(xiàn)在嶺南還有眾多愛歌善歌的少數(shù)民族中看得出。而有關(guān)英雄的歌謠,是古代歌謠的重要內(nèi)容。冼夫人在當時就已被視為英雄,所以,有關(guān)冼夫人的歌謠,或遠在冼夫人在世時,就已流行。

      而有關(guān)冼夫人的經(jīng)文,遠在宋代,就有可能產(chǎn)生。因為馮冼家族盤踞經(jīng)營唐良德縣和唐電白縣近四百年,加之那里的馮姓和冼姓姻親眾多,所以,高州的冼夫人信仰即使在馮氏失勢的宋代也“根深葉茂”,很有群眾基礎(chǔ)。這表現(xiàn)在宋代的《輿地紀勝》就記述那里有冼夫人廟[14],有廟就有信仰,有信仰就有可能產(chǎn)生經(jīng)文。

      另外,明代亦極可能產(chǎn)生冼夫人信仰的歌謠或經(jīng)文,這是因為明代高州的冼夫人信仰已具規(guī)模:一批冼夫人廟在官府的主持下得到重建,如高州城和舊城村的冼夫人廟就在那時得到重修;祭祀冼夫人的活動已得到官府的支持,包括冼太誕(即冼夫人誕辰);許多官員文人創(chuàng)作了不少贊美冼夫人的詩文,寫詩的官員多達五人(分別是李東陽、王弘海、王賓、林春澤和吳國倫),詩作有十二首,其中三人(王賓、林春澤和吳國倫)作詩之時正在高州府任職;而碑文也有兩通,分別是《重修譙國冼氏碑》和《勅封高涼郡冼夫人記》[15]。在官府的帶領(lǐng)下,相信民間亦“不甘寂寞”,出現(xiàn)一些歌謠或經(jīng)文是自然而然的。

      故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民歌和經(jīng)文,極可能傳承有明代、甚至距離唐代不遠的宋代的歌謠或經(jīng)文內(nèi)容,特別是上文所說的俚人女德等內(nèi)容。

      五 冼夫人應(yīng)生于梁武帝壬寅年(522年)

      明白冼夫人不落夫家的歷史之后,我們就能合理解釋以上二難的問題——冼夫人既早婚,又能“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這問題——冼夫人雖是按古人婚俗在十三至十六歲間結(jié)婚,但其不落夫家達十年之久,這期間,其“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這樣,早婚與“在父母家”“撫循部眾”等行為就不是不能共存的。以往人們之所以難以解釋這問題,是因為人們只會從漢人的婚俗角度來解釋,而不會從俚人的婚俗角度來解釋,而漢人婚俗是難以解釋這問題的。

      又,前人對正史記“大同初”這冼夫人的婚期的理解又過于偏執(zhí),多把“大同初”等同于“大同元年”,筆者認為,“大同初”應(yīng)是個約數(shù),是指大同年的前幾年(大同一共有十二年)。

      又,冼夫人既然“守貞十年不字”,不落夫家達古年,如此,則其子馮仆出生時間上推十一年,或說十年十個月,即是其婚期。而馮仆在永定二年九歲(558),則其生于正平二年﹙549﹚,這時間上推十一年為大同四年(538),這應(yīng)就是正史所記的冼夫人“大同初”的婚期。

      確定了冼夫人婚期后,以冼夫人按古人婚俗十三歲至十六歲間結(jié)婚,以大同四年為冼夫人婚期推算,再上推十三至十六年,則可知冼夫人生于普通三年至普通六年間,而普通三年(522),正好是《﹙舊城村﹚馮氏族譜》所記的冼夫人生年——梁武帝壬寅年。歷史推斷與《﹙舊城村﹚馮氏族譜》的記述相吻合,故筆者認為冼夫人應(yīng)生于普通三年。如此,以冼夫人卒于仁壽二年計,冼夫人壽年為八十,這也正是清初屈大均所認為的冼夫人的壽年。

      族譜是私家著書,以往人們多不以為信,筆者亦認可這觀點[16]。但不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事情常有例外的,《﹙舊城村﹚馮氏族譜》雖在世代的記述等問題上也有不當之處[2],但在冼夫人的生年上,或是有歷史傳承的。

      這是因為舊城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與馮家有非常深遠的歷史關(guān)系。

      舊城村是唐電白縣縣治,而馮氏故里在唐良德縣[17],其舊址即舊城村東北部的舊良德墟。唐良德縣和唐電白縣兩縣均是口袋形的盆地,且兩口袋的底部可相連。1958年政府選此地建水庫,就是這地形的體現(xiàn)。現(xiàn)水庫成為國家十大水庫之一,亦可知當年二縣“袋肚”很大,腹地寬闊。電白縣石骨河袋口是當年的電白縣治,即今舊城村;良德縣良德河袋口是長石嶺,兩袋口均河道狹窄,水流湍急,良德河的袋口更是不通航,《寰宇記》說:“唐大歷十一年,以良德縣(川)原險狹,不通舟楫,移州于電白縣。”[18]現(xiàn)兩袋口均已建成水庫主壩,可以想象,當年只要守住電白縣治,即今舊城村這個袋口,良德河和石骨河內(nèi)腹地即可安枕無憂。由北方遠來,處于弱肉強食之中的馮家,正是需要這樣的一個地方安身,亦因此,處于石骨河口的電白城是馮家經(jīng)營守衛(wèi)的重地。隋唐間的重要人物馮盎就駐守居住在這里,(康熙)《茂名縣志》就說:“馮家村,在電白堡,以馮盎住此得名?!盵19]電白堡是成化四年后,電白遷治神電衛(wèi)后對舊電白村的稱呼,即今舊城村。嘉靖《廣東通志》又說馮氏在唐末“猶為富室”[20],唐良德、電白二縣是馮家權(quán)力的核心地區(qū),相信唐末馮氏在這一帶還有相當影響力。即使唐后馮家失勢后,其子孫依然繞居在冼夫人廟周圍而至今。亦因此,舊城村雖是一個為縣府治有一千多年的地方,居民本應(yīng)很復(fù)雜,但居民至今竟全姓馮,這正是當年馮家于此地的強勢體現(xiàn),也是當年“馮家村”的歷史體現(xiàn)。

      而與馮家有如此深遠歷史關(guān)系的舊城村,其村內(nèi)的冼夫人廟,則是最古的冼夫人廟?!百R在府舊治,今電白堡,相傳建于隋”[21],宋代方志有記[14],明代碑碣有記[21],至今還是馮氏子孫管理,可謂歷千年而一脈相承。

      由于舊城村特殊地理位置,其與馮家有非常深遠的歷史關(guān)系,而其廟又越千年而祭祀不斷。由此可知,因廟每年都要祭祀冼夫人,其族譜所記的冼夫人生年,可能傳承于隋唐,歷宋明而達今,應(yīng)是可信的。

      因此,筆者認為,冼夫人的生年為梁普通三年,卒于仁壽二年,壽年為八十。

      [1][唐]魏徵.隋書:卷八十譙國夫人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王興瑞.冼夫人與馮氏家族[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八女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吳晗.冼夫人[N].光明日報.1961-01-14.

      [5]莊昭,高惠冰.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M].廣州:廣東人民出社,2005.

      [6]鐘萬全.巾幗英雄冼夫人[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7]陳祖輝.洗夫人問題考見[Z].自印本,1998.

      [8][唐]張說.馮君衡墓志銘[A].隋唐五代墓志銘:陜西卷第1冊[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9][唐]張說.馮君衡神道碑[A].隋唐五代墓志銘:陜西卷第1冊[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10]國家民族委員會廣東編輯組.黎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A].國家民族委員會.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資料叢刊[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11]胡樸安.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上篇):卷九[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2]施愛東.解讀冼太真經(jīng)[A].盧方圓,葉春生.中山大學(xué)民俗學(xué)叢書之嶺南圣母的文化與高州——冼夫人與高州[C].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13][明]陳廷彬.勅封高涼郡冼夫人記[Z].高州冼太廟碑文.

      [14][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一十七廣南西路?高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xù)修四庫全書本,1987.

      [15]周忠泰.冼夫人被奉為神靈的根源探究——兼論冼廟及其碑刻詩文[A].盧方圓,葉春生.中山大學(xué)民俗學(xué)叢書之嶺南圣母的文化與高州——冼夫人與高州[C].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16]周忠泰.嶺南冼氏族譜考——兼論粵西人的福建遷來說[J].江西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2,(2).

      [17]周忠泰.論唐嶺南豪酋與嶺北經(jīng)史笥聯(lián)姻促進端硯開采和推廣[J].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

      [18][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十一高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xù)修四庫全書本,1987.

      [19][清]錢以塏.[康熙]茂名縣志:卷三古跡[Z].清康熙三十八刻本.

      [20][明]黃佐.廣東通志:卷二十姓氏[Z].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1999.

      [21][明]吳恩.新建譙國誠敬夫人廟碑[Z].高州冼太廟碑文.

      猜你喜歡
      夫家高州舊城
      淺談舊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與意義
      宜賓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岷峨詩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1:56
      高州步步高
      嶺南音樂(2016年5期)2017-01-17 07:44:58
      高州,我美麗的家園
      嶺南音樂(2016年5期)2017-01-17 07:44:58
      中國城市新舊城空間規(guī)劃的歷史經(jīng)驗
      自由擇偶、聘娶婚與“不落夫家”習(xí)俗
      ——論南方少數(shù)民族婚姻中女子居住地的轉(zhuǎn)換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
      基于CiteSpace的舊城改造研究熱點分析
      “不落夫家”習(xí)俗
      對當前城市舊城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28
      正安县| 双鸭山市| 林甸县| 竹北市| 永嘉县| 酉阳| 临湘市| 钟祥市| 荆门市| 虞城县| 邓州市| 高平市| 襄樊市| 无锡市| 即墨市| 淮北市| 铜川市| 崇左市| 林周县| 德州市| 布尔津县| 越西县| 苏州市| 威远县| 荆门市| 乌审旗| 专栏| 黔东| 砀山县| 盐山县| 海兴县| 嘉祥县| 沧源| 贡山| 邯郸市| 灌云县| 梁山县| 惠州市| 嘉祥县| 西平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