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奕,陳健鵬
(1 濟南軍區(qū)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濟南250014;2 山東省立醫(yī)院)
狼瘡性腎炎(LN)是繼發(fā)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的腎小球疾病,是兒童腎功能不全的常見原因之一。LN大多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即出現(xiàn)慢性腎功能衰竭,需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療或行腎移植術(shù)。腎臟生存率(RSR)是指從出現(xiàn)腎臟病變(24 h尿蛋白定量>0.5 g或持續(xù)的管型尿)進展到ESRD的時間。影響RSR的因素尚不明確[1]。1994年1月~2010年12月,我們分析了SLE實驗室指標對LN兒童進展至ESRD過程的影響,探討在LN病程早期預(yù)測ESRD的影響因素,以指導對兒童LN患者的治療。
1.1 臨床資料 選擇在山東省立醫(yī)院行腎活檢的LN住院患兒67例,其中男11例、女56例,年齡6~16(12.23±2.15)歲,所有病例均符合1982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關(guān)于SLE的分類診斷標準及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接受維持性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以上或已行腎移植手術(shù)治療。排除急性腎小管壞死、雙側(cè)腎皮質(zhì)壞死及急性藥物性間質(zhì)性腎炎所致的腎功能衰竭。腎臟穿刺結(jié)果為系膜增生型(Ⅱ型)12例、局灶增生型(Ⅲ型)4例、彌漫增生型(Ⅳ型)41例、膜型(Ⅴ型)10例。單用激素治療6例;激素加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11例,所應(yīng)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huán)孢素A、霉酚酸酯及雷公藤多甙。
1.2 觀察指標 收集每位患兒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早期診斷(即在最初發(fā)病的1年內(nèi)確診)、SLE累及>3個臟器、腦損害、高血壓病史、SLEDAI指數(shù)[2]、抗 dsDNA、抗 Sm、抗 RNP、補體 C3、補體 C4、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等。隨訪時間<5年44例,5~10年18例,>10年5例。隨訪期間有17例(19.3%)發(fā)展為 ESRD,14例(15.9%)死亡。失訪或死亡時腎功能未發(fā)展到ESRD者按截尾數(shù)據(jù)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用單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計算各臨床及實驗室指標對RSR影響的相對風險度(RR)。將單因素分析P<0.10的因素納入多因素COX回歸分析,建立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用時序檢驗(Log-Rank test)比較各組RSR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特點及實驗室指標對RSR的影響 性別、SLE累及>3個臟器、腦損害、早期診斷、SLEDAI指數(shù)、抗 Sm抗體、C4、24 h尿蛋白定量、Cr對 RSR有顯著性影響,見表1。將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參數(shù)引入多變量COX逐步回歸模型,發(fā)現(xiàn)RSR的影響因素是性別、Cr及C4。見表2。
2.2 治療對RSR的影響 采用單用激素治療和激素加免疫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的患兒ESRD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的RSR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是影響兒童LN預(yù)后的重要因素。成人男性狼瘡Ⅱ型、Ⅲ型所占比例低于女性,而重型病例(Ⅳ型與Ⅴ型)中男性比例顯著高于女性[3,4]。本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是 LN 患兒 RSR 的影響因素。男性LN預(yù)后差可能與病理類型的性別差異有關(guān)。
表1 單因素COX模型分析實驗室指標對RSR的影響
表2 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實驗室指標對RSR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Cr與腎間質(zhì)纖維化、腎動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guān),提示Cr與腎臟的慢性病理損傷程度有關(guān)。但即使Cr升高達氮質(zhì)血癥,也可能是由于LN的活動性炎癥導致的腎組織供血減少所致,故經(jīng)治療后腎組織炎癥可消退,腎功能可能恢復(fù)[5]。本研究發(fā)現(xiàn),Cr是RSR的影響因素,因此對LN早期Cr異常升高的患兒宜給予積極治療,有利于提高RSR及腎功能恢復(fù)。
補體下降是LN病情活動的重要指標。補體水平下降與腎臟損害成正相關(guān)[6]。經(jīng)典補體活化途徑的C3、C4降低均與LN的發(fā)生危險性和活動性有關(guān),補體及其活性片斷所致的免疫損傷是LN患者腎臟損傷的主要因素[7]。補體降低是SLE進展的一個主要指標,補體水平愈低提示腎損害程度愈重。本研究發(fā)現(xiàn),補體C4下降是RSR的影響因素,補體水平的下降提示SLE預(yù)后不良。因此,當LN患者補體C3、C4下降時,應(yīng)監(jiān)測腎功能,及時判斷是否合并腎功能減退,從而正確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
[1]McLaughlin J,Bombardier C,F(xiàn)arewell V,et al.Kidney biops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Ⅲ:survival analysis controlling for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variables[J].Arthritis Rheum,1994,37(4):559-567.
[2]Bombardier C,Gladman DD,Urowitz MB,et al.Derivtion of the SLEDAI: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J].Arthritis Rheum,1992,35(6):630-640.
[3]陳盛,陳順樂,顧越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18年隨訪[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0,4(1):27-30.
[4]Balow JE,Boumpas DT,Austin HA.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3rd ed.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9:657-685.
[5]葉任高,沈清瑞.腎臟病診斷和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71-280.
[6]楊慶永,王宗發(fā),廖元興,等.C3降低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腎臟及血液活動性升高相關(guān)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2,18(2):12-21.
[7]Balow JE.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lupus nephritis[J].Lupus,2005,14(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