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婁小民,呂月桂,陸予瑩,鄒 杰
(1.鄭州大學 公共衛(wèi)生學院,鄭州 450052;2.周口衛(wèi)生學校,河南 周口 466001)
心臟評估是《健康評估》課程的重點、難點,其內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學科知識,并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病人護理及各種重癥監(jiān)護護理等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理論抽象,技能要求高,方法不易掌握,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先理論后實踐,理論和實踐分離,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改善學生對心臟評估內容的學習,在心臟評估教學中筆者嘗試應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期促進心臟評估內容的有效教學。
1.1 研究對象 我校2010級普通護理專業(yè)有6個班,共計512人,通過抓鬮整群抽取其中4個班共64人,用隨機數(shù)字表為每生隨機生成0~64之間的一個數(shù)字,以隨機抽取的末位偶數(shù)為實驗組,末位奇數(shù)為對照組,各32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張展主編的人民軍醫(yī)出版社第1版《健康評估》教材,依據教學大綱,心臟評估教學理論4學時,實踐4學時,共計8學時。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教學。首先由理論課教師進行理論授課,之后實踐老師在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
1.2.2 實驗組 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其中教學實施6學時,綜合實踐2學時。授課過程為:①學生準備:學生每4人一組,共8組,每組選組長1名。②教師準備:根據課程標準和護理實踐需要制定教學目標,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將心臟評估的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四個部分設為四個項目任務,靈活選用病例應用于每個項目任務中以設置護理工作情境,使各項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任務明確、細化,并明確各項目任務中教師的理論講授、技能演示和學生的實踐練習和強化訓練的時間安排。③教學實施:心臟視診和觸診時,播放教學視頻,在感官刺激的基礎上,結合任務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心臟視診和觸診評估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叩診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心臟示意圖及前正中線和左鎖骨中線并以箭頭標記心臟叩診的順序和正常心界的范圍,講授并演示心臟叩診評估的方法、順序及測量;掛圖配合精講指導學生學習心臟瓣膜聽診區(qū)的部位和聽診順序,應用高仿真模擬人進行心臟聽診的心律、心音、額外心音、雜音、心包摩擦音的學習和強化練習。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機抽查,鼓勵小組成員點評,教師評價并指導學生強化評估技能練習。④心臟評估綜合實踐:每組同學分別給予簡單的病例,要求根據病例描述,模擬臨床工作情境,分角色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完整的心臟評估實踐,完成評估任務,教師和小組成員對學習效果予以評價。
2.1 綜合評測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分別進行心臟評估的綜合測評,測評項目見表1。
表1 一體化教學學生成績綜合測評表
2.2 考核結果 將2組學生的考核數(shù)據進行整理,應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包括簡單的統(tǒng)計描述和變量分析,比較2組之間的差異??己私Y果見表2。實驗組的考核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考核結果(±s)
表2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考核結果(±s)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01。
實驗組 73.21)±13.3對照組64.2 ±14.9
2.3 問卷調查 課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2份,回收32份,問卷回收率100%,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組學生對學習效果自我評價[n(%)]
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中等職業(yè)教育學制短,科目多,教學進度快,任務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1]。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是將理論與實習教學內容一體化設置;講授與操作一體化實施;教室、實驗室和實習場所一體化配置;專業(yè)知識、操作技能與職業(yè)技能考核一體化訓練[2]。一體化教學是集講授、演示、實踐及實訓于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模擬的護理工作場景和創(chuàng)設的直觀、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的課堂氣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理論學習和評估技能練習同步進行、相互促進,學生即學即用,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同時,一體化教學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移到“學”,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主空間,能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并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一體化教學較好地解決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脫節(jié)問題,減少了理論、實踐之間的知識重復,突破了實踐是理論的延伸和應用,是理論線性演繹的結果,突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3]。心臟評估的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理論服務于實踐,在實踐中內化理論,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教師先講后做或先做后講并配合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引領學生邊學邊做或邊做邊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能夠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及動手能力,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或個別指導,達到現(xiàn)場即時解決。
對培養(yǎng)護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影響:綜合職業(yè)能力是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完成整體化工作任務的能力[4]。對于心臟評估,護生具備專業(yè)的理論和實踐技就算完成學習任務了,但具體工作時護生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人,所以在操作中要時刻體現(xiàn)人文關懷。如面對服務對象時的解釋與溝通,如何安置合適的體位、充分而不過分的暴露評估部位,在病人情緒緊張時如何給予撫慰,在觸診和叩診時保持手的溫暖、操作手法輕柔等,護理基本禮儀如操作過程中的坐姿、站姿、彎腰重心下移等。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則將理論與實踐通過特定的載體有機融合在一起,發(fā)生理論與實踐的“化學反應”,通過手腦并用的“做中學”和行動導向的理論實踐一體化學習,學生不但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通過經歷工作過程獲得職業(yè)意識和方法,通過合作學習學會交流與溝通,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4]。所謂特定的載體,指的就是輔助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時創(chuàng)設的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和項目。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心臟評估教學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早的體驗理論知識和護理實踐之間的關系,將會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分離、教學和工作脫節(jié),有助于增加護生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信心和能力,并促進知識和技能向能力轉化及識記、理解知識向應用知識轉化。鼓勵學生較早的進行心臟系統(tǒng)評估的實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質疑、反思,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增強護理專業(yè)核心能力和形成人文關懷、團隊協(xié)作意識,促進護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1]孫 倩.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外科學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廣西醫(yī)學,2007,29(8):1 312-1 314.
[2]劉艷麗.職業(yè)教育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模式的改革分析[J].科技資訊[J].2010,(34):161.
[3]黃翠微.解剖學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大眾科技,2010,總127(3):157-158.
[4]李雄杰.高職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規(guī)劃與設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