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同一認定理論的廣義與狹義探析

      2013-09-06 13:32:00賈治輝孔令勇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基礎理論物證司法鑒定

      賈治輝,孔令勇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重慶 401120)

      同一認定理論的廣義與狹義探析

      賈治輝,孔令勇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重慶 401120)

      同一認定理論自傳入我國至今,在理論的探討與實踐的操作中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但學界對于同一認定理論的理論歸屬爭議不斷。將同一認定分為廣義與狹義是二分法在同一認定理論區(qū)分機制中的體現(xiàn),能夠合理避開導致觀點爭端的矛盾機制?!按笸徽J定”理論與“小同一認定”理論的矛盾本質上是將同一認定視為一般認識活動還是科學特定認識活動的矛盾。廣義同一認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狹義同一認定,只是它不僅承受了同一認定作為一般認識活動的合理性,也承受了狹義同一認定活動對于科學性、系統(tǒng)性的要求。狹義同一認定則在廣義同一認定理論研究之下不斷汲取營養(yǎng),在良好繼承同一認定的科學、特定認識方法的同時,也能夠為廣義同一認定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

      同一認定;偵查理論;司法鑒定

      同一認定理論自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從蘇聯(lián)移植到我國以來,其理論概念、理論基礎、理論特征以及具體運用規(guī)則等在法學、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有長足的發(fā)展并得到普遍認同。在選擇與消化他國關于此領域研究成果的同時,我國結合本國國情發(fā)展了一些具有本國特色的同一認定理論。但是在發(fā)展的同時,我們的學者似乎特別喜歡爭論一些理論層面上的問題,其中“同一認定的理論地位歸屬問題”是爭議焦點所在。

      從歷史上“大同一認定”與“小同一認定”的區(qū)分,同一認定與種屬認定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到后來對同一認定分類的批判,以及不斷提出自己對于同一認定的理論歸屬新觀點,人們似乎淡忘了同一認定理論創(chuàng)制的真正目的:實證的認識(求證)方法作用,即人們通過已知探索未知、探索以往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和事實。不論它被放在司法鑒定領域抑或是偵查、訴訟領域,甚至是日常生活之中,筆者認為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需要刻意區(qū)分或者定位。從這一層面上進行思考,同一認定理論并不需要一個定式的理論歸屬,而是需要一個具有彈性的區(qū)分機制,本文將這種機制稱為同一認定理論的廣義與狹義區(qū)分。欲闡述這種區(qū)分機制對于同一認定理論發(fā)展的必要性,還需先了解同一認定理論的基本背景與關于其理論歸屬的討論。

      一、同一認定理論的一般問題考察

      在這里討論同一認定理論的一般問題,除了意在梳理這一理論的發(fā)展歷史以外,更多的是為下文將要論述的將同一認定理論區(qū)分為廣義與狹義這一機制的合理性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持。

      (一)歷史沿革考察

      “同一”一詞來源于拉丁文ibem,意即視為同一,視為相同[1]。這可以認作是同一這一詞的詞源。從這個詞的概念性描述中可以看出,同一的內涵并不特指如司法活動等特定的領域,而是一種抽象的哲學認識論的標準?!耙暈橥?,視為相同”體現(xiàn)了一種最原始的認識方法,一種樸素的認識觀念。而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同一理論已經(jīng)上升到辯證認識未知事物及其以往運動規(guī)律和事實的理論高度。

      1.縱向考察。縱向考察即從歷史進程的角度考察同一認定理論。同一認定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大致與社會的物質文明進程尤其是司法裁判不斷進步一致。在人類社會早期的“神明裁判”方法中,就已經(jīng)包含了同一認定的元素[2]。這種裁判方式,除了反映了當時社會物質條件水平低下以外,還反映了人們認識能力的落后。當人們用盡氣力卻無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罪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們只能求助于神明。在證據(jù)制度中,與之相適應的便是神示證據(jù)制度。所謂神示證據(jù)制度,是指法官根據(jù)神的啟示、借助神的力量來判斷是非曲直,確定訴訟爭議[3]。比如水審、火審等比較殘酷的審判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同一認定的認識觀念,即一種樸素的同一認定觀念。

      后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司法制度也有所進化,糾問式訴訟制度和與之對應的法定證據(jù)制度興起了。此時,司法裁判者已經(jīng)認識到借助神明來判斷案情真?zhèn)我呀?jīng)沒有其合理性,裁判決定的主體逐漸從神過渡到人。此時的同一認定理論在司法中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1)在偵查領域,辨認、足跡、工具痕跡等同一認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同一認定理論的發(fā)展。(2)在勘驗、鑒定領域,法醫(yī)學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對致死、致傷工具的同一推斷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概念及運用,其中以我國宋代的宋慈所著《洗冤集錄》最為著名。種種現(xiàn)象表明,同一認定在這段時期已從原始樸素的認識觀念進步到了以人為主體,以一定的科技水平為依托的較為先進的認識觀念和認識方法。

      到了近代,隨著科技革命的興起和民主法治的啟蒙與發(fā)展,同一認定理論已經(jīng)有了質的飛躍①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9世紀初法國人維多克建立的一套輔以文字檔案材料的相貌識別方法、1879年法國人貝蒂隆發(fā)明的人體測量法以及后期出現(xiàn)的取代人體測量法的指紋識別法和如今DNA技術在司法鑒定領域的廣泛應用。。

      同一認定理論的縱向歷史發(fā)展歷程表明:同一認定理論發(fā)源于原始的認識活動,并沒有在一開始就貼上專屬于某一特定領域的標簽,而是在隨后的發(fā)展進程中逐漸向司法領域靠近,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下文即將論述的同一認定理論的廣義區(qū)分提供合理性論據(jù):同一認定的認識觀念經(jīng)歷了一個從樸素到科學的發(fā)展過程,這是與社會生產力,尤其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相一致的。

      2.橫向考察。橫向考察同一認定理論問題,主要是比較不同國家關于此理論的不同內容,以蘇聯(lián)與美國為主。根據(jù)學界通說,系統(tǒng)的同一認定理論②此系統(tǒng)理論并不包括本文所要討論的同一認定理論的所有內涵。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末的蘇聯(lián)。多數(shù)學者認為波塔波夫是首次系統(tǒng)闡述同一認定理論的人[4]。他在《犯罪對策學概念》一書中展示了同一認定是在刑事訴訟各個階段都可以采用的一種方法。但由于政治原因,這種觀點很快便被以捷爾齊也夫為代表的專家抨擊,此后一段時間,蘇聯(lián)犯罪偵查學界的大多數(shù)學者都把同一認定看做犯罪偵查學鑒定的一般方法。直至1980年,莫斯科大學出版的《犯罪偵查學》才把同一認定理論定位為犯罪偵查學的“理論基礎”。

      與蘇聯(lián)注重同一認定理論歸屬研究不同,美國更注重研究同一認定理論在科學技術中的運用。美國“物證技術學”的先驅者保羅·柯克1953年在《犯罪偵查》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論述同一認定問題。首先,他闡明了同一認定的概念。他認為,一個客體只能與其自身同一。其次,他強調了區(qū)分同一認定與種類認定③種類認定是與同一認定相近的專業(yè)術語,多數(shù)學者認為這兩個概念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但不可互相替代,本文不贅述此概念。的重要性??驴嗽谝黄}為《物證技術學——從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同一認定理論中發(fā)展而來的一門獨立新型學科》的文章中指出,“物證技術學”必須像其他學科一樣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把各部分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個邏輯嚴密的整體,否則便不能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驴舜搜园凳就徽J定可以而且應該成為物證技術學的基礎理論。

      同一認定在不同國家的理論研究側重不同表明,其理論歸屬的爭議是普遍存在的,同一認定理論的研究不應局限在理論層面,更應與科學技術相結合,開展以實務為主的研究,不僅要研究對客體特征的定性識別,還要研究對客體特征的定量識別④此處的定量識別包含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學相關知識,在下文中會有相關論述。。

      (二)同一認定概念考察

      理論界關于同一認定的概念有諸多不同的說法,雖然這些說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仔細研究后會發(fā)現(xiàn)每個說法均有細微的不同。

      美國物證技術學家凱思·英曼和諾拉·路丁認為:“同一認定即得出兩個物體來源于唯一一個共同來源的結論(的活動)。它似乎應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依賴于化學和物理學原理而指向特定結果的過程?!保?]

      中國人民大學徐立根教授認為:“在物證技術領域中同一認定就是通過對先后出現(xiàn)的客體留下的特征反映體進行檢驗,解決先后出現(xiàn)的客體是否同一問題的一種方法?!保?]

      有專家認為:“同一認定是偵查學和物證技術學中的專門術語,指依據(jù)客體特征判斷兩次或多次出現(xiàn)的客體是否同一個客體的認識活動。”[7]

      還有的專家認為:在物證鑒定領域“同一認定是指,對運動中的客體的反映形象及物的部分,是否源自客體自身所作出的科學判斷,即對客體自身是否同一作出的判斷”[8]。

      從國內外偵查與物證技術學者對同一認定所下的不同定義可以看出,同一認定的概念尚未在學界取得統(tǒng)一認識。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理論界關于同一認定的概念與外國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側重于探索客體自身的同一性,而后者側重于弄清不同客體之間來源是否相同。

      2.同一認定理論的歸屬問題表現(xiàn)為如下形式:一種是物證技術檢驗方法,旨在得出兩個物體來源于唯一一個共同客體的結論;一種是認識活動,即對客體反映形象與部分是否源自客體自身與同自身是否同一所作出的判斷。

      總之,有的認為同一認定是司法鑒定領域的基礎理論,有的認為是整個偵查領域的基礎理論,有的認為是司法認知領域的基礎理論等。但是筆者認為:同一認定是對運動中的客體的反映形象及物的部分,是否源自客體自身所作出的科學判斷,即對客體自身是否同一作出的判斷。這個概念既整合了中外同一認定理論的差異性,也未將同一認定的理論歸屬限制到某個特定領域之中,比較符合同一認定的認識活動本質。

      二、同一認定理論的理論歸屬爭議考察

      同一認定理論是作為司法物證鑒定的基礎理論而產生的,并且它的確為司法物證鑒定奠定了理論基礎,創(chuàng)設了科學依據(jù),提供了操作指引。同一認定作為司法鑒定的基礎理論,得到了廣泛一致的認同。蘇聯(lián)偵查界學者柯爾金教授曾指出,整個犯罪對策鑒定以及各種犯罪對策鑒定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要解決是否同一的問題[9]。這種將同一認定作為司法物證鑒定基礎理論的觀點被稱為“小同一認定觀點”。但是,這個理論存在很多爭議,從上文中關于同一認定理論歷史進程的敘述便可見一斑,即對同一認定理論歸屬的分歧肇始于同一認定是整個偵查學的基礎理論觀點的提出,這一觀點便是“大同一認定”觀點。

      (一)小同一認定理論

      關于“小同一認定”理論,國內對此的討論有很多。周應德和肖允中教授在《偵查》1985年第1期上發(fā)表的《同一認定是犯罪偵查學鑒定的基礎理論》一文明確提出了后來被人們稱作“小同一認定”的觀點[10]。鄒明理教授認為“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同一認定理論是司法鑒定的基礎,也是司法鑒定科學的基礎理論”[11]。但同時他也認為同一認定理論是犯罪偵查學的基礎理論之一,這是一種將同一認定理論視為司法鑒定的基礎理論和偵查學的基礎理論的觀點,將同一認定的理論歸屬限定為司法鑒定領域及其犯罪偵查領域。

      持小同一認定觀點的主要原因是,學者們將同一認定理論視作一種成體系的科學理論,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與同一認定作為一種一般認識活動相異的。同一認定有客體“特殊性”與“穩(wěn)定性”兩大科學基礎,前者是司法鑒定工作中進行同一認定的前提,后者則是同一認定過程順利進行的客觀條件,兩者缺一不可。此外,司法鑒定中的同一認定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主要分為“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評斷”三個階段。由于在司法鑒定領域對認識過程有嚴格的條件與程序限制,將同一認定僅視為司法鑒定基礎理論的這一觀點被如今學界普遍接受。

      (二)大同一認定理論

      關于“大同一認定”理論,何家弘教授認為,“同一認定活動不僅存在于物證技術鑒定之中,而且存在于其他偵查措施與方法之中,存在于整個偵查破案的過程之中,因此,同一認定理論不僅是物證技術鑒定的基礎理論,而且是整個犯罪偵查學的基礎理論”[12]。

      這與“小同一認定”形成了鮮明對比,擴大了同一認定理論歸屬的范圍,重新將同一認定方法視為一種可以推廣的認識方法而不僅是一種技術檢驗方法。之后,何家弘教授又提出可以將同一認定理論繼續(xù)擴大到司法證明領域,成為司法證明的基礎理論,認為同一認定既可以用于人身、物品,也可以用于事件①詳見何家弘:《司法證明同一論》,《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1期,82-941頁。。賈治輝教授也認為,在司法認定(證明)理論上,如果承認“人和物的同一認定”,而不承認“事的同一認定”,這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正確的觀點是承認前者,就必須承認后者。[13]這樣,由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廣泛性與導向性,同一認定理論歸屬于更廣闊的領域這一觀點也被很多學者接受,運用于更多的認識活動之中,“大同一認定”理論存在有其合理性,至少在方法論應用的層面上。

      (三)各個理論爭議形成原因

      “小同一認定”理論始終堅持同一認定理論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專屬性。這一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同一認定只能為一種特殊認識活動,一切對認識范圍的擴大化均是不科學的,也會影響其應有的程序系統(tǒng)?!按笸徽J定”理論則認為,同一認定的本質便是一種認識活動,當然是一般意義上的,而且能夠成為一種方法論作用于偵查領域中②何家弘教授認為,犯罪偵查學的方法論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唯物辯證法是第一層次的方法論,它解決人們進行犯罪偵查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根本認識方法等問題。處于第二層次的是以“三論”為代表的一般方法論,它們撇開了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只考察對象的表現(xiàn)形式,如思維形式、聯(lián)系的形式、數(shù)量的形式等。處于第三層次的是犯罪偵查學的專門方法論,它是以同一認定理論為核心內容的,它解決人們進行犯罪偵查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和專門方法等問題。詳見何家弘:《從相似到同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289頁。。如果將其僅限定為司法鑒定領域的專屬理論,不利于其運用于更廣闊的范圍。畢竟同一認定不是“同一鑒定”。

      其實,無論是“大同一認定”理論還是“小同一認定”理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為實踐過程已經(jīng)有力地證明了它們有效的作用。但是,若僅在司法鑒定領域討論同一認定問題,如何保證這一理論更多地從其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汲取營養(yǎng)?科學與理論本身就應當在不斷交流與借鑒中發(fā)展,反之,則會走向衰落。達馬斯卡指出:“在為法院提供事實認定結論方面,常識和傳統(tǒng)的證明方法就遭遇了科學數(shù)據(jù)的競爭。這些數(shù)據(jù)往往概念復雜,數(shù)量十分豐富,而且有時甚至是違反直覺的。進而法院頻頻遭遇復雜的科學技術證據(jù),只有那些擁有高度專業(yè)化知識或杰出技藝的人才能毫無困難地領會?!保?4]從這個層面上理解,同一認定理論所代表的科學屬性與系統(tǒng)屬性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滲透到司法各個領域,至少在審判階段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的司法認知過程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是這并沒有明確要求將同一認定理論上升為一種特定的領域的特定基礎理論。

      三、同一認定理論的廣義與狹義區(qū)分

      筆者認為,無論是上述的“大同一認定”還是“小同一認定”,它們都試圖將同一認定理論局限于某一領域框架之中,目的是相互排斥,只是這個領域框架有大小之分罷了,無論哪一種觀點都無法科學合理地解釋其本身存在的必要性,也無法駁斥其他觀點存在的不合理性③如有些研究人員試圖證明何家弘教授將同一認定理論視為司法證明基礎理論的不合理性,但只是從概念角度論證這一觀點,沒有從同一認定理論廣義區(qū)分的角度全面考量,沒有追溯到同一認定的本源與本質。詳見郝宏奎,楊立云:《同一認定理論地位新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1-8頁。。例如,如果將同一認定理論視為司法鑒定領域的專屬理論,那么如何解釋在偵查活動中以辨認為形式的同一認定過程呢?如果將同一認定理論視為整個偵查領域乃至司法證明領域的基礎理論,那么會不會弱化司法鑒定的地位呢,至少在理論基礎層面上?如果推而廣之,將同一認定理論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普遍適用的認識方法,那么會不會影響其科學性和專屬性呢?這種種疑問勢必導致各理論派別的“針鋒相對”。

      總之,如果一味爭論同一認定理論的理論歸屬問題,我們就無法從其本源與概念本質角度繼續(xù)同一認定的研究,甚至偏離其本質:一種認識方法。從以周應德與肖云中教授為代表的“小同一認定”理論同以何家弘教授為代表的“大同一認定”理論之間的爭論,再到何家弘教授的司法證明同一理論被質疑,同一認定不能一味糾結在理論研究中,而要有一種區(qū)分機制,指引其在實務方向的研究。

      此時,筆者認為可以用一種將同一認定理論區(qū)分為廣義與狹義的機制,緩解甚至解決上述的矛盾。這是一種不分化同一認定理論在各領域的理論歸屬,但彈性地區(qū)分它們的認識范圍、認識活動的解決方案。

      (一)區(qū)分的具體內容

      1.在《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廣義”是指范圍較為寬泛的定義。廣義同一認定就是承認同一認定理論適用于整個日常生活領域,包括一切認識活動,當然包括司法證明領域中的“人事同一認定”、偵查領域中的偵查程序階段所運用的各種同一認定方法以及司法鑒定活動過程中特有的同一認定方法步驟的一種理論區(qū)分機制。

      此廣義同一認定不同于“大同一認定”理論,具體區(qū)別如下:

      (1)后者是將同一認定視為一種理論歸屬,而前者是一種認識范圍。將同一認定分為廣義的理論有其內在的合理性。

      即使只從司法角度考量同一認定問題,我們也能看到廣義的同一認定的重要性,當審判過程已經(jīng)急迫需要這種理論,而現(xiàn)實方面還缺乏這種理論研究之時,關于同一認定理論歸屬的爭論是否要先放一放呢?

      (2)后者帶有很強的理論范圍感,而前者是一種彈性的理論機制,更為靈活。比如,我們可以認為同一認定理論歸屬于偵查領域或者專屬于司法鑒定領域。這樣便人為地將同一認定歸入了一個范圍,只是這個范圍有大有小罷了。但從廣義的同一認定理論視角看問題,便不會有這種理論束縛的感覺。作為專業(yè)術語,同一認定或種屬認定這兩個詞令人頗感陌生或生僻,但若作為一種活動,特別是作為一種認識活動,同一認定和種屬認定卻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或學習中[15]。

      2.在《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狹義”是指限定較多的定義或詞義(跟“廣義”相區(qū)別)。狹義同一認定就是承認同一認定在司法鑒定領域中的基礎理論地位,與廣義同一認定理論相區(qū)別的一種理論區(qū)分機制。但這也不同于“小同一認定”的概念范圍,具體區(qū)別如下:

      (1)狹義同一認定與廣義同一認定相對應,是同一認定理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只是在區(qū)分過程中具有彈性,是一種特指適用于司法鑒定認識活動的同一認定。這里提到狹義同一認定的目的在于一種區(qū)分機制,與“小同一認定”的提法有很大不同。因為后者并不強調區(qū)分而是內涵的完全涵蓋,這在理論上勢必會有絕對化的傾向,不利于外延的擴展與內涵的進一步研究。

      (2)狹義同一認定指在一定認識范圍內運用同一認定理論,這是在承認廣義同一認定合理性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觀點。用狹義同一認定理論特指在司法鑒定中的基礎理論,這與在“小同一認定”理論中同一認定僅被認為是司法鑒定的基礎理論是有天壤之別的。

      (二)區(qū)分的必要性

      1.緩解理論爭端。上文指出,“大同一認定”理論和“小同一認定”理論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兩者共同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性爭端的持續(xù),已經(jīng)影響到了同一認定理論的發(fā)展。同一認定的廣義與狹義區(qū)分機制可以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緩解之前關同一認定理論歸屬的爭端。具體原理可以通過以下的圖例表達出來:

      如上右圖所示,將同一認定分為廣義與狹義是二分法在同一認定理論區(qū)分機制中的體現(xiàn),能夠合理避開導致觀點爭端的矛盾機制?!按笸徽J定”理論與“小同一認定”理論的矛盾本質上是將同一認定視為一般認識活動還是科學特定認識活動的矛盾。廣義同一認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狹義同一認定,只是它不僅承受了同一認定作為一般認識活動的合理性,也承受了狹義同一認定活動對于科學性、系統(tǒng)性的要求。狹義同一認定則在廣義同一認定理論研究之下不斷汲取營養(yǎng),在良好繼承同一認定的科學、特定認識方法的同時,也能夠為廣義同一認定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如下文即將提到的同一認定理論的概率考察。

      2.促進同一認定理論在實務指導意義上的研究與發(fā)展。何家弘教授指出,當前在同一認定理論中應重點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從總體上加強對同一認定理論的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的研究;第二,加強概率論等數(shù)學原理在同一認定中的應用性研究;第三,加強對偵查措施與偵破方法中的同一認定原理的研究;第四,加強對血液、毛發(fā)、油漆等整體分離物同一認定的科學基礎的研究;第五,加強對同一認定方法的自動化和標準化的研究[16]。其中很大部分是關于同一認定的實務研究,也唯有進行實務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之中,同一認定理論才有存在的價值。

      同一認定的廣義與狹義區(qū)分機制可以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研究前提:狹義同一認定理論中關于司法鑒定同一認定的理論正是同一認定實務研究最佳的理論方向。同一認定的實務研究能夠在狹義同一認定理論中找到研究的目的、方向與價值。

      四、同一認定理論的概率考察

      如上文所述,同一認定理論應在理清理論歸屬的同時,注重實務方向的研究,目前學界研究較多的是同一認定理論在司法鑒定領域的具體適用。司法鑒定領域中的不同鑒定客體有著不同的特點,并且隨著可供鑒定的客體數(shù)量不斷擴展,狹義同一認定理論一定會有更廣闊的研究空間。但在目前的狹義同一認定理論的研究過程中,似乎還缺少著廣義同一認定理論所涵蓋的各種知識體系的營養(yǎng),即缺少著同一認定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的交叉,而且同一認定理論缺少必要的基礎數(shù)據(jù)信息。筆者認為,對同一認定進行概率研究便是一個可供解決此問題的實例。

      (一)同一認定理論概率化研究的合理性

      概率可以被稱為“幾率”、“或然率”,是一種研究自然中或者社會上那些不確定現(xiàn)象或事件的工具或手段。概率是與不確定現(xiàn)象或事件相聯(lián)系的,這恰好與我們進行的同一認定所得到的結果有一致的聯(lián)系。比如司法鑒定意見對于結果的表述有肯定同一結論、否定同一結論、傾向性結論、無法做出是否同一的結論。在鑒定之前,這些結論都是不確定的,也可以稱為概率中的不確定事項或事件。1985年英國遺傳學家杰弗瑞斯(Jeffreys)首次將DNA指紋技術應用到親權鑒定中——對一個要求到英國定居的加納男孩之生母進行認定[16]。此案從實務角度證實概率已經(jīng)可以運用到同一認定活動之中了。

      其實,同一認定本質上是一種對已發(fā)生的事實進行推理性重現(xiàn)的認識活動。既然是推理就會有不確定因素的出現(xiàn),就會有概率的發(fā)生問題。這就說明同一認定活動的結果是隨機的,也就印證了用概率量化同一認定結果的合理性——將同一認定活動進行概率的量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結果的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

      (二)同一認定理論概率化研究的方法

      關于同一認定的概率量化方法,通常有頻率估計法與可能性比率法兩種①此節(jié)內容詳見李學軍:《物證論——從物證技術學層面及訴訟法學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97-101頁。。

      所謂頻率估計法(Frequency Estimates),就是根據(jù)某客體或其某些特征在其全部可能來源中重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來估計或判斷我們單獨、偶然遇到該特征的難易程度。這運用了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中的相關知識,屬于一種演繹推理的過程。例如調查顯示,在我國漢族人口中,弓型紋占2.5%、箕型紋占47.5%、斗型紋占50%,這就說明了在案件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弓型紋指印的可能性比發(fā)現(xiàn)箕型紋或者斗型紋的可能性小很多。

      所謂可能性比率法(Likelihood Ratios),就是某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與該事實不存在的可能性之比。這種方法更適合于評判二選一的假設哪個的可能性更大。英曼和路丁在其合著的《物證技術的原理和實務:法庭科學業(yè)》中詳細闡述了可能性比率法的公式:

      這一公式中,P=可能性;E=待定來源的物證; H=假設;I=信息;符號“|”為假定。

      但是,對于這種將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內容運用到同一認定領域的理論,在現(xiàn)階段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能否運用到狹義同一認定的所有領域。這一理論目前使用較多的還是在物證鑒定領域,尤其是生物體的同一認定中,這主要歸因于生物體的相對穩(wěn)定性,適合建立相關的數(shù)據(jù)庫,這才使得概率預測成為可能。而對于非生物物證的同一認定,如何運用這種知識呢?由于非生物物證的穩(wěn)定性無法保證,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換,非生物物證會產生辯證的同一,即存在變異的可能性但是不足以由量變轉變?yōu)橘|變。這就為以客體穩(wěn)定性為前提的同一認定概率的使用帶來麻煩。筆者認為,雖然非生物類物證不能普遍使用同一認定的概率理論,但是可以嘗試使用,因為實踐中還是存在運用成功的特例,只需要強調在非生物物證領域運用此理論的不合理性即可。其次,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能否以狹義同一認定領域為運用中心,擴展到廣義同一認定領域。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狹義同一認定研究對廣義同一認定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從純理論角度,這種擴展是有可行性的,只是需要更多的相關研究。

      [1]郭曉彬.刑事偵查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22.

      [2][4][10][16]何家弘.從相似到同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97,99,109,289.

      [3]陳光中,徐靜村.刑事訴訟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16.

      [5][9]Keith Inman and Norah Rudin,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Criminalistic:the Profession of Forensic Science,Baca Raton,CRC Press,2001.115,123.

      [6]徐立根.物證技術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2.

      [7]何家弘,劉品新.證據(jù)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81.

      [8]涂舜.初探重新鑒定之科學原理——以認識論為視角[J].偵查,2012,(3).

      [11]鄒明理.司法鑒定概論[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127.

      [12]何家弘.同一認定——犯罪偵查方法的奧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288.

      [13]賈治輝.司法鑒定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9.38.

      [14]達馬斯卡.漂移的證據(j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01.

      [15]李學軍.物證論——從物證技術學層面及訴訟法學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1.

      責任編輯:賈永生

      A Probe into the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of the Theory of Identical Authertication

      Jia Zhihui&Kong Linghui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the theory of Identical Authertication has developed in certain degree in both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while there has been continuous argument about its belonging in the academic world.The method of dichotomy,which classifies this theory into that of broad sense and that of narrow sense,can evade reasonably the conflict mechanism leading to disputes.The conflict between the“broad theory of Identical authertication”and“narrow theory of Identical authertication”is actually the one between the ideas that it is an ordinary noesis and the idea that it is particularly scientific noesis.The broad theory includes the narrow one to some extent while it accepts not only the reasonability of the latter as an ordinary noesis and the latter’s demands for scientificity and systematicness.The narrow theory absorbs continuously from the study of the broad one and provides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it as well.

      theory of Identical authertication;theory of investigation;judicial expertise

      D631

      A

      1009-3192(2013)06-0038-07

      2013-10-29

      賈治輝,男,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司法鑒定基礎理論、司法鑒定制度研究及痕跡、文書司法鑒定;孔令勇,男,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2012級偵查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偵查學、物證技術學。

      book=40,ebook=45

      猜你喜歡
      基礎理論物證司法鑒定
      李達與黨的基礎理論建設
      “演員中心制”戲劇始于北宋的新物證
      中華戲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14
      試論物證在煙草行政處罰中的適用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2
      原野偵探課 第三節(jié) 關鍵物證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xù))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xù))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xù))
      肌電圖在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續(xù))
      中醫(yī)基礎理論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理、情、技”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县级市| 杭锦旗| 木兰县| 卓尼县| 普兰县| 康平县| 淮安市| 永嘉县| 晋江市| 鄱阳县| 西城区| 隆化县| 宁城县| 宣化县| 八宿县| 青河县| 九龙县| 南京市| 丹凤县| 定州市| 疏勒县| 锦州市| 岫岩| 邢台市| 老河口市| 台安县| 宁国市| 定襄县| 陆良县| 巨鹿县| 济南市| 英德市| 井冈山市| 合江县| 富川| 卢氏县| 玛多县| 磴口县| 柘城县| 普洱|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