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吉爾/編譯
免疫學家布瑞吉特于2013年1月9日逝世,她樂于幫助年輕科學家,她的研究促進了眾多新疫苗的研制
英國免疫學家、現(xiàn)代免疫學領軍人物之一布瑞吉特·阿斯科納斯(Brigitte Askonas)博士——大家都親切地叫她伊塔(Ita)——于2013年1月9日悄然離世,享年89歲。她拓展了早期科學先驅——如法國化學家、細菌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國細菌學家保爾·埃爾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曾獲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研究工作,提高了人們對免疫系統(tǒng)這一由不同類型細胞互相作用并產生中介物來控制其復雜功能的錯綜網(wǎng)絡的理解。
伊塔的主要研究基地是位于倫敦西北部的英國國立醫(yī)學研究所(NIMR)。她于1952年加盟該研究所,并在那兒度過了36年的漫長歲月,最后12年(1976-1988)擔任該所免疫學分所負責人。她從1995年起擔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布瑞吉特·阿斯科納斯在NIMR工作的初期專注于抗體合成,并揭示了抗體分泌細胞除了存在于淋巴組織還存在于骨髓和肺組織。與生物化學分所的艾倫·威廉姆森(Alan Williamson)合作的該項研究使得對抗體形成細胞的特性描述成為可能。她的第二個興趣是研究巨噬細胞和抗原加工,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艾米爾·烏納努埃(Emil Unanue,1934-)對此也貢獻頗大。
在提取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蛋白質抗原后,他們揭示,雖然抗原的大部分已被降解,但小部分抗原仍然能夠刺激活體內的抗體作出反應。這一研究成果為發(fā)現(xiàn)抗原加工(抗原經化學改變而成為可與MHC分子結合的形式)和肽-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抗原呈遞給T細胞(經過加工的抗原與MHC分子形成復合體并呈現(xiàn)于細胞表面以供T細胞識別)提供了舞臺。
她對牛奶蛋白質的研究引出她對抗體來源和抗體合成的重要研究。她是最早克隆記憶B細胞者,并研究過巨噬細胞——擔任清道夫的巨型細胞,能捕捉蛋白質、病毒和細菌。然后,巨噬細胞把捕獲的獵物呈遞給淋巴細胞——能夠通過釋放抗體對感染性病原體作出反應的白細胞。她因這些貢獻于1973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
直到此時她才開始頗具影響的對T淋巴細胞在感染方面作用的研究,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合胞體病毒感染,人們現(xiàn)在普遍認為這是她的主要貢獻。她揭示,溶細胞性T淋巴細胞——能殺死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有能力識別多種病毒亞型。這與抗體不同,抗體只識別單個病毒亞型。這一規(guī)律對于研制抗HIV/艾滋病、瘧疾、結核病和大流行性感冒的新穎疫苗具有重大意義。
到1976年,阿斯科納斯開始擔任免疫學分所負責人之時,她已經開始研究對感染性病原體的免疫反應。阿斯科納斯還研究對流行性感冒的細胞介導免疫反應,并證明流感病毒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受MHC的制約。阿斯科納斯和她的合作者們首先分離出并培養(yǎng)病毒特異性T細胞克隆體,在理解病毒抗原呈遞給T細胞的實質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她對折磨嬰兒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的研究也對認識疾病的發(fā)病機理帶來了重大的突破,她也因此為現(xiàn)代疫苗開發(fā)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認識基礎。
伊塔·阿斯科納斯(Ita Askonas)原名布瑞怡特·愛麗絲·阿斯科納斯 (Brigitte Alice Askonas),1923年4月1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捷克人家庭。她的父親與其兄弟在歐洲多個國家擁有編織廠。她的母親學過美術,而她母親的父母親曾擁有一批收藏,但大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不幸丟失。伊塔喜歡藝術和古典音樂,這常常是她假日旅游的必選項。
德奧合并后不久的1938年3月,伊塔全家人離開了維也納。因有捷克公民身份的保護,一家人“周游”歐洲列國,最后來到美國的紐約,由于缺少居留美國所需的簽證,最終于1940年定居加拿大。
伊塔花了兩年時間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韋爾斯利學院(成立于1870年,長久以來一直是美國最出色的女子學院之一,是第一所設有科學實驗室的女子學院)讀書,后來又就讀于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該大學成立于1821年,用蘇格蘭裔加拿大人麥吉爾 (J.McGill,1744-1813)捐贈的一筆遺產建立。因其在化學、醫(yī)學和生物學方面的成就而享有國際聲譽。1944年她大學畢業(yè),獲得生物化學專業(yè)理學士學位,5年后獲得理科碩士學位。她說她之所以學習生物化學是因為她崇拜科學導師戴維·L·湯姆森(David Landsborough Thomson)作為一名講師的才華和幽默感——在她看來,這些都是維系朋友和同事之間良好關系的重要因素。她堅稱,是她對他書桌上詹姆斯·G·瑟伯 (James Grover Thurber,1894-1961,美國作家、漫畫家)漫畫的爽朗笑聲讓她在新成立的麥吉爾大學艾倫精神病學紀念研究所獲得了一份工作。
在那兒,伊塔與卡爾·斯特恩(Karl Stern)一道研究癡呆癥的生物化學特性,這份工作給了她觀察人性弱點和如何培育才能的機會和視野。后來,湯姆森建議她去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攻讀肌肉酵素博士學位。伊塔于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
許多成功的免疫學家都是作為伊塔的博士生或博士后開始他們的研究生涯的,還有許多人——包括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深受她的研究的影響。在她的整個研究生涯和同樣活躍的退休歲月中,伊塔樂于在年輕科學家身上培養(yǎng)對免疫學的興趣并支持他們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在研究方面,她總是堅持嚴謹?shù)目茖W方法,慎重地判讀數(shù)據(jù)。
布瑞吉特生前最主要的研究基地——英國國立醫(yī)學研究所
離開NIMR后,伊塔時常訪問位于牛津的維瑟饒爾分子醫(yī)學研究所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成立于1907年,為代表英國大學最高學術水平的“G5”精英大學之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等的聲譽,研究水平被公認為位居英國大學三甲之列——白細胞生物學系和呼吸醫(yī)學系的同事們。2007年,她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準院士。同年,她被授予羅伯特·柯赫金質獎章 (Robert Koch,1843-1910,德國醫(yī)生和細菌學家,作為世界病原細菌學奠基人和開拓者,因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霍亂菌等而榮獲19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1907年,羅伯特·柯赫基金會創(chuàng)立,1960年基金會開始頒發(fā)柯赫獎,1970年后頒獎時間改為每年一次,旨在獎勵生物醫(yī)學領域,特別是微生物和免疫學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柯赫獎的部分獲獎者之后也獲得諾貝爾獎)。
伊塔寫過幾位備受世人矚目的科學家的傳記,包括出生于英國的丹麥免疫學家、“現(xiàn)代免疫學之父”尼爾斯·K·杰尼(Niels Kaj Jerne,1911-1994),出生于阿根廷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單克隆抗體的發(fā)現(xiàn)者塞薩爾·米爾斯坦(César Milstein,1927-2002),他們兩人于1984年與德國生物化學家喬治斯·J·F·克勒(Georges Jean Franz Kohler,1946-1995)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以及英國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H·漢姆弗瑞(John Herbert Humphrey,1915-1987)。
伊塔身后有一個妯娌瑪吉·阿斯科納斯(Madge Askonas),兩個甥女、一個外甥,四個曾甥女和兩個曾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