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廣坤, 陳小曼
(井岡山大學外語學院,江西吉安343009)
漢語句法成分之間多為意合,在組合中可能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沒有形式標記的排列順序[1]。這是語義指向分析運用于漢語分析的現(xiàn)實依據(jù)?,F(xiàn)代英語接近漢語詞形無變化的特點,它的正常詞序也接近漢語的詞序[2](P16)。從這個意義上說,運用發(fā)軔于漢語語義研究的語義指向理論分析英語狀語的語義指向是可行的,也是值得嘗試的。
本研究以《葛底斯堡演說》英漢語文本中的狀語為分析對象,對英漢狀語的語義指向進行對比分析,探索英漢狀語語義指向的異同。
英語狀語(adjunct)修飾句子中的動詞或句子的一部分,可能是副詞,也可能是短語[3](P21)。漢語狀語是“動詞、形容詞前邊的表示狀態(tài)、程度、時間、處所等等的修飾成分”[4](P1794)。由此看出,漢語狀語與英語狀語的概念稍有差別,但在句法功能上是相似的。英語狀語可由副詞、介詞短語、非限定性動詞短語、名詞、形容詞和從句等來充當。漢語狀語可由副詞、能愿動詞、形容詞、名詞、介詞短語、量詞短語和其他一些短語來充當[5](P85)。
漢語中的能愿動詞近似于英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漢語中的能愿動詞被視為狀語,而英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不被視為狀語。漢語中,修飾形容詞的副詞被看作是狀語。英語修飾形容詞的副詞有兩種情況。例如:
(1)She is very nice.
(2)He has very beautiful a sister.
(3)He is very good a student.
在例 (1)中,“is very nice” 是系表結(jié)構(gòu) (相當于漢語中的述謂),副詞“very” 修飾表語“nice”,我們當然可以把它看作狀語。而在例(2)和(3)中,副詞與形容詞一起構(gòu)成形容詞詞組,中心詞是形容詞,整個形容詞組在句中做定語。英語界對于這樣的副詞是不是狀語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
英語副詞狀語經(jīng)常放在動詞和賓語之后,狀語從句多數(shù)既能置于主句之前,也能置于主句之后。當然,英語狀語的位置非常復雜,要想深刻理解英語狀語因位置不同而導致的語義變化,必須研究更多的語言實例。
在漢語里,狀語在中心語之前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放到中心語之后。后置語狀語大都組成聯(lián)合短語。這往往是為了突出它,或者是為了調(diào)整語序,使語句顯得簡潔[5](P124)。例如:
戴浩一[6]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里表示時間的副詞和狀語從句只能置于動詞之前,而決不能置于動詞之后。下面的例 (5)是不合漢語語法的:
漢語中,表示原因的狀語從句也置于主句之前,一般不后置。
漢語里的句首狀語可修飾主謂短語或幾個分句[5](P86)。例如:
上面主要探討了狀語的基本概念,下面我們將討論什么是狀語的語義指向。周國光[7]認為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句法成分之間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標的語義聯(lián)系叫做語義指向。狀語的語義指向則是狀語和其他句法成分之間的一定方向性和目標性的語義聯(lián)系。狀語的語義指向可以用單指 多指、前指 后指和指向主語 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等來描述。在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什么是狀語的語義指向。
漢英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中的“only” 和漢語中的“只”的語義指向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例如:
(8)只小李的妹妹喜歡言情小說。(盧英順[8]1995用例)
盧英順 [8]認為“只” 既可指向“小李” (不是“小張”),也可指向“妹妹” (不是“姐姐”)。 而徐以中[9]則認為還可同時指向兩個成分“小李”和“妹妹”的例(8)c。
(8)a.小趙的妹妹不喜歡言情小說,只小李的妹妹喜歡言情小說。
(8)b.小李的弟弟不喜歡言情小說,只小李的妹妹喜歡言情小說。
(8)c.小趙的弟弟不喜歡言情小說,只小李的妹妹喜歡言情小說。
也就說,“只”可以是單指,如 (8)a和(8)b;也可以是雙指,如(8)c。在這幾例中,“只”都是向后指向目標(在(8)a中,是小李;在(8)b中,是妹妹;在 (8)c中,是“小李” 和“妹妹”)。在(8)b中,是指向主語;在 (8)a中,是指向定語;在(8)c中,是指向主定語和主語。
英語中的“only” 也類似,例如:
(9)I only saw my friend yesterday.(盧英順1995用例)
盧英順[8]指出,例 (9)中“only” 可以分別指向“saw”、“my”、“friend” 和“yesterday” 。下面,(9)a和 (9)b是徐以中[9]用例,另兩例為本文作者補充舉例:
(9)a.I didn't see your relative yesterday,I only saw my friend yesterday.
(9)b.I didn't see your relative today,I only saw my friend yesterday.
(9)c.I didn't talk with my friend yesterday,I only saw my friend yesterday.
(9)d.I didn't see your friendyesterday,I only saw my friend yesterday.
在 (9)a中,“only” 指向“friend”;在 (9)b中,“only” 指向“yesterday”;在 (9)c中 ,“only” 指向“saw”;在(9)d中,“only” 指向“my”。這四例中,“only” 都是向后指向目標,都是單指。
例(8)和例(9)粗略地展現(xiàn)了什么是語義指向及其內(nèi)涵。在下面的第二部分,我們將遵循語義指向分析的原則,運用語義指向分析的方法,對比分析《葛底斯堡演說》(下簡稱《演說》)英語原文和漢語譯文(均選自張培基等編著的《英漢翻譯教程》[10])中狀語的語義指向。
原文中有三處嵌套狀語,分別是:①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four score and seven+years)”做狀語,修飾副詞“ago”。二者整體再做狀語);②far above ou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far”做狀語,修飾介詞短語);③thus far(副詞“thus” +副詞“far”,前者修飾后者;二者一起構(gòu)成一個副詞性質(zhì)的詞組,意思是“已經(jīng)、迄今為止”)。在統(tǒng)計分析時,我們把它們都統(tǒng)計了二次。原文中有9個情態(tài)動詞,在統(tǒng)計時,我們沒有把它們當成狀語;漢語中有16個能愿動詞,被統(tǒng)計在了狀語之內(nèi)。
1.英語原文中的狀語
(1)介詞短語狀語 (共13個):
upon this continent;in liberty;to the proposition;in a great civil war;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as a final restingplace;in a larger sense;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from these honored dead;to that cause;for which;in vain;from the earth.
(2)副詞詞組狀語 (共32個):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forth;now;so;so;long;here;altogether;but;not;not;not;here;far;little;long;here;never;here;rather;here;here;thus;thusfar;so;nobly;rather;here;here;highly;not;not
(3)非限定動詞短語狀語(共2個):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4)名詞詞組狀語(共1個):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2.漢語譯文中的狀語
(1)介詞短語狀語 (共12個):
在這個大陸上;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一個偉大戰(zhàn)場上;為使這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在這里;在上帝福佑下
(2)副詞狀語 (共43個):
前;生來;現(xiàn)在;正;是否;長久;完全;非常;但是;更;不;不;不;曾;已經(jīng);遠;不;
今天;不;大;也;不;長久;卻;永遠;不;毋寧;倒;還;已經(jīng);崇高;但;尚;未;倒;
仍然;已經(jīng);完全;徹底;不;白白;永世;長
(3)指示代詞狀語:
這樣;如此;
(4)動詞短語狀語(共2個):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毋寧說,
(5)能愿動詞狀語(共16個):
能夠;能夠;要;能夠;能夠;能夠;能;會;會;會;應該;應該;要;要;要;要
(6)數(shù)量短語狀語(共1個):
八十七年
1.英語狀語語義指向舉例分析
在(10)例句中,“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是副詞詞組做狀語,語義指向句子的謂語動詞“brought forth”,是單指。
(11)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在例 (13)中,“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place”是動詞不定式短語做目的狀語,語義指向主語“we”,即是“我們”要奉獻一部分土地給戰(zhàn)死者作最后的安息之地,是單指。
(14)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在例 (14)中,“here” 是副詞,語義既指向主語“we”,也指向謂語“say”,是雙指。
在例(15)中,三個“not” 都是副詞,在語義上都指向情態(tài)動詞 (三處都是“can”)和緊緊接在它們后面的動詞(分別是“dedicate” 、“consecrate” 和“hallow”), 是雙指。
2.漢語狀語語義指向舉例分析
(16)我們今天在這里所說的話……
“今天”是時間名詞狀語,其語義指向“說”,是單指。
(17)我們要在這里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
“白白”是副詞,語義指向“犧牲”,即狀語的語義指向動詞,是單指。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是動詞短語做狀語,語義指向“我們”,是單指。
“在這個大陸上”是介詞短語狀語,表示地點,語義指向主語和賓語,也指向后面的“它”,是多指。
“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一個偉大戰(zhàn)場上” 是介詞短語做狀語,語義指向主語和謂語,是雙指。
(21)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夠奉獻……
“不”是副詞狀語,語義指向后面的能愿動詞和實義動詞,是雙指。
“在這里”是介詞短語,語義指向“那些勇士們” 和“戰(zhàn)斗”,是雙指。
(23)……這遠不是我們微薄的力量所能增減的。
“能”是能愿動詞,語義指向主語“力量”和動詞“增減”,是雙指。
“也” 是副詞,語義指向“不”、“會” 和“記住”,是多指。
“在上帝福佑下”是介詞短語狀語,其語義指向“國家”和“得到”,是雙指。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出英漢狀語的語義指向是類似的,英漢狀語的語義既能指向動詞和形容詞,也能指向名詞。下面,我們用具體例子再做進一步的說明。
1.指向動詞
(26)a.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endure.
(26)b.現(xiàn)在我們正從事一場偉大的內(nèi)戰(zhàn),以考驗這個國家,或者任何一個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則的國家是否能夠存在下去。
在(26)a中,英語副詞狀語“l(fā)ong”的語義向后指向動詞“endure”。在漢語譯文 (26)b中,狀語“長久” 的語義也是向后指向動詞“存在”。
(27)a.The brave men,living and dead,who struggled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在(27)a中,英語副詞狀語“here”的語義向前指向動詞“struggled”;在其漢語譯文 (27)b中,“here” 被翻譯成“在這里”,其語義指向動詞“戰(zhàn)斗”。
(28)a.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28)b.我們要在這里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
在 (28)a中,狀語“in vain” 的語義指向動詞“died”;在 (28)b中,狀語“白白”的語義指向動詞“犧牲”。
2.指向形容詞
在 (29)a中,副詞狀語“altogether” 的語義指向形容詞“fitting” 和“proper” 。在 (29)b中,狀語“完全” 的語義指向形容詞“應該”,狀語“非?!?的語義指向形容詞“恰當”。
3.指向代詞或名詞
在 (31)a中,狀語“in a larger sense” 的語義指向后面的主語“we”。在(31)b中,狀語“從更廣泛的意義上” 的語義指向主語“我們”(也指向動詞“說”)。
英漢狀語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都是修飾或限制動詞或形容詞,這是一致的。在語義結(jié)構(gòu)上,它們都可以指向動詞或形容詞,也可以指向名詞,既可以指向單一的目標,也可以指向兩個或多個目標。
更重要的是,在把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時候,狀語的語義指向有可能發(fā)生變化。在原文第一句中,“upon this continent”是介詞短語做狀語。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它被置于謂語和賓語之間,而其漢譯“在這個大陸上”被放在了主語和謂語之間,這與英語有別。相對于原文,譯文的語義指向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英語中的介詞短語指向主語、謂語和賓語。在漢譯文中的“在這個大陸上”除了指向主語、謂語和賓語外,還指向了賓語的代詞“它”?!皌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 是現(xiàn)在分詞復合結(jié)構(gòu),在句中做伴隨狀語,語義主要指向“we”。在譯文中,譯者用“以”字結(jié)構(gòu)連接前后兩部分,后面的一部分做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相當于目的狀語。在“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we should do this.”只有一個副詞狀語修飾兩個形容詞 (“fitting”和“proper”),但在漢語譯文中,“altogether” 被翻譯成兩個副詞,“完全” 修飾“應該”,“非?!?修飾“恰當”。在英語中,“altogether” 的語義指向兩個形容詞,在漢語中,狀語“完全”和“非常”分別指向“應 該” 和“恰當”。 在“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h(huán)ere.” 中,“nor” 與“l(fā)ittle” 一起把兩個動詞連接起來?!皀or” 的語義指向“remember” 。漢語中用“也不” 來翻譯“nor”?!耙病?的語義指向多個成分:“不”、“會”、“長久” 和“記住”。所有這些都說明盡管英漢狀語的語義指向類型是類似的但是在把英語翻譯成漢語時,狀語的語義指向是會發(fā)生變化的。譯者要想在目的語中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來再現(xiàn)原語的意義就要恰如其分地遵從這種變化,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在進行英漢翻譯時,要想做到成功和規(guī)范,譯者必須做到對原語和目的語有正確的理解和對比分析,語義指向分析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視角,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發(fā)。評判一項翻譯成功與否,我們可以分析譯文中語義指向的變化情況。相對于原文,《葛底斯堡演說》的漢語譯文中狀語的位置和語義指向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是譯者運用一定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所做的合理的調(diào)整和處理。這些變化是符合漢語規(guī)范和習慣的。
[1]萬春梅.語義指向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J].現(xiàn)代語文,2007,(4):102-103,117.
[2]李賦寧.英語史 [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16.
[3]Hornby,A.S.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第六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21.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1794.
[5]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5,86,124.
[6]戴浩一.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 [J].國外語言學,1988,(1):10-20.
[7]周國光.試論語義指向分析的原則和方法 [J].語言科學,2006,(4):41-49.
[8]盧英順.副詞“只” 和“only” 的句法語義和語用比較 [J].漢語學習,1995,(1):32-37.
[9]徐以中.“只”與“only”的語義指向及主觀性比較研究 [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6):62-69.
[10]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0:192-120,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