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男/文
近方水平斜位異向轉動檢測,是運用棱鏡量測出患者在近方維持水平方向(輻輳力及開散力)的兩眼單一視能力。
棱鏡度會造成視網膜黃斑部對應不一致的現象,因此逐漸增加棱鏡量,用加大的棱鏡量強迫患者的雙眼異向轉動系統(tǒng)來補償不對應的情況(如圖1、圖2、圖3)。用雙眼加大棱鏡量造成視網膜不對應的情況,可以測量出患者維持雙眼單一視的能力。
瞳距:近用PD
燈光:正常近用燈光(良好的照明)
視標設置:近用可見,單眼最小視標
驗光距離:40cm
置入度數:①慣用度數(原鏡度數);②新的度數(視近全矯正度數);③老花度數:老花者(FCC橫線豎線一樣黑),根據實際情況取值。
置入棱鏡:雙眼棱鏡,0朝上,并且指標歸零(圖4)。
將驗光儀的遮眼板打開,詢問患者看到圖像的情形?;颊哌@時應該看到單一清楚的視標(圖5A)。如果患者看到兩個視標(重影),必須先停止這一測試,然后檢查患者是否有復視,是單眼復視還是雙眼復視。如果檢查無復視,接下來請患者注視視標,并且在檢查過程中,努力維持視標的清晰,驗光人員在這項檢查中,需要注意下列3種情形:
視標變模糊(模糊點)(圖5B)
視標變成兩個(破裂點)(圖5C)
視標又恢復成一個(恢復點)(圖5D)
當患者沒有看到以上3種情況,卻看到視標往右或往左移,這說明有一只眼被抑制,這時,此檢查方法無效。當發(fā)現其中一只眼被抑制時,此檢查方法無效,停止測量,并且記錄哪一只眼被抑制。如何判定哪只眼被抑制呢?首先詢問患者視標向哪個方向移動,因為視標會向未抑制眼的方向移動。比如,如果使用基底朝外(BO)檢測輻輳量時,患者報告視標向右移,則是左眼看到視標移動,這說明右眼抑制,因為此時左眼的棱鏡頂點向朝右邊(圖6)。如果使用基底朝內(BI)檢測散開量時,患者報告視標向右移,則是右眼看到視標移動,這說明左眼抑制,因為此時右眼的棱鏡頂點朝向右邊(圖7)。
檢查時,建議先檢查開散力(BI),然后再檢查輻輳力(BO)。如果先檢查輻輳力(BO),會引起內聚產生調節(jié),從而造成開散力(BI)偏高(圖8)。
此檢查作如下記錄:
當患者報告視標模糊時(模糊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當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破裂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當患者報告視標變成一個時(恢復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開始檢查開散力,旋轉棱鏡朝向基底朝內方向(BI),雙眼同時加入等量的棱鏡度,其速度約為每秒兩眼同時加入1個棱鏡度。
假設在左右眼均加入4個棱鏡度時,此時患者報告視標變模糊了(此值為模糊點blur),接著連續(xù)將棱鏡向同方向轉動(BI),此時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此時左右眼均為6個棱鏡度(此值為破裂點break),然后連續(xù)將棱鏡往反方向旋轉(BO),此時患者報告視標又變成1個時,此時左右眼均為(-2)個棱鏡度(此值為恢復點recovery)(圖9),即完成整個輻輳檢測數據的測量。記錄為:模糊點8△;破裂點12△;恢復點-4△。
完成上述操作,再將雙眼的棱鏡歸零,繼續(xù)做輻輳力(BO)的檢測。
此檢查作如下記錄:
當患者報告視標模糊時(模糊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當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破裂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當患者報告視標變成一個時(恢復點)(將兩眼棱鏡度相加)
開始檢查輻輳力,旋轉棱鏡朝向基底朝外方向(BO),雙眼同時加入等量的棱鏡度,其速度約為每秒兩眼同時加入1個棱鏡度。
假設在左右眼均加入9個棱鏡度時,此時患者報告視標變模糊了(此值為模糊點blur),接著連續(xù)將棱鏡向同方向繼續(xù)轉動(BO),若患者報告視標變成兩個時,此時右眼為12個棱鏡度,左眼為13個棱鏡度(此值為破裂點break),然后連續(xù)將棱鏡向反方向轉動(BI),當患者報告視標又變成1個時,此時左右眼均為8個棱鏡度(此值為恢復點recovery)(圖10),即完成整個輻輳檢測數據的測量。記錄為:模糊點18△;破裂點23△;恢復點16△。
記錄方法:
開散力(BI):8/12/-4 (模糊點/破裂點/恢復點)
輻輳力(BO):18/25/16(模糊點/破裂點/恢復點)
假設輻輳力或開散力沒有模糊點,可以記錄為:X/17/14(模糊點/破裂點/恢復點),沒有模糊點用“X”表示。
流程圖見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