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繆學田 張紅梅 張德蘭 吳 婧
大棚淺水藕—甜瓜—萵苣高效栽培模式
□ 繆學田 張紅梅 張德蘭 吳 婧
繆學田,農藝師,江蘇省響水縣蔬菜站,響水縣城軍民路(獸醫(yī)總站三樓),224600,E-mail:miaoxuetian@sina.com
張紅梅,江蘇省響水縣響水鎮(zhèn)農業(yè)中心
張德蘭,吳婧,江蘇省響水縣蔬菜站
大棚淺水藕—甜瓜—萵苣栽培模式可有效地解決設施蔬菜的連作障礙,3茬每667 m2收入可達15 000元,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大棚淺水藕—甜瓜—萵苣3茬栽培模式是江蘇省響水縣近幾來為發(fā)展高效設施農業(yè)探索形成的高效栽培模式,是解決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的一種有效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每667 m2淺水藕產量1 200 kg以上,效益5 000元以上,甜瓜產量1 500~1 800 kg,效益4 000元以上,萵苣產量3 000~3 500 kg,效益6 000元以上,3茬每667 m2收入可達15 000元。
大棚淺水藕2月中旬栽植,采用大棚加地膜覆蓋,6~7月收獲;甜瓜7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移栽,11月初采收;萵苣9月下旬育苗,11月中旬移栽,采用雙層大棚加小拱棚覆蓋,翌年2~3月收獲。
2.1 品種選擇 選用產量高、品質好、抗性強、入泥淺的早熟蓮藕品種(圖1)。種藕無病、無傷、個體肥大、芽頭完整無損、后把節(jié)充分成熟且具有2節(jié)以上完整的主藕身,如鄂蓮新1號等。
2.2 栽前準備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三元復合肥(N∶P∶K為15∶15∶15,下同)50 kg、餅肥100 kg,施肥后耕翻耙細整平。在1月底前建好大棚,騰好茬口,大棚寬6 m為宜,定植前20 d(天)扣棚增溫。
2.3 移栽定植 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對種藕噴霧,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悶種24 h (小時),晾干。將消毒過的種藕置于室內,上下墊稻草,每天灑水1~2次,保持濕潤,室內溫度保持在20~25 ℃。經過20 d(天),藕芽長至10 cm時,即可栽植。栽植時間在2月中旬,選擇晴好天氣,株距0.8~1.0 m,行距1.0~1.2 m,每穴選完好種藕1支,兩邊行藕頭均朝棚內栽植,栽時須將芽頭按20°左右斜栽入泥中,深10~15 cm,種藕后把節(jié)稍翹出土面,以增強發(fā)芽勢。每667 m2用種藕300~350 kg。
圖1 淺水藕栽培
2.4 田間管理
①溫度管理。移栽后7 d(天)應悶棚升溫,白天溫度達到30 ℃,夜間保持在15 ℃以上。當浮葉出現時,應及時通風透濕,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5 ℃以上。進入立葉生長旺盛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15~18 ℃,不得低于12 ℃。5月上中旬,當夜間溫度穩(wěn)定在18 ℃時可揭去棚膜。揭膜前2~3 d(天),將棚兩頭和兩邊的棚膜逐步卷起,晝夜通風煉苗,增強適應性。
②水位調節(jié)。蓮藕生長期水位宜掌握“淺—深—淺”的原則,在生長初期建立淺水層,保持在3~5 cm;立葉生長旺盛期,水層保持在10~15 cm;結藕期,水層應變淺,保持在5~8 cm。
③合理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間追肥2次。第1次在植株立葉2~3片時,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50 kg、尿素10~15 kg;第2次在后把葉展平前7 d(天)左右,即有部分荷花將要開放時,此時正值坐藕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25 kg。追肥應在下午晴好天氣進行,追肥后應及時用清水潑澆荷葉,以防肥料燒葉。
④除草。水旱輪作,棚內雜草較少。從浮葉開始,到荷葉封行前結束,進行2~3次除草即可。
⑤病蟲害防治。蓮藕生長期病蟲害極少,一般會有蚜蟲和褐斑病發(fā)生,蚜蟲用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褐斑病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5~7 d(天)防治1次,2~3次即可。
2.5 采收 大棚淺水藕栽培填補了夏季蓮藕市場空缺,6月中、下旬采收上市。為下茬口種植準備,淺水藕應在7月下旬采收結束,騰茬、曬地。
3.1 品種選擇 選擇耐高溫、商品性好、抗性強的中早熟品種,如玉菇、海蜜2號等。
3.2 整地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50~80 kg、餅肥150 kg、過磷酸鈣30 kg、硼砂1 kg,施完基肥后做高壟,施肥后,耕翻、耙細、整平和起壟,壟高20~25 cm,壟寬80~100 cm。
3.3 育苗 7月中旬育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泡種子20 min(分)后撈出洗凈,再用清水在室溫下浸泡6~8 h(小時),將浸泡好的種子直接播入50孔穴盤基質中,每穴1粒。夏季育苗應注意及時通風、降溫、遮陽。培育莖短粗,葉色濃、有光澤,根系發(fā)達、側根多、且呈白色的壯苗,苗齡30 d(天)左右。
3.4 定植 當幼苗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采用單壟雙行,吊蔓栽培,株距50 cm,小行距50 cm,大行距80 cm,每667 m2定植1 500~1 600株。每穴栽1株,澆足定根水并覆土。
3.5 田間管理
①溫度管理。緩苗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夜間不低于20 ℃,緩苗后至開花坐果前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 ℃、夜間18~20 ℃,膨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8~32 ℃、夜間15~20 ℃。當溫度高于32 ℃或濕度大于60%時不利于甜瓜生長,應揭開棚膜通風降溫、降濕。
②肥水管理。坐果初期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30~50 kg,離根30 cm處深施,結合防病,噴施葉面肥1~2次;果實膨大期每667 m2施碳酸氫銨10~15 kg,土壤相對含水量應達到70%,水分不足可采用水管伸到膜下灌水。坐果后25~30 d(天),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50%~60%。成熟前控制土壤含水量,有助于糖分積累。
③引蔓整枝。當瓜蔓生長到7~8片真葉時拉鐵線引蔓上架,每隔3~4 d(天)在午后將主蔓“S”型引上吊蔓架。采用單蔓整枝,保留1條主蔓,主蔓第8~10節(jié)前所抽生的子蔓要全部摘除,留第11~16節(jié)上所生子蔓為結果蔓,結果蔓各留2片葉后摘心,結果蔓以上的主蔓所生子蔓也要全部摘除。
④授粉留果。預留結果節(jié)位的雌花開放時,于上午8:00~10:00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當幼果雞蛋大小時選留端正果型,每株1果,其余全部摘除,主蔓長到25~30片葉時摘心。為防止成熟時果實從主蔓上掉落地面,應用網或繩將果實吊好。
⑤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疫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用病毒必克或病毒克星防治。蟲害主要有瓜絹螟、蚜蟲、吊絲蟲等,可選用吡蟲啉(大功臣)、阿維菌素等藥劑進行防治。做到早發(fā)現、早防治,5~7 d(天)防治1次,2~3次即可。
3.6 適時采收 根據果實的生育期和外觀及時采收成熟瓜。
4.1 品種選擇 選擇抗性強、耐寒、品質優(yōu)的品種,如青皮香、二白皮等。
4.2 播種育苗 根據甜瓜茬口,一般9月下旬播種育苗,每667 m2用種量50 g,苗期適當控水,以免幼苗徒長,當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即可移栽。
4.3 整地定植 甜瓜采收后清茬、培肥、耕翻、整平。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株距30 cm,行距35 cm,定植時澆透水。
4.4 田間管理 溫度控制在白天不超過28 ℃,夜
晚不低于8 ℃,當夜晚溫度低于5 ℃時,棚內加2層拱棚保溫。封行前后,莖基部膨大時,根據土壤濕度,澆1次水,施1次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以促進莖膨大。
4.5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等,霜霉病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治。蟲害有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
2012-10-22;接受日期:2012-11-04
農業(yè)三項工程項目〔SX(20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