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高鐵15塊的“廉價版盒飯”多了一個外號,叫“夢幻盒飯”,不是因為太美味,而是因為“很難買得到”。
一位記者同行在武漢到北京的高鐵上,發(fā)起了實名調(diào)查:“親,你買到高鐵15元廉價盒飯了嗎?”
的確,在高鐵的餐車柜臺,明確顯示著:供應(yīng)15到45元的盒飯??傻搅孙堻c,前來購餐的旅客卻只能買到40元左右的“昂貴”盒飯,15元套餐被告知正在加熱,最終,只有一位旅客耐心等了半個小時,成為唯一買到15元套餐的乘客。
高鐵的盒飯就該姓“高”嗎?40多塊的一份精品盒飯,賣相一般,肉量偏少,20以下的廉價盒飯,干脆“僅供觀賞”,想要買到手,一得能忍住餓,二得能忍住白眼。小小一盒飯,怎么一上火車,身價就翻番,難道它們也要買票上車嗎?
借用一位深圳網(wǎng)友的質(zhì)疑,這位網(wǎng)友自己也是搞餐飲的。他一氣來了個三問高鐵。一,成本不足10塊的盒飯,上了高鐵就漲價,怎么就成了不成文的規(guī)定,火車上的商品 難道在中國市場監(jiān)管之外嗎?二,誰定的價格,誰在監(jiān)管,誰對消費者負責?三盒飯背后的暴利,進了誰的腰包?有情相關(guān)部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