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凌 劉 銳 陳曉暉 龔建軍 趙素君謝 晶 廖黨金 何志平 高 榮 呂學斌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大學,四川成都 610000)
ADD1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與豬肌內(nèi)脂肪含量、嫩度及背膘厚的關聯(lián)性研究
李江凌1劉 銳1陳曉暉1龔建軍1趙素君1謝 晶1廖黨金1何志平1高 榮2呂學斌1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大學,四川成都 610000)
將82頭藏豬和84頭其他品種豬屠宰后測定背膘厚,采集背部最長肌測定肌內(nèi)脂肪含量和嫩度。采集血樣提取DNA,利用PCR-RFLP分析ADD1基因的基因型,發(fā)現(xiàn)藏豬和其他豬種中均能檢測到三種基因型AA、AB和BB。三種基因型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和嫩度存在差異(P<0.05),而背膘厚不存在差異(P>0.05)。ADD1基因在藏豬和其他豬種中存在多態(tài)性位點,可以作為肌內(nèi)脂肪選育的標記輔助選擇位點。
脂肪細胞定向和分化決定因子1(ADD1);PCR-RFLP;肌內(nèi)脂肪;藏豬
在過去的豬新品種選育中曾經(jīng)把提高瘦肉率、提高生長速率作為主要目標,不過隨著瘦肉率提高、生長速度提高,導致肌肉脂肪含量下降,豬肉品質(zhì)下降。而我國的一些地方豬種如藏豬等具有較高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豬肉品質(zhì)較好,瘦肉率卻普遍較低。因此,目前與豬肉品質(zhì)密切相關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成為豬育種工作中關注的一個重點性狀。
肌內(nèi)脂肪含量是一個遺傳力較高的性狀,但是在活體狀態(tài)時無法直接測定,常規(guī)的育種方法不能進行有效的選育。篩選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相關的候選基因,進行標記輔助選擇是進行肌內(nèi)脂肪含量有效選育方法。近年來對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相關基因的研究較多,但研究結果不盡一致。脂肪細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 基因又稱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 -1(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 protein-1SREBP1)基因,編碼脂肪細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1]。ADD1基因是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核轉(zhuǎn)錄因子,通過氧化物酶體增殖蛋白激活受體(PPARγ) 和CCAAT元件增強子結合蛋白(C/EBPs) 共同控制脂肪細胞的分化過程[2],同時還直接參與調(diào)節(jié)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葡萄糖代謝相關的酶基因的表達[3]。已有的研究顯示,在正常的非脂肪組織,脂肪含量的穩(wěn)定依賴于ADD1對脂肪合成的調(diào)控[4]。如果ADD1基因超水平表達,就可以使如肌肉、肝臟等非脂肪組織內(nèi)脂肪細胞沉積。Kakuma(2000)等[5]發(fā)現(xiàn)ADD1基因高表達與肌肉、肝臟等非脂肪中脂肪沉積有著確定的關系。Soazig(2002) 等[6]的研究結果表明ADD1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本試驗的目的是對ADD1基因的extron2進行多態(tài)性分析,研究82頭藏豬群體和84頭其他豬群體中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嫩度以及背膘厚之間的關系,為尋找合適的遺傳標記提供基礎資料。
試驗動物為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簡陽試驗基地82頭藏豬和84頭其他品種豬,采集血樣后屠宰,取背部最長肌3c m左右,一部分液氮中冷凍,-80℃保存,一部分-20℃保存。
在右酮體胸腰結合處用游標卡尺測定背膘厚;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肌內(nèi)脂肪含量。采用TAXTPlus嫩度儀測定嫩度。
采用TIANamp Genomic DNA試劑盒提取豬血樣D N A(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ADD1基因引物參照Gen Bank中豬的mRNA序列(序列號:DQ519396.1)設計,引物序列為:上游引物:5′-G C G A C G G T G C C T C T G G T A G T C A T-3′;下游引物:5′-C G C A A G A C G G C G G A T T T A C G G C A-3′。
ADD1基因PCR反應體系:2×Master Mix12.5μL, cDNA模 板0.5μL, Primer1(10μM)1μL,Primer 2(10μM)1μL, d d H2O 加 至25μL。PCR反應條件:94℃4分鐘;94℃30秒、55℃30秒、72℃30秒,28個循環(huán);72℃延伸5分鐘。
PCR產(chǎn)物進行RFLP,用限制性內(nèi)切酶HinfⅠ酶切后,3%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酶切結果,凝膠成像系統(tǒng)觀察并記錄。
表1 ADD1基因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
表2 AD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肉質(zhì)性狀差異
ADD1各基因型間肌內(nèi)脂肪含量、嫩度和背膘厚差異采用S P S S 11.0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
PCR擴增產(chǎn)物長度為220b p(圖1)。對PCR產(chǎn)物進行RFLP分析,發(fā)現(xiàn)該基因產(chǎn)生了3種基因型,純合子為1條泳帶,有兩種分別命名為AA,BB,雜合子有兩條泳帶命名為AB(圖2)。三種基因型在本研究所用的藏豬和其他豬種中均能檢測到(表1),說明在藏豬群和其他豬群中,ADD1基因存在多態(tài)性位點。在藏豬群體中B B基因型頻率最高,A B型次之,A A型最少,等位基因B出現(xiàn)頻率高于等位基因A出現(xiàn)頻率;而在其他豬群中,三種基因型的頻率相當,等位基因A和B的出現(xiàn)頻率相當。這一結果是否與藏豬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高等優(yōu)質(zhì)性狀相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進一步將所有的試驗組豬按基因型進行分類,比較了不同基因型間肉質(zhì)性狀的差異(表2),發(fā)現(xiàn)基因型B B和基因型A B肌內(nèi)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基因型A A(P<0.05),基因型B B嫩度顯著高于其他兩種基因型(P<0.05),而三種基因型的背膘厚無顯著差異(P>0.05)。ADD1基因不同基因型間背最長肌內(nèi)脂肪含量、嫩度存在差異,而不同基因型的背膘厚卻沒有顯著差異,提示在該基因上發(fā)現(xiàn)的這個標記可能可以作為豬肌內(nèi)脂肪選育的輔助標記。
[1] Edwards P A, Tabor D, Kast H R,et 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SREBP and SCAP.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0,1529 (1-3):103-113.
[2] Fleischmann M, Iynedjian P B.Regulation of sterol regulatory-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 gene expression in liver:role of insulin and protein kinase B/ cAkt.Biochem J,2000,349:13-17.
[3] Kotzka J, Wieland D, Koponen A, et al. ADD1/ SREBP-1c mediates insulin -induced gene expression linked to the MAP kinase pathway [J]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8, 249 (2):375-379.
[4] Foretz M, Guichand P, Ferre P, et al.SREBP-1c is a major mrfiator of insulin action on the hepatic expression of gluckinase and lipogenesis related gen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2737-12742
[5] Kakuma T,Lee Y, Higa M, et al.Leptin troglitazone, and the expressing of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in liver and pancreatic isle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8536-8541
[6] SoazigL L, IsablleL,Christian T, et al.Insulin and sterol-regulatory elemenet-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re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3T3-L1 adipocytes. J Biol Chem, 2002, 277:35625-35634
S813.3
A
1673-4645(2013)06-0044-02
2013-06-07
四川省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SASA 2008B 01;四川省繁育專項S A S A 2009Y Z 001
李江凌(1972-),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e-ma i l:yujiang 1465@126.com
呂學斌(1965-),研究員,主要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