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玲
(安徽省濉溪縣農技推廣中心,安徽 濉溪 235100)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高產的氣候特點分析*
任淑玲
(安徽省濉溪縣農技推廣中心,安徽 濉溪 235100)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遇旱晚播,成熟期推遲,生育期略有縮短。氣溫略低于常年,降水少而集中,后期日照充足、溫度高、溫差大,有利于提高單株粒重。因而產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突破2 250 kg/hm2。
夏大豆;氣候條件;產量;生育期;濉溪縣
濉溪縣2012年6月遇旱,夏大豆播種期推遲15 d左右,產量反而創(chuàng)歷史新高。分析高產原因,以便進一步認識夏大豆生產與氣候條件的關系。
2012年6月1日至11日僅降水10.3mm,且集中在麥收期間。6月12日至27日持續(xù)16 d無雨,形成干旱,導致大面積夏大豆不能適期播種。6月28日至7月2日、7月4日至8日2個過程降水202.1mm,徹底解除旱情,部分低洼田塊和降水量偏多的地區(qū)田間積水。夏大豆少部分于6月26日至27日播種等雨,大部分于7月3日雨間播種,少部分于7月10日后播種。整體上播種期推遲15 d左右。
正常年份,濉溪縣6月中旬播種的中熟夏大豆,播后4~6 d出苗(6月20日前后),出苗后28~36 d始花(7月20日前后),花后9~16 d結莢,莢期5~7 d,花莢期19~23 d,頂部結莢(8月10日前后)后6~9 d鼓粒,9月30日前后收獲,全生育期95~105 d[1]。
安徽省夏大豆區(qū)試濉溪縣農科所承試點,2012年7月3日播種,9重復(區(qū)試2組,3次重復;生產試驗3組,重復1次)中黃13(CK)8月5日開花,10月6至9日成熟,全生育期95~98 d,平均97 d。與2009—2011年區(qū)試和生產試驗同品種相比,播種期平均推遲10 d,開花期推遲3 d,成熟期推遲9 d,全生育期縮短1.0 d。其中出苗至開花縮短7 d,開花至成熟延長6 d。2年區(qū)試和生試中,有10個品系參試2年。2012年與2011年比較,播種期推遲14 d,10個品系平均成熟期推遲14 d。
淮北中熟夏大豆全生育期需≥10℃積溫2 300~2 600℃,日照時數(shù)700~1 000 h,降水320~550mm,雨日35~45 d。要求降水時間分布均勻,降水過程間隔<10 d[2]。2012年7月上旬至10月上旬積溫2 543.8℃,日照時數(shù)671.4 h,降水量387.2mm,雨日33 d。符合夏大豆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2012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氣溫25.9℃,積溫2 900.1℃;分別比歷年平均高0.5℃和52.5℃。本年夏大豆生育期(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下同)平均氣溫24.9℃,積溫2 543.8℃,分別比常年夏大豆生育期(6月中旬至9月下旬)低0.5℃和303.8℃。7月中旬至8月上旬平均氣溫高于歷年平均1.1、4.0、1.2℃,正值夏大豆苗期至花期,有利于夏大豆營養(yǎng)生長和花芽分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平均氣溫接近20℃,高于歷年平均0.4、2.6℃,正值夏大豆鼓粒中后期,有利于延長鼓粒期和干物質形成與積累(見圖1)。
圖1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生長期平均氣溫
2012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氣溫日較差平均8.7℃,與歷年平均持平;本年夏大豆生育期平均氣溫日較差同樣為8.7℃。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氣溫日較差比歷年同期高1.1、1.0、2.3℃,比上一旬歷年平均高1.8、1.7、2.6℃(見圖2)。正值夏大豆鼓粒期,對干物質形成和積累有利。
圖2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生長期氣溫日較差
2012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降水量416.9mm,≥0.1mm雨日35 d;分別比歷年平均少76.2mm、4.0 d。本年夏大豆生育期降水量387.2mm,雨日33 d;分別比常年夏大豆生育期少105.9mm、6.0 d。降水集中在7月上旬和8月下旬,分別降水177.1、110.7mm,占全生育期降水量的45.7%、28.2%,正值夏大豆播種至出苗期和花莢期,有利于播全苗和莢粒形成(見圖3)。
圖3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生長期降水
2012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日照時數(shù)743.9 h,與歷年平均持平;本年夏大豆生育期日照時數(shù)671.4 h,比常年夏大豆生育期少75.4 h(見圖4)。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日照時數(shù)比歷年同期平均高13.5、1.2、12.6、16.6 h,比上一旬歷年平均高3.3、3.0、12.6、13.9 h。正值夏大豆鼓粒期,對干物質形成和積累有利[3]。
圖4 濉溪縣2012年夏大豆生長期日照時數(shù)
1991年以來,濉溪縣夏大豆產量在徘徊中增長,年均增長36.5 kg/hm2(回歸系數(shù),見圖5)。1995年首次突破1 500 kg/hm2,達1 620 kg/hm2;2000年首次突破1 875 kg/hm2,達1 905 kg/hm2;2012年創(chuàng)歷史新高,突破2 250 kg/hm2,達2 340 kg/hm2。比前3年平均增產13.98%。
安徽省夏大豆區(qū)試濉溪縣農科所承試點,2012年9重復中黃13平均產量3 150.2 kg/hm2,單株莢數(shù)30.9個,單株粒數(shù)67.2粒,單株粒重14.2 g,百粒重24.0 g。與前3年區(qū)試和生產試驗中黃13平均比較,增產33.0%,單株莢數(shù)減少4.4個,單株粒數(shù)減少0.1粒,單株粒重增加3.0 g,百粒重提高4.9 g。2年參試的10個品系平均,2012年比2011年增產66.9%,單株莢數(shù)減少0.1個,單株粒數(shù)增加3.0粒,單株粒重增加5.2 g,百粒重提高5.0 g。
圖5 濉溪縣夏大豆產量
研究表明:6月10日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夏大豆產量趨于降低[4]。2012年夏大豆晚播、遲熟、高產,主要原因是鼓粒期氣候條件優(yōu)越,尤其是鼓粒后期溫度高、溫差大、光照時間充足,引起鼓粒期延長,百粒重提高所致。
:
[1]周景春,蘇玉杰,孔妲,等.淮北夏大豆生育進程及適宜氣候因子指標分析[J].大豆科技,2010(1):9-13.
[2]張磊,戴甌和.夏大豆3 000 kg/hm2栽培技術指標與技術操作規(guī)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3,31(1):58-59.
[3]周景春,吳偉,陳若禮,等.氣象條件與夏大豆生育進程和產量的相關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17):9224-9227,9269.
[4]紀永民,張存嶺,劉玉梅,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系濉科928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大豆通報,2006(2):16-20.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of High-Yield Summer Soybean in SuixiCounty in 2012
Ren Shuling
(AgriculturalTechnology ExtendingCenter in SuixiCountyofAnhuiProvince,Suixi235100,Anhui,China)
Summer Soybean of Suixi County was sowed later because of drought.Mature period was postponed and growing period shortened.Temperature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former years,less precipitation andmore concentration.The ample sunshine in late growth stage,high temperature and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e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grain weight per plant.Thus the yield reached a record high,breaking through 2 250 kg perha.
Summer soybean;Climate condition;Yield;Growing period;SuixiCounty
S161
A
1674-3547(2013)02-0023-03
2013-01-20;修回日期:2013-03-21
任淑玲,女,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E-mail:sxkxzcl@126.com
淮北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淮北夏大豆氣象保障及增產技術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