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文
親親我的寶貝,我要越過海洋,尋找那已失蹤的彩虹,抓住瞬間失蹤的流星;我要飛到無盡的夜空,摘顆星星作你的玩具,我要親手觸摸那月亮,還在上面寫你的名字……這是一位奶爸對孩子的溫柔宣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將重心偏向家庭和孩子,心甘情愿做起了奶爸。父親的角色,不再只意味著掙多少錢,還包括在撫養(yǎng)下一代時的付出。
在我們的社會里,男性的溫柔與和善一直被堅強的外表和大男子主義所遮掩。奶爸的出現,讓這些品質逐一展現出來,并且得到尊重。正因為如此,奶爸的出現為當今社會樹立了一個新的男性典范,這是一場極具意義的溫柔革命。在這場溫柔的革命中,男人正在重新定位自己的家庭角色——做一個妻子和孩子的保護者,讓家庭幸福。
理性退讓:深圳金領當“奶爸”
聶剛和易虹在大學相識相戀,畢業(yè)后,他們一起來到深圳闖蕩,2007年兩人結婚。此時,聶剛是廣告公司的設計總監(jiān),易虹在貿易公司任銷售總監(jiān),月薪都有兩萬多元,生活過得十分幸福。
2009年6月,易虹順利生下女兒楠楠。聶剛很高興,特意請了半個月假照顧妻子和女兒。孩子給夫妻倆帶來了歡笑,也讓他們遇到了難題:以后究竟誰來帶孩子?那些天,易虹見丈夫像保姆一樣既能干又細心,便說:“干脆你回家?guī)Ш⒆影?,我來養(yǎng)家!”易虹不愿意辭職,她性格開朗,喜歡在職場上挑戰(zhàn)自我。但聶剛的工作也不錯,而且他是個男人,哪有丈夫放棄工作回家?guī)Ш⒆拥陌??他無法接受。
聶剛和易虹想過請父母來照看孩子,但聶剛的父母已近七旬,身體都不太好,又不適應大城市生活;易虹的父母都有工作,脫不了身。夫妻倆也想過雇保姆,但他們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找個好保姆很不容易。
眼看產假馬上就結束了,易虹十分急躁,不禁和聶剛爭吵起來:“我不管,我不能把打拼了多年的職位讓給別人,我一定要去上班!”為了說服丈夫,她羅列了很多理由:她的職位比聶剛穩(wěn)固,做銷售比廣告設計更有前途,聶剛太內斂,而她擅長交際,上升空間更大……
為了家庭和諧,更為了女兒有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聶剛最終退讓。2009年8月,他辭職當起了奶爸。
每天早晨六點,聶剛就起來調奶粉,喂完女兒后,開始幫妻子熱牛奶、面包;妻子上班后,他在家逗女兒玩,或者把女兒放在搖籃里,然后他去洗衣、拖地;中午他隨便吃點東西,下午推著嬰兒車去外面轉轉,順便買菜;晚上妻子回來,抱著女兒愛不釋手,他就忙著做飯炒菜;晚餐后他才有點時間看書、上網,和以前的同事、朋友聊聊,盡量不讓自己與社會脫節(jié);晚上睡覺后,女兒往往夜里醒來兩三次,都是他起來哄孩子、調奶粉、換尿布……而妻子因為要上班,經常獨自在客房一覺睡到天亮。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聶剛心里越來越不踏實:我是不是被這個社會拋棄了?他跟妻子吵過很多次,但每次吵后他就很后悔,照顧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夫妻倆總得犧牲一方。只是,外界的眼光,有時讓聶剛難以承受。一次,有個大學同學出差到深圳,當時,同學已是長沙某廣告公司的老板,得知聶剛居然辭職在家?guī)Ш⒆樱瑢W大吃一驚:“不會吧?咱班當年的大才子,竟然在家照顧孩子?太不可思議了!”那一刻,聶剛郁悶至極。
還有一次,一個親戚想跟聶剛借兩萬元錢,對方以前借過錢給他,所以他不能拒絕。但當他問妻子要時,易虹不肯給,兩人便爭執(zhí)起來。吵著吵著,易虹突然說:“我每天辛苦工作,還要養(yǎng)房養(yǎng)車,你還好意思跟我要錢借給別人?”盡管易虹說的沒錯,委屈還是如潮水般涌上聶剛心頭。
聶剛覺得自己太窩囊了,這樣下去將一無是處。冷靜思考后,他決定探索奶爸的突圍之路:既要照顧好孩子,使家庭和睦,又能讓自己有尊嚴地活著。
2011年年初,聶剛在家里開始了探索之路:他做了一名威客,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在網上幫別人設計LOGO、產品包裝、宣傳圖紙等,以此獲得報酬。由于他學生時代學過油畫,每天還抽些時間練習畫油畫,后來又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閑時間去家附近的大芬油畫村邊打工邊進修。
漸漸地,聶剛感覺生活充實了許多,并且越來越有成就感:不僅把女兒帶得神氣十足,事業(yè)也有了起色。
易虹見丈夫終于找到了家庭與事業(yè)的平衡點,也用實際行動支持聶剛,一到休息時間就主動照顧孩子,讓丈夫去做自己的事情。
2012年,經過一年的摸索,聶剛在家靠做威客以及當鐘點畫工,每月已能掙六千多元,雖然與過去的收入相差很大,但足以應付生活開支。
如今,聶剛最大的任務還是照顧女兒。近四年的奶爸經歷,讓他成熟了很多。聶剛明白,孩子終會長大,他不可能永遠當奶爸,所以在照顧女兒的同時,他也一直在為自己的未來著想。2013年春,他在家里成立了工作室,打算將來做一名自由設計師和職業(yè)畫家。而女兒在他的熏陶下,也成了小畫童,不僅獲得了深圳幼兒繪畫比賽一等獎,還上了深圳衛(wèi)視少兒娛樂節(jié)目《飯沒了秀》,成了小明星。
由于聶剛的無私奉獻,易虹在職場上也更上一層樓,現在已是貿易公司的華南區(qū)域總監(jiān),年薪近四十萬元。接受采訪時,她笑著說:“我們一家三口非常和諧、幸福!”
奶爸們的得意之舉
重慶奶爸:25萬字博文記錄兒子成長
“叮叮當當敲門啦!”“你是誰???”“我是小小郵遞員啊!”“你有什么事?。俊薄拔艺铱鞓返男⌒“。 泵刻煜掳嗷丶?,就職于重慶沙坪壩某高校的凌翔,總會在敲門時和兒子凌梓洋做郵遞員的小游戲。不僅如此,凌翔還建了一個親子博客,幾年來寫了25萬字博文。
2007年,凌梓洋(乳名“小小”)出生后,由于妻子工作繁忙,相對輕松的凌翔便承擔起了照顧兒子的重任。他每天晚上都要花兩個半小時和兒子做游戲,以此引導孩子的思想、認知、情感、習慣、身心等健康發(fā)展,并堅持寫博客,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
如今,凌翔的親子博客已有百萬粉絲,他的很多自創(chuàng)育兒方法和經驗受到追捧,網友稱他是“模范奶爸” 。
成都奶爸:辛酸淚水換來十大心得
“帶孩子雖然辛苦,但也從實踐中得到了真理?。 ?011年,成都一位網名叫“奮斗ing”的父親,在帖子中稱,他的兒子出生后,常常會出現沒人帶的情況。因為他和妻子的父母都在外地,且都沒退休;妻子好不容易在公司升為部門副經理,天天忙得不可開交;而他經營著一家小超市,時間相對寬裕,所以就主動做起了奶爸,在歷經半年不堪回首的日子后,終于熬出了頭,對換尿片、哄小孩不哭等瑣事都已游刃有余。
“奮斗ing”還總結出了當奶爸的十大心得,每條心得都用生動深刻的真實教訓進行了“佐證”。由于條條都是奶爸們經常遇到的經歷和容易遺忘的事,這份心得引起了很多奶爸的共鳴,被瘋狂轉載。
東莞奶爸:為女兒創(chuàng)作1000首“情詩”
“我是第一個抱你的男人/第一個親吻你/第一個幫你洗澡/第一個陪你睡/第一個聽你哭看你笑/第一個叫你寶貝的男人/也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最愛你的男人……”
這是東莞打工詩人諾言給他3歲女兒寫的一首“情詩”?,F年28歲的諾言來自貴州畢節(jié)農村,家境貧寒,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堅強樂觀,目前和妻子都在東莞一家工廠上班。三年前女兒出生后,為了照顧孩子,他和妻子特意向廠里申請,一個上白班一個上夜班,這樣夫妻倆就可以輪流照顧孩子,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諾言愛好文學,至今已為女兒寫下300多首“情詩”,每一首都是他在當奶爸的過程中有感而發(fā)的。他打算寫1000首,等他以后經濟寬裕了精選一部分出本詩集。有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依依不舍才追到了這輩子。諾言的這份感情深沉而靜默,雖然帶有一點點“自私”的疼愛,卻是一個奶爸的真實心聲。
母親讓孩子安然,父親讓孩子興奮
(孟遷,薩提亞認證家庭治療師)
提到奶爸,我就有一種感動,女性做母親是一種自然,而男性照顧孩子則是一種后天的選擇和學習,能夠突破社會性別文化的障礙而甘做奶爸,一定是出于愛。
通常來講,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會影響孩子與人與己的關系,而父親對孩子影響比較多的是自我形象、自信心和社會性。如果和母親關系好,這個孩子就會對人、對己寬容和信任;如果父親能夠積極地參與、互動,孩子會對于自己、對于成長更有信心。但這只是通常情況,從本質上講,男人內心也有女人的部分,女人內心也有男人的部分,過分明顯的性別感是社會塑造的結果,本質上兩性是相通的。
我認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良好的夫妻關系,父親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孩子的母親。在父母作為夫妻良好的連接的基礎上,照顧小孩,怎么都是好的;若是把孩子長期置于最優(yōu)先地位,母親和兒子親到勝過丈夫,父親和女兒親到勝過妻子,我不認為是好事。親子關系在最初的三個月中優(yōu)先于夫妻關系可以理解,但若持續(xù)地優(yōu)先于夫妻關系,夫妻因此疏遠,沒有機會享受或感受到夫妻之愛,我就會懷疑夫妻中和孩子最親的一方在對孩子“移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對孩子的借用,不是對孩子的愛,孩子也不易消受這樣的愛。
總體上講,我非常歡迎更多的父親參與到育兒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家庭都是父親缺席,現在出現奶爸,我覺得即使細節(jié)上有待探討,總體上也是非常好的,因為母親可以讓孩子安然,父親卻可以讓孩子興奮。
沒有奶的奶爸很強大
(金一虹,江蘇省婦女研究會副會長)
曾幾何時,奶爸還是一個帶有調侃的稱謂,在《窈窕奶爸》、《超級奶爸》、《寶貝計劃》等影片中,他們是誤打誤撞、笨手笨腳的尷尬男;或者是因為金融風暴而失業(yè)、失意,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女人昂首出門掙錢養(yǎng)家,不聲不響地宅在家里做飯、喂奶的“矬”丈夫……但是今天,不僅奶爸數量在全球大有增長之勢,而且從他們給嬰兒洗澡換尿布時的純熟手法、洗奶瓶奶嘴沖喂奶粉過程中的細致溫柔、網淘嬰兒用品時的出手不凡、侃育兒經時的滔滔不絕,與寶寶嬉戲時享受的表情,就知道他們這個奶爸當得自覺自愿、甘之如飴……這個世界真的變得大不一樣了,說是一場溫柔的革命,并不夸張。
我想,這一變革發(fā)生的原因,除了女人們不可遏制地變得強大——她們在教育在職場的表現不斷令人刮目相看——也和男人們觀念的嬗變有極大關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爾解釋兩種不同的生育模式時說,關鍵看你是把孩子當成耐用生產品(孩子將成長為勞動力)還是耐用消費品(孩子為父母提供精神慰藉)?事實上,現代父母很少有人再指望未來從子女身上得到多少物質回報,他們更在意和孩子親密相處、聞著孩子的奶香、汗酸和尿騷感悟生命的愉悅,體驗親子之情的美妙,育兒過程中的精神情感所獲已是無可替代的豐盈。一位男學者曾對我說,親手帶孩子妙不可言!所謂影響工作,無非是少寫少發(fā)了一兩篇文章,那又有什么關系!人生的價值并不因此而減色,因為孩子就是自己最好的傳世作品!
這個世界正在重新定義家庭生活的意義,定義什么是好父親、好男人。北歐政府是通過出臺公共政策鼓勵更多的男人樂當奶爸的,比如挪威政府近來正計劃將父親產假從12周延長至14周,以確保父親能參與到撫養(yǎng)孩子的全過程。一向大男子主義的日本男人,也紛紛悟道:男人的義務不僅僅是外出賺錢養(yǎng)家糊口,關鍵時刻能夠陪伴在家人身邊,能夠給親人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也是男人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一種表現。工作與育兒兩不誤的奶爸,才是現代優(yōu)質男人的代表。
當一個硬漢被嬰兒肉乎乎的小手所抓住,他就在產生萬般柔情的同時,更深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父親的責任;當一個男人不再以工作為唯一的價值,他就超越了單純忙碌的工蜂的意義,變得更為接近人性的真實和完美。沒有奶的奶爸真的很強大。
但是既然是一場革命,不管怎么溫柔,總有陣痛和不適。爸爸們缺席育兒過程時,媽媽們“蠟燭兩頭燒”,為工作生活難以平衡糾結煩惱;當爸爸們也要“奶”孩子的時候,他們何嘗不要為工作生活難均衡而心力交瘁,甚或一時因宅在家里被人鄙視……這種辛酸凌亂,聶剛、凌翔、“奮斗ing”都經歷過,好在男主人公們最后都有了一個不錯的局面:自己找到彈性工作的適應模式,親情、事業(yè)皆有收獲,和御姐妻子們也找到一個平衡點。因此,溫柔革命不是一個人的革命,希望女人們多學學李安的太太,給樂做奶爸的丈夫多一點理解支持,寵辱不驚方能有心花怒放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