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昌,張小健,劉銀波
(北京市順義區(qū)中醫(yī)醫(yī)院中風一病區(qū),北京101300)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筆者用恩師顧自悅主任醫(yī)師經驗方疏肝健脾方治療因壓力、精神及情緒等因素所致的肝郁脾虛失眠30例,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本院門診就診患者,符合肝郁脾虛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0歲,平均(50.2±8.3)歲;病程6個月~15年,平均(7.2±2.5)年;入眠困難為主18例,以寐而易醒、醒后不寐為主10例,以徹夜難眠為主2例。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4~69歲,平均(50.5±2.3)歲;病程4個月~14年,平均(7.1±2.6)年;以入眠困難為主16例,以寐而易醒、醒后不寐為主9例,以徹夜難眠為主5例。兩組均伴有日間食少、納呆、疲勞、注意力下降、焦慮、煩躁等癥狀。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入睡困難,時常覺醒,睡而不穩(wěn)或醒后難再入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時間不足5h,舌苔白或白膩,脈弦或弦細。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①主觀標準:入睡困難、時睡時醒、甚至整夜難眠,白天出現(xiàn)頭昏、疲倦乏力、頭脹痛等。②客觀標準:睡眠時間明顯減少、每夜少于6h,入睡時間延長超過30min,覺醒時間明顯增長、每夜大于30min。
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符合診斷標準及肝郁脾虛型。
排除標準:嚴重慢性失眠,繼發(fā)性失眠,有酒精、藥物濫用病史,近2周內有重大生活事件,服用過催眠藥物、抗抑郁藥、抗焦慮藥,過敏體質以及妊娠或哺乳期。
治療組:自擬疏肝健脾方。當歸10g,白芍10g,柴胡12g,茯苓10g,炒白術10g,炙甘草6g,酸棗仁15g,珍珠母20g,生龍骨20g,郁金10g,百合10g,五味子10g,合歡皮10g。每日1劑,早晚各服200mL。隨證加減。每日1劑,水煎,夜晚睡前0.5h服。
對照組:每晚睡前0.5h口服艾司唑侖(北京益民制藥廠)1mg。
兩組均治療30天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評價臨床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3個月后隨訪評價臨床遠期療效。
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定[3]。PSQI量表由23個條目構成,參與計分的條目可組合成7個成分,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分計分,累計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1.5版的統(tǒng)計軟件包作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兩組近期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遠期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遠期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PSQI總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PSQ I總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PSQ I總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4.84±3.76 5.39±1.84**△△對照組 30 14.39±4.01 8.39±2.86
治療過程中,治療組無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頭暈2例、頭痛2例、視物模糊1例、明顯心悸胸悶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3個月后隨訪,對照組有5例產生藥物依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的藥物安全性高于對照組。
肝氣郁結,郁而化火,火擾心神,神不安寐;或五志過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憂思太過,損傷心脾,心血耗傷,神不守舍,脾虛生化乏源,氣血虧虛,不能補養(yǎng)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脾氣不運則胃納受阻,致宿食停滯,釀痰生熱,痰熱上擾,胃失和降,不得臥而不寐。疏肝健脾方中當歸養(yǎng)血和血,為血中之氣藥,可使“氣行則血行”,氣血生化有源;柴胡疏肝解郁,肝性善喜條達,且其升散之性能引胃氣上復,行其氣血化源之職;炒白術健脾益氣,使脾旺精微上奉,心血得養(yǎng);白芍養(yǎng)血斂肝,柔肝緩急;珍珠母平肝潛陽,安神;甘草調和藥性,兼能補益心氣。諸藥合用,使脾氣健運,肝氣得疏,氣血和調,心神得養(yǎng)。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鎮(zhèn)靜,安定,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珍珠母含有半乳糖神經酰胺、磷脂酰乙醇胺,能增加人體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促進神經過程的平衡,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改善睡眠。白術揮發(fā)油也有鎮(zhèn)靜作用[4]。因此,疏肝健脾方治療失眠療效顯著,且副作用小。
[1]鄭筱萸.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186-187.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119.
[3]Buyse DJ,Reynolds CF,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1988,28:193.
[4]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