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曼
2012年,在西安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根據(jù)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結合茶文化價值理念與時俱進、發(fā)展深化的自身要求,提出“清、敬、和、美”作為當今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來加以推廣。時逢今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有命題作文“弘揚和培育清、敬、和、美當代中華茶文化核心理念,推進茶葉大國向茶業(yè)強國轉變”作為高峰論壇的主旨。在行文之前,為了便于行筆,把目前中華茶文化圈內流行的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予以說明。
在中華茶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中,茶圣陸羽在其《茶經》(一之源)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后人曾以“精、行、儉、德”作為優(yōu)秀茶人的標準和弘揚茶文化的行為準則。“精行”可作品行端正之解;“儉德”可作節(jié)儉美德之解。此關鍵點在于中國人重德。日本茶道精神有“和、敬、清、寂”四規(guī),以此表明互相尊敬、和睦共處和隔絕塵世、清心潔身之意。韓國茶禮也有“清、敬、和、樂”與“和、敬、儉、真”等茶道精神作為茶文化核心價值。當代茶學大家莊晚芳先生把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廉、美、和、敬”,至今仍被中國茶文化界崇之、仰之、敬之。以后尚有諸多茶文化抑或是茶學專家陸續(xù)提出了更多的中華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如:“儉、清、和、靜”之說,“正、靜、清、圓”之說,“和、儉、靜、潔”之說…… 凡此種種,都是為了通過飲茶的方式,以茶為媒,對社會進行禮儀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天下趙州禪茶文化交流大會”(首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上,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著名高僧大德凈慧長老提出了中國禪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引起了世界茶、佛兩界極大關注,得到了廣泛認可,同時也已成為當今中華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得到傳揚。人們之所以對此四字青睞有加,原因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三教文化精華都凝練和統(tǒng)攝在了“正、清、和、雅”四字之中。也就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一個“正”字上(正是當下社會需要的“正能量”之解),道家文化體現(xiàn)在一個“清”字上,佛家體現(xiàn)在一個“和”字上,而茶文化中的人美、境美、茶美、水美則用一個“雅”字加以概之。古今茶人無不以品茗談心為雅事,以茶人啜客為雅士。儒家主正氣,道家主清氣,佛家主和氣,茶家主雅氣。這四個字、四種氣,大致可以概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精神。中華茶文化精神,也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與典范。
縱觀各種中華茶文化精神的提法,暗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廉、美、和、敬”或“理、敬、清、融”或“和、儉、靜、潔”等一系列思想體系,與日本茶道精神中“和、敬、清、寂”,以及韓國茶禮中“清、敬、和、樂”與“和、敬、儉、真”等思想,“其產生的背景,源頭在道家,核心在儒家,發(fā)展在佛家”。也就是說,中華茶文化的發(fā)展是“基于儒家的治世機緣,倚于佛家的淡泊節(jié)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導清和、儉約、廉潔、求美、求真的高雅精神。
同樣如此,“清、敬、和、美”四字,同屬中華茶文化層面中“心態(tài)文化”和“行為文化”,屬于形而上范疇。重新歸納和提出“清、敬、和、美”四字,既是對傳統(tǒng)茶文化精神的繼承和拓展,也是對當代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高度概括的一種與時俱進。特別于今天,在某種意義上,“清、敬、和、美”要義可以成為社會道德淪喪的化育功能,擔當著一種社會責任,更能成為人心歸向的指導所在。
何為“清、敬、和、美”?概而要之,簡單到可用八個字解讀,即不濁、不蔑、不諍、不丑。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漸入一體化的時代,人們道德也開始淪喪,人與自然的契合行將接近崩潰的邊緣。這就更需要我們推廣中華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用“不濁、不蔑、不諍、不丑”的正確思想來加以引導。
(一)所謂“清”,是指以茶性至清為載體,上升到與人生處世哲學有關的“清”字上來?!扒濉弊质侵袊鴤鹘y(tǒng)文化道家思想重要體現(xiàn),也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心境所在。道家代表人物張三豐的《清吟》詩,實乃表明了清茶之心的本質,為一種“平常心是道”的素養(yǎng)和生活態(tài)度:“清茗清香清道心,清齋清夜鼓清琴。人能避濁潭清靜,跳入云山不可尋?!庇刹鑼?,意喻人生應有的清道之心。所謂“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張三豐在這首詩中的“清”字,是在清茶引領下讓人漸入生活的妙境。
清者,為廉潔清白,清心養(yǎng)生;為清潔、清靜、清寂。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我國古代清官的廉政之舉,也是我們當今精神文明倡導的表現(xiàn)形式。1982年,首都春節(jié)團拜會上,每人桌前一杯清茶,既高尚又文明。為此《人民日報》頭版發(fā)文《座上清茶一杯,國家景象常新》,顯示出我們國家兩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如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清正、清廉”的廉潔奉公,“清白、清官、清譽”的廉政建設,“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思想更值得提倡和加以延續(xù)。
一杯清茶之“清”,既使人清爽、清醒、清白、清新、清淡,又使人清潔、清香、清寧、清心、清涼。從另一層面來講,“清茶一杯”亦反映清心健康長壽的作用。已故領導人朱德把清茶一杯稱之為“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
清者自清,關鍵在于體現(xiàn)道德體系中的“不渾”。
(二)所謂“敬”,是指把“以茶敬客”的思想作為載體,繼而上升到對自然萬物的敬仰,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敬重、尊敬、恭敬”的友好關系,并作為人們的行世準則。一個“敬”字體現(xiàn)的是茶之于“禮”的互敬價值和人們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茶,教會每一個中國人待客之道、尊敬之道和禮儀之道。從茶文化的“敬”的角度上講,茶文化浸潤著文明、禮儀、尊重、平等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敬道”。
曾經有人對目前就讀的中小學生們做了抽樣調查,用這樣一種方式提問小學生:“不管有何種身份的客人去你們家做客,看到爸爸媽媽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幾乎98%以上的小學生異口同聲道:“倒茶!”而對中學生的問法是:“客人到家,爸爸媽媽會讓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回答:“給客人倒茶?。ň床瑁边@說明茶文化中的“客來敬茶”的待客之道、禮儀之道是那樣根深蒂固在幼小的心靈上,也恰恰說明茶文化的“敬道”具有普世價值。以茶敬客,實際上協(xié)調了一種“互敬”的人際關系。茶道中“和”、“敬”、“融”、“理”、“倫”等,側重于人際關系的調整,要求和誠處世、敬人愛民、化解矛盾、增進團結,以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倘若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都能遵循于茶道中的和敬友愛、平等尊重、和諧相處,將給人類文明帶來無限生機。
茶由于本身的自然屬性,產生了以茶為載體的茶文化,始終貫穿于社會文明道德的相互敬仰、敬愛為人的行為之中。中國古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等均屬精神文明范疇,具有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功能。茶文化本是一種“敬”文化——
敬獻一杯茶,是尊敬他人的表現(xiàn);
敬奉一杯茶,是對大自然恩賜靈飲的感恩;
恭敬一杯茶,是對逝者的哀悼和懷念;
禮敬一杯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敬慕;
贊美一杯茶,是對“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的敬辭。
敬者自敬,關鍵在于體現(xiàn)道德體系中的“不蔑”。
(三)所謂“和”,是指以茶的“平等不二”和“中庸之道”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為載體,運用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和諧關系上來。中國茶道中之所以設置“公道杯”,就是這種價值的體現(xiàn)。
“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道家談“和”,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佛家談“和”,體現(xiàn)在對恭敬心和慈悲心的培養(yǎng);儒家談“和”,體現(xiàn)在“人與人”及整個社會的關系上。茶文化主張“以茶修德”、“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基本思想,強調“和諧”、“和敬”、“和美”、“和平”、“和廉”、“和愛”、“和氣”、“和儉”、“和善”、“和解”的義理。這些都應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和諧世界的添加劑和潤滑劑。
社會要和諧發(fā)展,關鍵在于人心的凈化。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特點,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彼此該怎樣相處?是競爭、斗爭、你死我活,還是合理競爭、和平共處,和衷共濟?中國茶文化選擇了“和”——“君子和而不同”。通過以茶悟道,告知人們和諧相處、和睦友善、誠信待人、公平正義和“平常心是道”的道理。實際上,幾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有精髓,都回歸和落腳在了“和合”文化的理論基礎之上。不管是茶道,還是人道,都是“和”道,應該是整個社會和這個世界的運行之道——和則兩立,不和則兩??!
有人說:“一個‘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儉’、‘美’、‘樂’、‘靜’等意義,而且涉及天時、地利、人和諸層面。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核、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p>
把“和”的思想運用在茶事中,敬奉一杯茶,平等待人,相互尊重,相互和諧;把“和”的思想落實到生活中,就是凈慧長老提倡的“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如何來架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世界的和諧關系呢?凈慧長老有言:“以感恩的心來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來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來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來成就事業(yè)?!边@就是把“和”的思想落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體現(xiàn)。
和者自和,關鍵在于體現(xiàn)道德體系中的“不諍”。
(四)所謂“美”,是指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藝、茶葉的內外之美,升華到人類社會生活及相關活動的美學境界。茶美、境美、水美、器美、藝美、人美、服飾美、景美,茶文化之美源自于自然之美、莊重之美、簡潔之美、寧靜之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不僅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世界的期盼。美是一種境界,美是一種素養(yǎng)。美,既注重美的形式,更注重美的內在體驗。由此而旨歸在人的心靈之美,這是美的極致。有人說:“追求美的形式是為了涵養(yǎng)茶人的精神境界,同時借助茶禪的藝術形式使茶事的參與者獲得美的感受,以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倍_灣林荊南教授將茶美解讀為:“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边@說明“美”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重要一環(huán)。
“茶道”意境之所以美,不僅在茶藝的體驗上,尤其在“功夫在茶外”的那種含蓄無窮的深處,這就是中國茶道的審美意境。無論是茶道之美,還是茶藝之美,目的就是為了美化生活、善化人心、凈化社會與文化,最終回歸到自然之美、人心之美、社會之美和世界之美。
美者自美,關鍵在于體現(xiàn)道德體系中的“不丑”。
“清、敬、和、美”作為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其意義和使命就在于促使人們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把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定位在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人類和關懷自然上。
“清、敬、和、美”這四種素養(yǎng)既是中華茶文化精神實質,也是人生自覺和利他的重要思想。如果能善用其心,日久歲深,不但能極大地提升我們生命的質量,也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的生命流向,能夠為凈化社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現(xiàn)代社會燈紅酒綠的環(huán)境中,有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迫切需要“清、敬、和、美”這四種素養(yǎng),給更多的人帶來樂趣,帶來清靜,帶來幸福,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和諧安寧和穩(wěn)定。
“清、敬、和、美”四種素養(yǎng),可以滋潤人們精神世界,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崇尚的“四杯茶”,值得我們去追求和品味。
喝一杯“清”茶,茶湯中充滿了人文精神,充滿了天地萬物的和諧相處;喝一杯“敬”茶,人間恩怨都會變成優(yōu)化彼此身心氣質的清香甘露,人間的互相尊重在把盞相敬中得到落實;喝一杯“和”茶,培養(yǎng)相互間推己及人的和諧胸懷,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慈愛;喝一杯“美”茶,以茶之美同所有人來共同美化我們的社會、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美化我們的心靈和美化我們的生活。
“清、敬、和、美”,包含了人類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情素?!扒濉⒕础⒑?、美”是一種溝通,一種親近;是雪中送碳、理解關愛的一聲問候;是甘苦同嘗、榮辱共擔的一種默契?!扒?、敬、和、美”還是一種寬容、善意和溫情,有時甚至是一杯茶在手,一種相逢一笑盡釋前嫌的氣度。
“清、敬、和、美”的反面是“濁、蔑、諍、丑”,人的素養(yǎng)由“濁、蔑、諍、丑”到“清、敬、和、美”是一個長期修行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修養(yǎng)的過程。清敬和美,是為覺悟人生和奉獻人生。中華茶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素養(yǎng)內容,其目的就是強化當下覺悟,實現(xiàn)從濁蔑諍丑,到清敬和美的轉化。
“清、敬、和、美”這一種精神決定了中華茶文化具有哲學、宗教和倫理學的社會化育功能。中華茶文化精神離不開人文關懷,離不開人生日用,離不開禪的關照與感悟,離不開茶的精清、淡潔、滌煩、致和修養(yǎng)功夫。從這個角度來看,將當今茶文化核心價值理念定位在“清、敬、和、美”這四個字上,恰到好處,既理事圓融,又雅俗同歸。
中華茶文化有“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四大功能,將“清”融入感恩中,感恩大自然賜予的靈魂之飲,感恩萬事萬物給我們帶來福祉;將“敬”融入包容之中,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來敬仰對方,以“宰相肚里能撐船”氣度來敬重對方,最終到達互敬互助、互敬互重的彼岸;將“和”融入分享中,想到世間還有諸多苦難,想到社會還有種種缺陷,相互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和諧,最終達到和氣生輝、和氣生財?shù)哪康模粚ⅰ懊馈比谌氲浇Y緣中,以“美”的至味同所有人結茶緣、結善緣,讓所有美德凈化人生,祥和我們的社會。
總之,無論是“清”、“敬”還是“和”、“美”,其倡導的茶文化核心內容,共同之處就是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講和睦,倡導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堅忍不拔、謙遜禮貌、勤奮節(jié)儉、廉潔奉公和相互尊敬,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充滿活力、誠信友愛的真善美世界。這與當前我們國家所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和釋放社會“正能量”是相融合的,既體現(xiàn)了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又反映了時代特點,顯而易見,中國的茶文化是始終以建設和諧為基礎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建設精神文明一個很好的載體。建設和諧社會,必須植根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塊深厚的土壤,從中發(fā)掘像茶文化那樣的寶貴精華,并使之為我們所吸收利用。也因為中華茶文化的“清、敬、和、美”思想始終貫穿于公民道德建設之中,其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給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廣泛空間。因此,弘揚茶文化,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公民,是推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在當前很有現(xiàn)實意義。
將清心落實于生活,將互敬落實于當下,將和諧融化于世間,將美德融化于大眾?!?/p>
攝/足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