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高
(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丙二酸二甲酯是生產醫(yī)藥吡哌酸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國相關企業(yè)生產的丙二酸二甲酯除出口外,絕大部分用來生產吡哌酸,國內外對其需求比較大。其分子中的活潑亞甲基容易被其他基團取代,故可以進行烷基化、羥烷基化和酰胺化等多種取代反應[1]。試驗研究了以改進的氰化酯化法合成丙二酸二甲酯。
合成丙二酸二甲酯傳統(tǒng)的氰化酯化法總收率只有65%,且成本較高,副產物較多。氰化酯化法的核心體現(xiàn)在2個方面:一是氰乙酸水解生成丙二酸;二是丙二酸與甲醇酯化生成丙二酸二甲酯。工藝的關鍵是酯化反應,需在第3步酸化反應后,把反應混合液中的水分蒸發(fā)出來,而傳統(tǒng)的工藝嚴格要求水分質量分數(shù)在1%以下。脫水過程中,隨含水量減少,蒸發(fā)溫度升高,氰乙酸的分解加劇。傳統(tǒng)工藝中的反應如下[1]:
第1步,酯化反應
第2步,加成反應
第3步,水解反應
即氰乙酸酯化生成氰乙酸酯,然后氰基加醇生成亞胺基烷氧基丙酸酯,最后水解生成丙二酸二甲酯。反應初期,在有水存在下加入醇進行酯化,對酯化不利。要提高產品收率必須在酯化前盡力脫水。所以,通過試驗,將反應歷程改為:
第1步,中和反應
第2步,氰化反應
第3步,酸化反應
第4步,酯化反應
酯化歷程可作如下解釋[2]:
第1步,加成反應
第2步,水解反應
第3步,酯化反應
即在無醇條件下,氰乙酸與水及硫酸首先加成生成硫酸鹽(HOOCCH2CONH·H2SO4),繼而水解生成丙二酸和硫酸氫銨。此時,不僅不需把水脫盡,反而需要有一定量水參與反應;然后,丙二酸與甲醇進行酯化反應,形成丙二酸二甲脂。
試驗所用主要試劑:一氯乙酸,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硫酸(98%),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無水甲醇,氫氧化鈉,臨淄天德精細化工研究所;鹽酸(36%),淄博化學試劑廠;氰化鈉,宜興市鈕中化工有限公司;碳酸鈉,聯(lián)試化工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試驗主要儀器:電子天平YP1200型,上海精科天平廠;小型(數(shù)顯)真空干燥箱,DZF-250型,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HH-4型,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全套磨口玻璃儀器,天津市天玻玻璃儀器廠;KDM型電磁攪拌加熱套,山東省新華電熱儀器廠;電動攪拌器,金壇市中大儀器廠;DZG-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森信試驗儀器有限公司。
所有玻璃儀器均洗滌后用蒸餾水潤洗3次,然后在100℃干燥箱中干燥。
2.2.1 氰乙酸的制備
中和:稱取一定量氯乙酸,加入一定量水,攪拌溶解后,將配制好的Na2CO3溶液緩慢加入氯乙酸溶液中,使形成中性氯乙酸鈉溶液。
氰化:用固體氰化鈉配制一定濃度的氰化鈉溶液,置于四口燒瓶中,邊攪拌邊緩慢加入氯乙酸鈉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反應一定時間。
酸化:在氰化液中緩慢加入一定量濃鹽酸進行酸化反應;反應一段時間后,加熱至一定溫度后真空濃縮,脫水至一定含水量。
2.2.2 酯化
在上述氰乙酸溶液中于攪拌條件下緩慢加入一定量濃硫酸,一定溫度下反應一段時間后,加入一定量甲醇和自制的催化劑,在一定溫度下,繼續(xù)反應一段時間。反應結束后,常壓蒸出過量的甲醇,粗產品經(jīng)中和、水洗、干燥精餾,得到產品丙二酸二甲酯[2]。
根據(jù)試驗,氯乙酸、氰化鈉、碳酸鈉、甲醇用量與丙二酸二甲酯產量之比分別為1.150 4、0.587 2、0.808 0、1.026 7。試驗中,以5g氰化鈉得到約10g丙二酸二甲酯粗產品。
中和過程操作比較簡單,只需控制碳酸鈉溶液加入量及溶液pH即可。
氰化是氰乙酸制備的關鍵步驟,對丙二酸二甲酯收率影響較大。影響氰化的因素有pH、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由于pH在7.0~7.5之間對氰乙酸的產率影響較小,所以,試驗只考察pH和反應時間一定條件下,溫度對氰化反應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溫度對氰乙酸收率的影響
從圖1看出:溫度為40℃時,氰乙酸收率只有65.5%;隨溫度逐漸升高,氰乙酸收率提高;溫度達到115℃時,氰乙酸收率達到98.5%;繼續(xù)升高溫度,氰乙酸收率反而開始下降。因此,確定最佳反應溫度為115℃。
用改進的氰化酯化法制備丙二酸二甲酯,氰化反應和酸化反應過程速度較快,且收率較高,因此,在整個工藝過程中,影響產品收率的關鍵是酯化過程。影響酯化的主要因素有酸化液的含水量、甲醇和氯乙酸物質的量比及酯化反應時間等。
3.2.1 酸化液含水量對丙二酸二甲酯收率的影響
酸性條件下,酯化反應為可逆反應[3]。試驗條件:反應溫度為60~80℃,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為5.0∶1,反應時間為6h。酸化液含水量對丙二酸二甲脂收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
由圖2看出,對于改進的氰化酯化法,酸化液中水分含量對丙二酸二甲酯的收率有影響:酸化液中水分含量過小,氰乙酸不能完全水解;酸化液中水分含量過大,酯化反應平衡又制約反應進行。當水和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為0.5∶1時,產品收率為76.6%;隨二者的物質的量比增大到2.5∶1時,產品收率達84.4%;之后,產品收率不再增大反而開始下降。由此確定適宜的水和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為2.5∶1。
圖2 酸化液中水分含量對丙二酸二甲酯收率的影響
3.2.2 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對產品收率的影響
原工藝中,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是2∶l。為了提高低溫條件下的酯化反應轉化率,將甲醇用量提高以加速酯化反應并將水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來。在反應溫度60~80℃、反應時間6h條件下,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對產品收率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甲醇和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對產品收率的影響
由圖3看出,隨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增大,產品收率增大。但甲醇用量增大,相應的甲醇回收裝置的負荷也增大,所以,綜合考慮,甲醇和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以5.0∶1較為適宜。
3.2.3 酯化過程反應時間對產品收率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60~80℃、甲醇與氯乙酸的物質的量比5.0∶1條件下,延長反應時間對提高酯化率有利;但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再延長反應時間,產品收率提高不明顯。由圖4可知:反應時間為6h時,產品收率為81.3%;繼續(xù)延長反應時間,產品收率只提高0.5%。所以,確定適宜的反應時間為6h。
圖4 反應時間對丙二酸二甲酯收率的影響
以氯乙酸、氰化鈉和甲醇為原料,采用改進的氰化酯化法合成丙二酸二甲酯是可行的。保持酸化液中適宜的水含量,并在酯化過程中保持甲醇過量,結合酯化過程與甲醇回收過程,可以提高產品收率在84%以上。
[1]李艷云,尹振晏.2,2-二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的合成[J].化學世界,2011,11(52):681-683.
[2]丁武.改進的氰化酯化法合成丙二酸二甲酯[J].燃料工業(yè),2001,12(6);58-59.
[3]荊超河,宋建池.丙二酸二甲酯合成工藝的改進[J].河南化工,1999,1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