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彬
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礙是臨床上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我院外一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直腸癌根治術,同時針對患者排尿功能障礙這一護理問題采取系列有計劃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50例,均為男性。年齡24~59歲,平均(51.5±6.0)歲。術前均無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直腸癌,均采用直腸全系膜切除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術。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方式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直腸癌根治術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留置尿管護理等。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排尿功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盆底肌肉訓練 患者住院第1 d開始進行:(1)緩慢收縮并放松盆底肌肉,1收1放為1組,持續(xù)10 s,每次10組,3次/d;快速收放,持續(xù)2 s,每次10組,3次/d;盡可能久地收緊盆底肌肉,每次10~30組,1次/d。(2)臀部向外轉動、盡量將臀部往上提、扭胯三組動作,盡量向一側傾斜,練習1次/d,每次10~30下。(3)取站立位,緩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兩腿分開,與肩同寬,緩慢收放盆底肌肉;兩腿分開,相當于肩寬的兩倍,緩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時,完成起立、下蹲的動作。以上動作練習1次/d,每次5~10下。(4)提肛時小步跳躍,提肛時大步跳躍,提肛時大步沖刺跑。以上三組動作練習,1次/d,每次10下。術后第3 d開始行平躺時盆底肌肉訓練,按(1)方法訓練,3次/d。
1.2.2 心理干預 患者術后短期內可出現排尿功能異常(排尿困難、尿殘留等),易因此出現焦慮、緊張、不安等負性心理。對排尿功能異常患者,責任護士應及時做好解釋工作,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宣教,使患者了解此現象可以經過治療、護理和功能鍛煉后恢復到術前水平。責任護士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動態(tài)變化,隨時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其說出心理感受,通過語言交流根據其性格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之放松心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1.2.3 術后干預 (1)膀胱功能鍛煉。患者手術回房后即夾閉尿管定時開放,清醒后囑其有明顯尿意時,用手觸診膀胱充分充盈再開放尿管放出尿液。放尿過程中指導患者同時進行肛提肌舒縮運動至放尿結束。(2)膀胱區(qū)按摩。患者開放尿管排尿時,指導其用手放于下腹部膀胱隆起處,向左右輕輕按摩,用力均勻,由輕到重,忌用力過猛,時間2~3 min,直到尿液全部排除后夾閉尿管[1]。
1.3 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拔尿管時間;術后第15 d對兩組患者進行排尿功能測定,監(jiān)測排尿功能障礙情況。排尿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2],Ⅰ級:功能正常,無排尿障礙。Ⅱ級:輕度排尿障礙,尿頻、膀胱殘余尿量<50 ml。Ⅲ級:中度排尿障礙,極少情況下需導尿管治療,膀胱殘余尿量≥50 ml。Ⅳ級:重度排尿障礙,因尿失禁或尿潴留需留置尿管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術后拔尿管時間與排尿功能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兩組患者術后拔尿管時間比較,干預組有7例患者于術后48 h內拔除導尿管,對照組僅2例;干預組第3 d有15例患者拔除導尿管,而對照組10例;干預組所有在3 d內或第3 d拔除導尿管的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未出現再次導尿的現象,術后15 d排尿功能測定4例患者出現輕度排尿功能障礙,1例重度排尿功能障礙,無尿潴留現象,經保守治療和加強功能鍛煉后均能自主排尿,無1例需要再次導尿;術后第7 d兩組患者均拔除尿管。術后15 d排尿功能測定對照組13例患者出現輕、中、重度排尿功能障礙,除1例需再次導尿留置尿管,其余經保守治療和加強功能鍛煉后均能自主排尿。兩組患者術后拔尿管時間和排尿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拔尿管時間與排尿功能比較(例)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直腸癌根治術后出現排尿功能障礙是臨床上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之一。陳建華[3]報道在臨床工作中應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直腸癌根治術,該術式減少了損傷排尿神經導致的神經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礙,給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極大痛苦。直腸癌術后導致排尿功能障礙的原因有神經損傷、膀胱后移位、創(chuàng)傷性無菌性膀胱周圍炎、血管損傷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神經損傷占主導地位[4]。針對這些原因,干預組患者住院即開始通過進行有計劃的盆底肌肉訓練、術后膀胱功能鍛煉、尿道括約肌和盆底肌收縮訓練以提高尿道括約肌的控尿能力[5],降低逼尿肌的排尿壓力,增加膀胱貯尿量,并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得到一定的恢復;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對排尿障礙的認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膀胱區(qū)按摩可使膀胱壁有規(guī)律地承受一定的壓力,從而訓練和促進膀胱肌肉的收縮功能;術后夾管按需排尿能充分保護和訓練膀胱功能,加強尿道括約肌的作用,促進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復[6]。直腸癌根治術后常規(guī)留置7 d以上的尿管,表1可見,干預組術后拔尿管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15 d排尿功能測定,干預組排尿功能障礙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盆底肌肉訓練、心理護理、術后膀胱功能鍛煉、膀胱區(qū)按摩等護理干預行為是改善直腸癌根治術后排尿功能障礙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何國平,喻 堅主編.實用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85.
[2] Sterk P,Shekarriz B,Günter S,et al.Voiding and sexual dysfunction after deep rectal resection an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rospective study on 52 patients[J].Int J Colorectal Dis,2005,20(5):423-427.
[3] 陳建華.直腸癌根治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排尿功能的影響[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7(1):19-20.
[4] 宋玉成,張學東,張 鵬.手助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盆自主神經保護對排尿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30-31.
[5] 譚翠蓮,喻姣花,孫 新,等.生物反饋訓練預防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排尿功能障礙[J].護理學雜志,2009,24(20):25-27.
[6] 陸文娟.不同膀胱功能訓練法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