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韓西芹
2013年3月10日,“書畫中的重慶”書畫展亮相重慶巴渝文化會館,展出任伯年、傅抱石、宗其香、豐子愷、吳冠中、晏濟(jì)元、陳子莊、馮建吳、蘇葆楨、江友樵、王閑影、楊竹民、蔡嵐等近30多位名家精品70余件,展現(xiàn)了巴渝熱土孕育出的書畫名家風(fēng)采。
〉宗其香 《嘉陵江上》
On March 10, 2013, th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xhibition of “Chongqing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as held in Chongqing Bayu Culture Hall. More than 70 masterpieces created by nearly 30 famous artists such as Ren Bonian, Fu Baoshi, Zong Qixiang, Feng Zikai,Wu Guanzhong, Yan Jiyuan, Chen Zizhuang,Feng Jianwu, Su Baozhen, Jiang Youqiao, Wang Xianying, Yang Zhumin, Cai Lan, etc. were on display. Their works show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tyle Ba-Yu earth has fostered.
上個世紀(jì)三四十年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寓居重慶的金剛坡,那是一塊群山環(huán)繞的谷地,氣勢沉雄的山川草木給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他欣喜感嘆:畫山水的在四川若沒有感動,實在辜負(fù)了四川的山水。
那也是一段血火彌漫的歲月,迫于戰(zhàn)事,當(dāng)時不少國內(nèi)著名的書畫家內(nèi)遷來到重慶,痛感國殤家破,有家歸不得,讓他們恍然有了把他鄉(xiāng)當(dāng)故鄉(xiāng)的感慨。深受巴渝山水氣韻的熏陶,飽覽山城獨特的人情風(fēng)貌,豐子愷、宗其香、吳冠中、傅抱石、江友樵、王閑影、李際科……這些處于創(chuàng)作盛年的書畫家們紛紛選擇用筆墨抒發(fā)胸中塊壘,鼓蕩士氣,為今天的重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戰(zhàn)時文化記憶。
1917年11月30日生于南京的宗其香,系徐悲鴻生前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時年26歲的宗其香在重慶首開個人畫展,徐悲鴻親自主持開幕式。無獨有偶,本次展出的宗其香水墨人物畫《嘉陵江上》,這幅長1.8米,高1.17米的大畫,落款為“嘉陵江上 卅二年初春 宗其香作于渝州沙坪壩”,讓人懷想。
〉岑學(xué)恭 《三峽》
〉郭俊 《巴渝十二景之歌樂靈音》
Landscape of Chongqing Painted by Master Painters
〉陳子莊 《山水》
〉晏濟(jì)元 《山水》
舊時的嘉陵江畔,這里每天都能看到臨水而居的底層人民的苦難與勤勞。貧婦、纖夫、石工、販卒,還有背柴、挑水、洗衣、放牛各色人等,他們的生活是舊重慶的真實寫照?!都瘟杲稀肪驮佻F(xiàn)了纖夫拉纖的場景,透過斑駁發(fā)黃的畫面,我們看到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艱難爬行的纖夫們,他們頭裹汗巾,臉色黧黑,赤膊暴曬于烈日下,負(fù)重的纖繩壓彎了他們的腰。畫家用簡潔明了的線條和色彩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進(jìn)入觀者腦海中的乃是百折不撓的民族抗?fàn)幘?。人們將這幅畫與徐悲鴻的力作《巴人汲水圖》相媲美,亦可見師生二人憐蒼生之情深。
豐子愷于抗戰(zhàn)時期的代表作《民心如城,金湯永寧》則帶著幾分文人畫的婉約。當(dāng)年,畫家在沙坪壩修建了幾間極簡陋的“抗建式”房屋,名曰“沙坪小屋”。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悲苦,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逃難途中見聞、感想為題材的人物風(fēng)景畫,戰(zhàn)亂中的流民,啼饑號寒的婦孺,有對山河秀麗的歌頌,也有對日寇殘暴的鞭撻……豐子愷說,“我往往覺得山水間的生活,更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這寂寞而鄰人更親”?!睹瘛愤@幅畫,更像是畫家心中向往的山水生活—城墻高筑,阻隔了戰(zhàn)火之苦,民心則安逸。
〉符易本 《游北碚》
〉丁六陽 《南山》
〉豐子愷 《民心如城,金湯永寧》
〉呂效書 《記憶中的朝天門》
巴山渝水,賦予畫家情思??梢钥吹疆嫾夜P下那些充滿最多感情色彩的山川形勝,城市與鄉(xiāng)村,荷塘月色和人間春色。傅抱石于1942年在重慶西郊繪就的《屈子行吟圖》,當(dāng)代藝術(shù)界泰斗吳冠中留下的《憶烏江》、《三峽》等佳作;馮建吳的《翠羽丹霞》意境悠遠(yuǎn),詩畫相融,方寸間盡現(xiàn)抗戰(zhàn)時期浪跡巴蜀悵寥情懷。還有6 0年專畫三峽的岑學(xué)恭,無數(shù)次攀上絕頂構(gòu)思畫面,《三峽》山水畫精神充足、氣韻生動,將整個山峽的絕壁峭巖、驚濤駭浪展現(xiàn)于眼前……
〉許伯建 《巴渝云路》
除了繪畫,薈萃重慶各個時期書法家的代表作品同樣精彩,許伯建絕筆《辟建重慶人民廣場碑記》拓片細(xì)述1997年重慶市直轄盛況,市政府為興建人民廣場,號召全市募捐,社會各界慷慨解囊。
〉馮建吳 《翠羽丹霞》
符易本謄寫郭沫若作《游北碚》也有故事。1937年,郭沫若坐船途經(jīng)重慶北碚,聽說山城溫泉瀑布美景,惜未能如愿前往感受旖旎風(fēng)光,煙雨羅江,深感遺憾,后一直念想,特作此文。
尤其是當(dāng)代重慶書法家魏功欽、畫家郭俊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老巴渝十二景》,令欣賞者流連矚目。老巴渝十二景是一代人的記憶,提到它,人們眼前會立刻浮現(xiàn)一幅深淺點染的山水長卷:金碧流香、海棠煙雨、龍門皓月、統(tǒng)景峽猿、縉嶺云霞、歌樂靈音、字水宵燈、華鎣雪霽、云篆風(fēng)清、黃葛晚渡、洪崖滴翠、佛圖夜雨……這些沁人心脾的景物風(fēng)情,激發(fā)了兩位書畫家的詩興,忘情于紙墨,詩、書、畫皆美不勝收,為畫面賦上了生命力,成為這座城市滄桑變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