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畬族銀飾的文化內涵探析——以閩東福安為例*

      2013-10-23 07:12:44林琴玉
      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2013年6期
      關鍵詞:鳳冠福安閩東

      林琴玉

      (寧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安 355000)

      畬族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支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qū),俗稱“閩東”。福安市擁有畬族7.2萬人,是全國畬族人口最聚居的縣(市),畬族人口占全國畬族人口的9.7%、全省畬族人口的16.7%、全市總人口的11.6%。畬族銀飾,作為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畬族人民的喜愛?!陡=ㄊ 笆濉蔽幕母锇l(fā)展專項規(guī)劃》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因此,在新時期以閩東福安為代表,深入了解和研究畬族銀飾,挖掘其文化內涵,對于弘揚閩東的優(yōu)秀民族文化,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 畬族銀飾概述

      銀飾是畬族人最喜愛的裝飾品,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畬族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畬族銀飾品種繁多??梢苑譃轱椘奉?、茶具類、酒具類、餐具類等,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還出現了油壓類如各種紀念銀章、紀念銀幣類。其中最普遍是銀飾類,它為畬族特有裝飾品,主要佩戴對象是婦女、兒童。其中女飾有銀冠、銀簪、銀扣、耳環(huán)、項圈、銀鎖、銀腰帶、銀牌、各種手鐲、銀片、銀鈴、戒指等;兒童銀飾有十八羅漢、九坐觀音、銀鈴、銀圈和長命鎖鏈,以及受漢族影響的福、祿、壽、喜、長、命、富、貴等銀字。畬族銀飾造型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有龍鳳祥獸、有花鳥魚蟶、也有蜂蝶竹林等等。花紋精細大方,形象生動活潑。它反映了畬族人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和勤勞勇敢性格,顯示出畬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天賦。

      表1 畬族銀飾種類

      二 畬族銀飾與民間習俗關系密切

      畬族銀飾與畬族的婚喪嫁娶、傳統(tǒng)節(jié)日等重要民俗聯系密切。在福安,每逢二月二“會親節(jié)”、三月三“烏飯節(jié)”等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盛事,都是畬族人民探親訪友、“對歌”縱情歡樂的日子,更是青年男女選擇配偶的佳期。做母親的會輕輕打開箱子,取出工藝精美的銀鳳冠,把女兒打扮得花枝招展。銀飾在畬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結婚、喬遷等人生重大經歷,還是平常的生產生活、宗教祭祀中,畬家人與都與銀飾密不可分,其間蘊含著吉祥平安的祝福,也有著對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2 銀飾與民間習俗關系

      三 畬族銀飾的文化內涵

      畬族文化內涵深邃豐富。神秘造型、工藝繁復的畬族銀飾蘊含著畬族古老的歷史信息,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畬族銀飾而言,在工藝、造型、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文化內涵。

      (一)畬族銀飾是重要的歷史載體

      閩東福安地區(qū)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畬族具有古老悠久歷史,在與中原華夏族的斗爭中敗退,并最終躲進了偏僻深山中尋求庇護,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和居住布局。閩東地區(qū)交通相對閉塞,地理環(huán)境險峻,遠離城市。這樣相對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恰恰成為其保存畬族文化的天然屏障,使得這里世代相居的畬族群眾能夠保留住自己原汁原味的畬族銀飾文化的根基,才使得我們在今天依然能夠看到畬族在現代社會的生存處境和畬族變遷的面貌。畬族銀飾對于研究畬族遷徒史和畬漢交流史可謂是難得的一份“活化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閩東福安銀飾始源于唐代,據傳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不滿李林甫專權,攜子辭官歸隱家鄉(xiāng)福安廉溪。其浩然正氣折服朝野,當時有數名宮廷銀匠追隨薛令之來到福安,他們輾轉于長溪各處(今閩東一帶)打銀謀生,沿襲至今。從唐朝年間畬族入遷閩東福安以來,畬族銀飾制作工藝便向世人展開了一幅悠遠的藝術畫卷。據閩東現有畬族譜諜記載,唐五代時期,鐘姓畬民從汀州上杭遷入福安韓陽坂五十三都鐘莆坑,其后裔又于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移遷今坂中畬族鄉(xiāng)的大林村。明朝中葉以來,畬民開始大批遷入福安,直至清乾隆后期(18世紀)基本結束。早在唐末入閩,畬族就已經開始使用銀飾,婦女耳戴大環(huán),脖戴銀圈。至清代,隨著大量畬族群眾的定居,畬族銀飾進入興盛時期,先前的“大耳環(huán)”在閩東地區(qū)演變?yōu)槔w巧玲瓏的耳墜;項圈制作考究,還制作出了為世罕見的銀冠、銀“桌面”等,集中表現了畬族人民不凡的審美情趣和超群的工藝水平。隨著畬族銀飾步入需求兩旺,其制作工藝也走出了當初僅在民族內承傳的困束,流傳民間。僅在福安一地,據明萬歷《福安縣志》載,明宣德年間便有“三千來去客,四萬打銀人”之說,民間銀飾制作日盛。

      (二)銀飾是畬族圖騰崇拜的代表

      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圖騰崇拜,而對于閩東福安的畬族來說,銀飾則是畬族圖騰崇拜的代表。畬族婦女喜在髻上插銀簪,戴上各式頭帕,配帶銀制耳環(huán)、手鐲。直到今日,畬族婦女們仍然保持這類裝飾。銀飾中尤以畬族姑娘出嫁時必須佩戴的傳統(tǒng)“銀鳳冠”頭飾最為精美,也是畬家人崇尚銀飾的極致體現。傳統(tǒng)銀鳳冠,以展翅鳳凰為主體飾物,冠身以竹筍殼為骨架,外用紅布包纏后縫成長方形的頭冠。冠上綴以一片片四方形且輕薄如紙的銀牌,銀牌上鏨有鳳凰、蝴蝶等圖案,并用紅線穿成一串串的五色料珠,垂掛在鳳冠的四周。冠的正面系有7~9根銀鏈,鏈上再系上大大小小的鳳凰、魚兒之類的正面銀牌與鈴鐺。鳳冠戴在頭上,珠串和鏈牌遮住臉部,直垂到胸前,走動起來搖搖晃晃叮當作響,寓意“鳳凰帶仔又帶孫”。

      以“鳳”作為銀冠的主要形式,就是畬族圖騰崇拜意念的表現。傳說三公主就是鳳凰的化身,據畬族族譜的敘述,畬族的始祖盤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兒三公主嫁給他。成婚時帝后給女兒戴上銀鳳冠,穿上鑲著珠寶銀飾的鳳衣,祝福她象鳳凰一樣給生活帶來祥瑞。從此,畬家女出嫁時必戴鳳冠,以示吉祥如意。

      在福建寧德、羅源地區(qū),畬族多把頭發(fā)從后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盤在頭上,高高隆起,形似鳳頭。結婚時,需戴鳳冠。鳳冠制法,用一根細小精致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三懸掛三塊小銀牌,垂于額前,畬民名之曰“龍髻”,以喻指高辛帝“三公主”的形象。由此可見,鳳凰是三公主的象征,也是畬族婦女的象征。在畬族人的傳統(tǒng)習俗中,如畬族女性的“鳳凰髻”、“鳳凰裝”,婚禮中的“鳳凰蛋”、“鳳凰到此”的橫批,還有祖居地“鳳凰山”等,都是鳳凰崇拜在畬族社會生活中的體現。這些都顯示著畬族在盤瓠信仰之外,存在著鳳凰崇拜即對三公主始祖婆的崇拜。畬族的鳳凰崇拜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從對其先民東夷部落鳥圖騰的追憶發(fā)展而來。鳥崇拜是人類社會古代圖騰崇拜和人文心態(tài)表現,也是古代生死崇拜的演化。畬族銀飾中以鳥(鳳)作為銀冠的形制主體,佩戴在姑娘的頭上。他們不僅希望姑娘長得像鳳一般美麗,還希求給家庭帶來世代的繁榮昌盛。

      (三)畬族銀飾擁有的象征意義

      畬族銀飾素面的很少,造型多姿,豐富多彩。題材多取源于畬族民間生活,有龍鳳祥獸、有花草蟲鳥、也有蜂蝶魚蟶。畬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銀飾的造型及圖案就起到記載圖騰歷史的作用,反映了畬族人民的崇拜思想和他們對人類起源的種種傳說。畬族人民崇拜的對象有龍、鳳、麒麟等等。把這些東西打造在銀飾上,表達了民族信仰,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豐富了畬族的文化底蘊。銀飾還有避邪惡、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男子戴著銀飾外出可以避邪,平安回家。在小孩帽子和衣服上釘銀羅漢、銀扣,除美觀外,也蘊涵著驅災祛病、庇佑孩子健康成長的意念。婦女平時穿戴銀飾,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見表三)。如:項圈吉祥如意牌又稱“長命鎖”,千百年來,它作為一種吉祥信物,帶給了人們精神上的庇佑與慰藉。它由項圈、如意牌、銀鈴組成,如意牌的正面雕刻著牡丹,反面雕刻著“百家增壽”字樣,寓意著富貴、長壽、吉祥。

      表3 畬族銀飾的象征意念

      (四)畬族銀飾擁有的工藝學價值

      和苗銀相比,畬族銀飾樸素許多,但絲毫掩蓋不了畬族銀飾精湛的手藝。高超的工藝使它成為了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tǒng)的畬族銀飾工藝銀藍技藝完全是手工操作,銀匠們先把白銀放在熔爐里高溫熔煉,隨后將銀水倒入模型壓成粗制品,這其中包括從制胎、掐絲到燒焊、點藍、燒藍等各道工序精細復雜,制作過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充分體現出畬族銀飾工藝的民族風格。畬族銀飾制作主要包括“操、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圓雕、鏤空雕”4種工藝,蘊含元代雕刻風格,形式上表現為造型奇巧獨特、紋飾雕工細膩精美。畬族銀飾在工藝上追求畬族文化純樸、粗獷、神秘的風格,并通過銀料純度和銀坯厚度的控制,提升銀料的延展性,再使用特制的月牙形束鏨等工具使坯件鏤雕造型凹凸有致、層次分明。而在銀飾表面光澤處理和保潔方面,仍采用畬族傳統(tǒng)的草藥配方煮銀泡洗、瑪瑙片刮光技術,使得銀飾保持天然色澤,起到防氧化、抗腐蝕的作用。我們知道銀飾經過反復捶打,表面會發(fā)黑或者粘上雜質,而根據古方:銀匠把銀飾先放入明礬等物質的水中沖泡三遍,再放入烏梅等藥材浸液加以清洗,去除雜質,就可保持可人的色澤,達到殺菌功效。2011年5月,以福安珍華堂銀飾制作技藝為代表的畬族銀飾制作技藝還被國家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種獨特的銀飾工藝手法代表了畬族民間金屬鍛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四 結論

      總之,隨著閩東畬族風情旅游日益被開發(fā)為旅游項目后,畬族銀飾開始變成了一種商品,作為畬族文化標志產生了新的價值。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閩東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已經被大大地改變了。對于弱勢的少數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畬族文化開始遭受沖擊。如何保持畬族銀飾文化的獨特性,值得探討。畬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以銀飾為代表的服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承載著畬族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通過對畬族銀飾文化內涵的解讀,能夠讓我們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透視出偉大的畬族獨特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畬族人民的智慧。

      [1]福安市統(tǒng)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按戶籍人口統(tǒng)計)的數據[R].2011.

      [2]李健民.品讀福安[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103.

      [3]酆中密.畬族史話(八)[N].閩東報,1962-7-15.

      [4]陳濟謀.巧手生花妙趣天成—漫談福安手工藝[J].福安文藝界,2009,(2):32.

      猜你喜歡
      鳳冠福安閩東
      鳳冠里藏著的秘密
      閩東茶詩中的概念隱喻與轉喻
      張福安作品
      美術界(2022年4期)2022-04-26 11:07:24
      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鴿子
      奧秘(2022年4期)2022-04-26 03:59:34
      孝端皇后鳳冠
      福安廉村
      九龍九鳳冠:明代皇后的頂級配飾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54
      閩東才女潘玉珂往事
      海峽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18
      傳統(tǒng)木帆船閩東“復活”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4
      閩東古法制糖“老樹發(fā)新芽”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0
      任丘市| 白银市| 连平县| 宾川县| 潞城市| 靖安县| 武陟县| 宣城市| 乐业县| 安宁市| 陇南市| 蓝山县| 宜宾市| 确山县| 洪雅县| 建湖县| 东台市| 两当县| 和龙市| 七台河市| 呼玛县| 布尔津县| 嵩明县| 城口县| 荣成市| 宽甸| 溆浦县| 大宁县| 玉溪市| 富裕县| 建宁县| 望都县| 黑水县| 沂源县| 玛多县| 磐石市| 石阡县| 叙永县| 景泰县| 乃东县|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