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益林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聲音,也許來自天籟:風聲、雨聲、鳥啼聲……聲聲入耳;聲音,也許來自生活:掌聲、笑聲、叮嚀聲……聲聲溫馨;聲音,也許來自情境:書聲、歌聲、撫琴聲……聲聲醉人。
在我們記憶深處,很多生活影像也許已經(jīng)泛黃、模糊,然而,那些曾經(jīng)叩擊我們心靈的聲音,會時常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深情地響起,潮濕我們的眼眸,溫暖我們的人生。
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切身體驗,以“牽動心靈的聲音”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書寫要正確、規(guī)范、美觀。
“牽動心靈的聲音”,“聲音”引入文章要表達的對象,“牽動”是一個感受的過程;“牽動心靈”是文章要表達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
“聲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會的,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還可以是生活的或藝術(shù)的等等。寫作本文要想出彩,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個性化的題材,最忌諱的是題材的撞車,人云亦云;選擇常規(guī)題材,比如:父母的叮囑聲、老師的批評教導(dǎo)聲……要寫出題材的個性化,抓住打動人的細節(jié),寫出真情實感。千萬種聲音中,能觸動內(nèi)心世界的,必定是使我感受最深的聲音。
文章行文重在表達牽動的過程:即為什么牽動,怎樣牽動。
牽動心靈的聲音
丁 瀅
夜宿周莊,木格窗沒有掩好,格外古戲臺“咿咿呀呀”的唱聲,雨水滑過魚鱗瓦的滴答聲,一齊流進我的夢里。
恍惚間,又回到童年的小城。
小城缺淡水,沒有古鎮(zhèn)的河道,只有一條雕刻著銅錢蝙蝠的石板街縱橫其間,承載著行人、鹽車,仿佛天然的素琴上面跳動著的每一個音符令我沉醉。
“快呀,快呀!”一群上學的娃娃們跳躍在古老的青石板上。“吱呀”,誰家柴扉輕啟,走出來的是提籃浣衣的婦人,還是蓬發(fā)未梳的稚子?“吱呀”,自行車碾過石板,留下跳動的音符,郵遞員疾疾地雜耍般地走過……我躺在藤椅上聽著,傻傻地笑。
最妙的還是聽雨,向上看,聽雨聲落下,雨珠跳起,眼前想象著水珠撥拉輕彈,甘霖般打濕了飛檐上的辟邪,沿著黛瓦間溝匯集,沒過叢叢瓦上草,草葉洗得碧綠,油油地在屋頂招搖,裝點著古樸單調(diào)的屋頂,裝點著屋里人淡淡的夢,然后呢,它流過一片一片的瓦,將瓦片兒洗干凈,在瓦當處聚在一起,再向下,在石板上敲出一個玉石一樣的音符。
雨勢激烈時,滿屋的瓦便“錚”然齊鳴,如鐵板琵琶。
我的家對面是一個老年的活動室,那里婉轉(zhuǎn)動聽、珠圓玉潤的聲音便徐徐飛進堂前,年少的我,聽不懂唱詞,只知道在戲曲聲之外,隱約可以聽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大是大非的滄桑。下雨時,雨聲歌聲匯合一體,穿過弄堂緩緩傳來,在記憶深處積淀起來。
后來這一切漸漸消失,搬進高樓,聽不見磨刀老人的吆喝聲,郵遞員自行車的鈴聲,雨水打在鋁合金門窗上,像單調(diào)的電碼。萬籟俱寂的屋里,我戴上耳機,聽絲絲雨聲,聽著聽著,我仿佛又回到了石板街上,“叮”雨聲又出現(xiàn)了,“啾”雀鳴又出現(xiàn)了。
這不是出游,而是回家,回到那個已經(jīng)模糊的家,但我始終是異鄉(xiāng)的異客,因為周莊不屬于我,我也不屬于周莊,終究,我只知道在每一個以后的夜里,徒勞地在記憶深處,打扮一種聲音,銘記它的殘影。
[點評]文章最大的亮點就是高遠的立意,考生能夠從一次出游,引發(fā)聯(lián)想,將家鄉(xiāng)的“聲音”與耳畔的“聲音”進行對比,突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生活的熱愛,文章的字里行間,顯示出考生駕馭材料的能力。此外,“聽雨聲落下,雨珠跳起,眼前想象著水珠撥拉輕彈,甘霖般打濕了飛檐上的辟邪”以及“下雨時,雨聲歌聲匯合一體,穿過弄堂緩緩傳來”等優(yōu)美的語言也體現(xiàn)了小作者出色的語言功底。
牽動心靈的聲音
薛 雅
“嘩啦啦”,風揮揮一片菖蒲歡舞,骨韌而身柔,伴著香氣,吹開一片水霧迷蒙的記憶……
臨水而生的植物,芊芊的,若婷婷少女?!澳遣皇翘J葦,是菖蒲?!蓖馄判χ次?,仿佛是從那香氣里凝出的老媼,慈愛溫和。
端午的日子,外婆抱著我與我一同將菖蒲插在門上。我握一端,外婆握一端,每插進一根,外婆就開心地笑一次,似乎意味著什么,當時我也是跟著外婆傻傻地笑,后來我才知道可以逢兇化吉。放下我來,外婆就拿來一個錦包,裹著菖蒲的香氣,掛在我的脖子上,氤氳著我的胸膛。
往日夏夜,臨水的大院子里人語、蟲鳴混合著菖蒲的香氣在外婆的蒲扇下,輕悠悠地拂來,煞是清新。再從抽屜里拿出枯黃的菖蒲點上驅(qū)蚊,外婆說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靈。我說:“外婆,你身上好像也有菖蒲的味呢,一年四季都有?!蔽也恢鞘且驗橥馄抛杂着c菖蒲一同生長,還是菖蒲本身就是家鄉(xiāng)、故人包括外婆的濃縮。迷蒙里,我聽見風吹菖蒲的聲音,極細微的,恍惚是大地的心跳,宛若外婆一輩細軟的吳儂細語。
年復(fù)一年,風一樣吹著菖蒲,可臨水的大院子里少了一個我,每在詩詞里讀到水、田園,每至文章里筆尖流出的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進血脈,與脈搏一起,與心共跳。我想:我是在想念那片隨風搖曳的菖蒲,想念溢滿菖蒲香氣的家鄉(xiāng)了,隨時隨地,菖蒲于我,早已是融為一體,不可剝離了。
再見菖蒲,那風一樣吹著,卻已不是從臨水大院吹來,亦非向外婆的方向吹去。菖蒲之香如流浪兒,失去了歸宿,大院呢喃的口音,連著親愛的外婆一起在歲月里揉碎、飄零,若赫色的花,永遠紛揚在那過去式里,一路的寂寥無聲,水波無痕。
菖蒲飛舞的聲音,像許多人一樣,是我的故鄉(xiāng),我記憶的憑證,如蠶繭一樣被抽絲,然后,我眼睜睜地看著往昔的一切脆弱地崩離……遠處,是推土機傲慢的喧囂。
風掠過菖蒲,“嘩啦啦”,“嘩啦啦”,“嘩啦啦”……
聲音混著香氣,撞開心上精致的木屜,抖開滿地溫存,如外婆的笑靨,從記憶里打開。站在河畔,我向?qū)Π逗艉埃骸拜拧选拧选迸紶?,還能聽到風吹菖蒲的聲音,只是覺得有些蒼涼……
[點評]文章雖然寫的是聲音,但是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分明能夠看得出,考生借助于菖蒲的聲音抒寫的是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外婆的思念,更是表達考生對家鄉(xiāng)變遷的憂郁,考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èi),構(gòu)思出這樣的美文,實屬不易,難能可貴。此外,從文章一開始,我們就能夠感覺到小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如“仿佛是從那香氣里凝出的老媼”、“我眼睜睜地看著往昔的一切脆弱地崩離”等句子,都很形象、生動、準確,富有美感。
牽動心靈的聲音
劉漢嬌
那陣腳步聲漸近漸響,卻傳來鮮明的滄桑感。
我知道,是奶奶。
我即刻起身去開門,迎上奶奶未來得及隱去的驚訝在布滿皺紋的臉上慢慢成關(guān)切的笑容。
“哦,我是想來問問你晚上做作業(yè)會不會餓,要不要我?guī)湍隳眯┝闶硜??!?/p>
“沒事,我不餓,你早些睡覺吧。我只做一會兒馬上就去睡覺?!?/p>
奶奶帶著些許擔心、些許欣慰轉(zhuǎn)身走了。
坐下來,拿起筆,繼續(xù)我未完成的作業(yè)……
寫完最后一個字,收起文具,想再讀一會兒政治書,才覺上下眼皮有點互相吸引的趨勢。
于是,輕輕嘆了一聲,還是明天早上起來讀吧。
熄了燈,走進臥室。開燈的瞬間,看到柜子上齊整地擺著一堆面包、餅干之類的零食。
似乎還真有點餓,端起旁邊的牛奶,又吃了個面包,終抵消了食欲,打算好好睡覺了。
躺上床上,正醞釀一份平靜的心情來進入夢鄉(xiāng)。忽然聽到一陣腳步聲,很輕很輕,但還是被我捕捉到了。
腳步聲漸近,卻沒有變響,只是那份滄桑更明顯了。聽得出來,走得很小心、很謹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腳步聲會打破這片水晶般澄清純脆的安靜。
停下了,轉(zhuǎn)身了,腳步聲又漸漸遠去,最終讓我不再捕捉得到了。
心中的安寧不再,思緒隨著腳步聲的消失而飄遠……
奶奶走得更輕了,是擔心打擾我吧。
零食是奶奶準備的吧……
突然察覺到,奶奶的腳步聲輕到讓我不仔細捕捉都聽不到了。那,誰知道在我躺在床上之前,她悄悄來看過我?guī)谆兀?/p>
那杯奶是溫熱的,想必是奶奶剛放在那兒不久的。誰知道,在我進臥室之前,她把那杯奶熱過幾回?
原來,我的思想太狹隘了,滿心以為只要我認真學習,他們便一定都得到滿足,他們是愛我的,他們希望我上進,但并不是愛我的認真學習,他們要我一切都好。
奶奶的腳步聲,我盡力從記憶的聲浪中回想。想象奶奶在多少次來來回回時走得小心翼翼……
心,被牽動,只為那陣陣腳步聲。
枕著深深的親情,因為愛,我在人生的路上,行走、跌倒、站穩(wěn)、成功,莞爾一笑,連睡夢中的呼吸都是甜蜜的……
夢里的腳步是輕盈的……還因為她一直牽動著我的心……
[點評]腳步的漸近,是愛的漸深;腳步聲的漸輕,是親情的漸濃。腳步聲詮釋著奶奶的愛,若不是為關(guān)心、為愛所動,它又怎能牽動“我”的心靈呢?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我”與奶奶間的深厚親情,由此可見作者一顆細膩而敏感的心,的確難得。文章樸實自然,結(jié)構(gòu)清晰,緊扣文題,洋溢著親情之美,實屬一篇佳作。
牽動心靈的聲音
梅寧尹
窗外的雨還沒有停,淅淅瀝瀝地下著。
父親在房間里收拾些沒用的廢品,太礙事,不一會兒,就滿滿當當堆了一客廳。
我想著下雨天收拾這些干什么,這鬼天氣,收廢品的哪會出來。不巧,一聲“收廢品啰”的吆喝聲鉆入了我的耳中。父親進我房間望了望,指指門外。他的意思,我懂。
“哎,這鬼天,還要我下樓?!蔽也磺樵傅負Q上鞋子。
大老遠的就看見一個拖著單車的背影,頭上戴著個遮雨的草帽,身上的雨衣裹在身上,顯得更加單薄,還能感到他冷得瑟瑟發(fā)抖。我搓搓手,快步趕上他,出來得急,忘帶傘了,衣服濕了一大半。向他說明來意,他爽快地答應(yīng)了。
上了樓,他拿下了草帽,我才仔細地打量他:黝黑的膚色,眉宇間透著一股農(nóng)村人的敦厚。父親很快與他閑談起來。
原來他比父親大不了幾歲,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一提到孩子,他就笑著比著我的身高說:“我閨女也這個頭……”我苦笑了一下,準備回房寫作業(yè)。
父親見他已經(jīng)入秋了還穿著單薄的夏裝,衣服領(lǐng)子還破了個口。于是他就翻了幾件自己穿不著的衣服褲子對他說:“大哥,你要是不嫌棄,這幾件衣服你就拿去穿吧!都是好的,放著也是放著,我舍不得扔,看你應(yīng)該剛合身!”收廢品的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起初不肯收,在父親的再三要求下收下了。
不一會兒,他就將廢品都收好了,三大袋子,父親怕他拿不動,特地將他送下樓去。
外面雨還下著,似乎比先前更大了。臨到分手時,父親一口一個“大哥,慢點”地叫著。收廢品的扣了扣繩子,向我們揮手再見。
回來的路上,我問爸爸:“只是一個萍水相逢的收廢品的,你對他這么好干什么?”父親瞪了我一眼:“幾年的書都白念了!我是看他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不容易!”哦!我意味深長地望了望父親。
晚上吃晚飯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原來是收廢品的叔叔?!斑祝阍趺磥砹??”沒等我問出,他就從口袋里拿出幾張鈔票,憨憨地笑著說:“這錢該是你爸爸放在衣服口袋里忘了的吧!”然后就跑著下樓了。我的心隱隱地震動了一下。
不一會兒,樓下又傳來了“收廢品啰”的聲音,不知怎么的,我聽著就特別舒心。
[點評]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小小說,而小說的最大機智在于情節(jié)的設(shè)計——收廢品的叔叔送錢上門。情節(jié)的突轉(zhuǎn)使文章的主旨“人性的善良與美麗”得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