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壘生
福建某中學,有一位叫林慧瑩的中年女教師,那些淘氣的中學生偷偷稱她為“鬼姑婆”。其實林老師寓教于學,只不過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比較嚴厲一些罷了,她特別看不慣考試作弊,一旦被她抓到,寫檢討,請家長,一樣不能少。
同事見她工作如此賣力,半開玩笑地問她是不是因為在學生時代作弊被抓留下了心理陰影。本來也是隨口說說,但林老師嘆了口氣說:“我是怕這些孩子被脈望盯上。”“脈望”這個詞聞所未聞,同事聽了饒有興味,便要林老師說個究竟。
原來林老師上初中時,屬于班上的優(yōu)秀學生。當時的中學生還很單純,特別是女孩子,要么不想讀書,要么就是用功到難以想象,林慧瑩當時屬于后者,每天復習功課都要到十一二點。因為讀書太辛苦了,她也感到很累。那時林慧瑩鄉(xiāng)下的爺爺還在世,看孫女讀書簡直不要命,很心疼,暑假便要她過去玩。
到了鄉(xiāng)下,爺爺見孫女還是整天看書做題,就故意要她幫自己整理舊書,好讓她分分心。林慧瑩的爺爺雖然是個老農,但年輕時也讀過大學,家里有不少書,很多還是前清的木刻本。林慧瑩整理了半天,翻到了一本厚厚的書,打開一看,卻見里面是些小故事,原來是本筆記小說。這種小故事讀著倒也有趣,她一時來了興致,便在書架上翻著。
她正翻閱時,忽然看到里面有一頁花花綠綠地畫了些莫明其妙的圖案,當中卻是一個墨圈,里面寫著“過目不忘”四個字。林慧瑩隨手一抖,卻見書里飄出了一個圓圓的線圈,仔細一看,原來是個頭發(fā)繞成的圈,但看不出有接頭處,本來正是貼在那墨圈上的。那時候學校規(guī)定,中學生不能戴首飾,但女孩子終究愛美,平時也拿彩繩編些手鏈之類戴著玩,見這發(fā)圈倒是有趣,何況還寫了“過目不忘”四個字,她便往手腕上一套,大小正合適。
說也奇怪,戴上發(fā)圈后看書,她發(fā)現(xiàn)自己能把整本書都背下來了。再去看課本,不論是什么枯燥乏味的內容自己都過目不忘,連對女孩子來說特別頭疼的物理化學,她學起來也是游刃有余,而把這發(fā)圈拿下后,卻仍和以前一樣不太記得住那些公式。林慧瑩就覺得這個發(fā)圈只怕是件什么寶物,她怕爺爺知道了拿回去,也沒和爺爺說,藏了起來,要復習時就戴上。
過完暑假回學校,正好有一次摸底考試,平時林慧瑩的成績總在十名上下,但這一次課本上的一字一句在記憶中全都清晰如刻,她考了個年級第一。這下子林慧瑩更是高興,此后她的成績突飛猛進,在全年級都數(shù)一數(shù)二了,老師時不時在班會上拿她舉例子,說“天才就是勤奮”之類的話,但林慧瑩其實這時候遠不如先前一樣用功,只是成績比以前要好得多。
這樣到了下半學期,學校要迎接省里的統(tǒng)考,因為成績要和老師的獎金掛鉤,所以各科老師全都玩了命地出試卷,當真三天一大考,兩天一小考。林慧瑩因為有這個發(fā)圈,每次考試都能名列前茅,很讓同學妒忌。而她也因為考試很多,索性不把這發(fā)圈拿下來了。等到了統(tǒng)考的前一天,她看了一遍課本就早早睡下,準備第二天考試精神好一點,誰知第二天一早卻遲遲不起床。
父母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女兒面無血色地躺在床上,已是人事不知。這一下,她父母急壞了,馬上把女兒送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卻說沒什么病,只是貧血。青春期因為發(fā)育快,少男少女貧血也是常事,但像她這樣嚴重的貧血卻也少見,醫(yī)生一時間說不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于是就輸血搶救。但輸了不少血,病情仍然沒有起色,那些醫(yī)生也傻了眼。
眼看女兒得了這種怪病,林慧瑩的父母焦急萬分,心想難道沒救了不成?正在他們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接到鄉(xiāng)下爺爺?shù)碾娫?,說讓他們看看孫女的手腕上有什么異樣。他們不知道父親這話是什么意思,去病房一看,發(fā)現(xiàn)林慧瑩的左手腕上果然有一圈紅色的細痕,似乎是橡皮筋勒出來的痕跡。爺爺聽完,急忙說:“我馬上過來!”林慧瑩的父母不知道老人為什么急成這樣,想再追問時,電話卻已經(jīng)掛了。
當晚,林慧瑩的爺爺便坐火車來了,因為趕得急,到醫(yī)院里已是上氣不接下氣。林慧瑩的父親問道:“爸,你這么著急干什么?”
爺爺?shù)溃骸霸俨患?,就來不及了!”說著,馬上就到了孫女病房里,問醫(yī)生要了把醫(yī)用剪刀,將剪刀頭探入林慧瑩手腕上那一圈紅痕里。林慧瑩的父母也不知他要干什么,正要問時,卻見爺爺一剪刀剪下,從林慧瑩的手腕上冒出好多水。水滴滴答答地流了好久,爺爺噓了口氣道:“還好,還來得及?!闭f著,拿手指摳著那一圈紅痕,從中抽出了一根發(fā)絲。
見女兒手腕上居然有這么一根頭發(fā),她父母都怔住了,問這是什么,爺爺嘆道:“沒想到這小丫頭居然翻出了脈望來?!?/p>
她父母問脈望是什么,爺爺說這種東西非常少見,自己年輕時認識一個賣舊書的人,常去他那兒買書。有一次買了本舊筆記,發(fā)現(xiàn)有一頁沒什么字,只是一些圖畫,畫了個黑圈,還有“過目不忘”四個字,便問這是什么,那賣舊書的知識很淵博,說這定是養(yǎng)脈望的痕跡。
“脈望”這東西只能在古書中才會偶爾出現(xiàn),也說不上來究竟是什么,據(jù)說能夠分泌出一種液體,刺激腦部,人戴在手上后記憶力就增強百倍,只是這種液體帶有一點毒性,人體若是吸收多了,一樣會中毒身亡。古時候的讀書人為求在大比之年考出好成績,就以秘術在古書中培養(yǎng)脈望,這一頁多半便是如此。
只是當時他見紙上并沒有什么東西,心想這只是過去讀書人異想天開的荒誕說法罷了,也沒往心里去。后來聽兒子說孫女過完暑假,成績突飛猛進,本來也沒多想,但聽得孫女突然昏倒,卻又記起了這件事來,所以讓兒子看看孫女腕上有什么異樣,結果發(fā)現(xiàn)果然是脈望??磥砟枪艜貌环瓌?,結果真的養(yǎng)出脈望來了。
原來所謂脈望,傳說是蠹魚吃了三次“神仙”兩字后變化而成,形狀像是一圈頭發(fā),但沒有接頭。據(jù)說脈望乃是神物,晚上如果拿來照天上的星宿,便會有星使下凡,賜人丹藥。這些當然是胡扯,但過去一直有這種說法,有個笑話便是有人異想天開,捉來蠹魚后放在瓶里,里面再放滿了只寫“神仙”二字的紙,以求養(yǎng)成脈望。
不過即使真有脈望,用這種旁門左道來提高成績,實在亦是得不償失,所以這種養(yǎng)脈望的秘術還是失傳了更好吧。
選自《今古傳奇·故事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