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暮色降臨,寶光寺送走了最后一批香客,復(fù)歸于寧靜。智通法師遣弟子們回房歇息,自己用軟帚沾了水,躬身將寺內(nèi)塵埃一一拂盡。那白日的喧囂留下的熱氣,似乎也隨著這軟帚,一一散盡。
掃到后殿佛祖銅像邊時,掃帚忽然碰到了一個蜷縮于地的人。智通詫異道:“這位客人為何此時還不離寺?”
客人忙起身,彬彬有禮道:“我因見這銅佛生動親切、神態(tài)超凡,所以反復(fù)摹畫不舍,閉目凝思其精妙,不料竟然沉沉睡去,驚擾了大師,還望諒解?!?/p>
智通法師見他衣著簡樸,體單形瘦,戴著一副眼鏡,還握著畫板,便微笑道:“能讓我看看你的畫嗎?”
客人連說:“見笑。”遞過畫板,果然栩栩如生,流動著銅像幾個側(cè)面的逼真神態(tài)。法師目光柔和起來,問道:“這寺中佛像近百,你為何獨鐘愛此像?”
客人一笑:“也許是我愚鈍,我看這寺中其他神佛都是凡俗之物,只有此像獨有幾分仙氣?!?/p>
法師心頭一熱,一把抓住客人的手腕:“你跟我來?!北阋恢睂⑺I(lǐng)入自己的房中。
智通法師請客人坐定并敬茶,說道:“憑你剛才的見解,便應(yīng)為我上賓。正如你所見,這寺中唯有這佛祖銅像還算真的,其余全是假的!”
客人疑惑道:“全是假的?”
智通滔滔而言:“首先,這些佛像是假的。寺里承前人傳下的佛像在那十年里全被砸了,現(xiàn)在這些都是最近幾年重塑的。但如今的工匠不比前人,前人塑像,心中有佛,所以能虔誠而心手合一,塑出上品;如今的工匠心中無佛,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所以只能騙騙俗人。其次,這寺中名人字畫也是假的。雖說蘇軾、唐寅、祝枝山都在本寺留過真跡,但真跡早已交給文物部門,因此寺中供人瞻仰的全是摹本,當(dāng)然也可騙過俗人。再次,這寺里和尚也是假的……”
客人不解:“和尚怎么會有假?”智通道:“雖布衣素食,卻無心歸佛,又怎能算得了和尚。我弟子數(shù)十名,真心向佛的又有幾個?雖身在佛旁,心念塵俗,想是他們也知道這些佛是假的,所以不敬吧!”
客人點點頭:“法師說得有理。雖有這些假,似乎并不妨礙香客們的真心。貴寺近年來不是游客如云、香火日盛嗎?”
智通嘆道:“因此我就更不忍心用這假來騙他們的真了!只是來者如云,能辨真假者有幾人?”說到這里智通忽然立起身道:“難得你能辨真假,我便再給你看一樣真品。”
頃刻,智通從內(nèi)房出來,捧出一錦盒,打開來,再揭開一層絨布,竟是一尊玉佛,枕手側(cè)臥,書本大小,卻如初生嬰兒般光潔無瑕,艷麗動人。
客人驚得站起來,目光閃亮地盯著玉佛,兩手張開,卻又不敢去碰它。法師笑道:“如何?”
“絕品!此物非但脫了塵俗,而且超了神異之氣,又復(fù)歸自然。我疑心它要開口說話了。我不敢觸摸它,擔(dān)心它會叫痛。”客人興奮地贊嘆道。
法師心如火焰般感激地跳動,恨不能忘了身份,向這知音叩首謝同心。
智通抑制著得意道:“你可知這玉佛有一對?另一尊更在這尊之上?”
客人激動地說:“如果法師能讓我看一眼另外一尊,即使從此雙目失明,不能看見任何精美之物也心甘!”
智通心里跳動著快樂,腳步如飛走進屋去,然后捧出另一只錦盒……
茶在桌上仍裊裊冒著熱氣,客人卻不見了,玉佛也不見了,錦盒歪倒在桌上。暮色已經(jīng)很濃重了,寶光寺寧靜得像多年罕見人跡。
智通法師淚流滿面地跪在佛祖像前,想從它那恬靜的微笑中尋找答案。他不明白這塵俗世界,為何給人以假,人卻要當(dāng)真來膜拜;而給人以真,人卻又還之以假。
選自《古今故事報》